《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是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提出的66条公民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与技能。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我们是否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衡量自我健康有10个具体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 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怎样才能活得健康?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集科学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一切爱护自己并关爱他人健康的中国公民都值得认真阅读的护生手册。这些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要点,只要知行合一、认真遵循,便可终生受益。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周将带您解锁一条健康素养知识,教您用最少的投入,换得最大的健康回报。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