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场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想或感悟要与这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 800个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作文解析这是一篇以现代诗歌为材料的材料作文。写好材料作文首先要先弄懂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 这首诗歌只有一个意象——星星,仰望星空的人认为它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却发现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仰望星空”的人和 “飞上星星”的人对“星星”的认知是不同的。 可供参考立意有: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完美的,都有缺憾,人应该学会接受事物的缺憾;如何正确看待事物方面下手,可以立意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全面地看问题”。 三、优秀作文距离产生美 远远望去,断臂维纳斯呈现的是一种朦胧残缺的美,走进后你会失望地叹息它不过是一尊陆离斑驳的石雕;远远望去,珠穆朗玛峰的兀然傲立是一种巍峨雄壮的美,遁视脚下你会失望地叹息它的四周竟然寸草不生;远远望去,天空中的每一颗行星都似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后你同样会失望地叹息它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距离产生美,对每一个人的认识也是这样。沈括早已因为他的《梦溪笔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科学家,人们知道沈括穷尽一生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而后著称闪古铄今的科学名著。但你只要进一步走近沈括,了解沈括,你就会发现在沈括那里有你不忍了解的失望——他身上不能清除的人生污点。在“乌台诗案”中,沈括也是出于对苏轼的嫉妒,怕他才华过高、声望过大而影响自己的声誉,所以在皇上面前添油加醋地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想致苏轼于死地。苏轼也因了他的“功绩”从此被贬到黄州,开始了漂沦落魄的流放生涯,终其一生。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抹杀了沈括在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从“近处”来看,他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那种“晶莹,透亮,没有纤瑕”的历史伟人。 距离产生美,对每一棵树的认识也是这样。加州红杉——一种生长在南美洲的高大灌木,它因树体高大,历经风雨不倒而闻名。的确是这样,一片高大的红杉林就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再大的风雨在红杉树面前也无计可施。然而,伐木工人在砍伐时却意外地发现加州红杉的树心原来是空的,并且在红杉林中树与树之间的根系都相互缠绕联结,正因如此,才使得它们有这样的品行。由此,我忽然想到了“外强中干”“相互勾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类的词句,红杉的高大形象也因此在我的心中“轰然倒塌”。红杉树,只有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才能发现它的美。 距离产生美,对每一朵花的认识也是如此。玫瑰花,它热烈、奔放,象征着矢志不渝的爱情,那火红的花瓣正如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迸射出真诚执著的火焰,因此,玫瑰花也成就了它象征爱情的美誉,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标志。然而,当你走进玫瑰园,亲手采摘那火红的玫瑰时,不经意间,你的手会被扎得鲜血淋漓,因为它的茎部长满了令人望而却步的玫瑰刺。离得远了,它才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娇艳美丽、热烈动人。 一座塑像,一座山,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只有当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时候才能产生一种朦胧的美,为了把这种美永久地留在心里,给自己一种美好的生活体验,就应当与任何事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 距离产生美。 四、作文点评本文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寓意,即“距离产生美”这一美学理念。作者将“距离产生美”作为自己的文章题目,并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每一段都以“距离产生美”开头,从维纳斯塑像、珠穆朗玛峰、沈括、加州红杉、玫瑰花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紧扣论点。文章结构非常完整而严谨,语言通顺流畅且富有美感,思路清晰。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