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称谓嬗变

 醉牛988 2019-02-21



风水称谓嬗变

 

作者:练力华等

 

 

地理,又叫堪舆、风水、地学、卜宅、相宅、阴阳、青乌、青鸟、青囊、图宅等。现在最为通行的称谓是“地理”“风水”。

大体上,地理的称谓可以作多种角度的划分。

一是从地理历史发展过程看,可分为:卜宅、相宅、堪舆、风水;二是从人名、官职名称或书名而来,如:青乌、青鸟、青囊;三是从一定阶段堪舆活动的特色而来,如图宅、阴阳等;四是同一个等量概念而以不同的称谓,如风水、堪舆、地理、地学等。

地理称谓的变化,揭示了地理活动的产生、形成、完善和发展过程,值得探讨。

一、卜宅与相宅

卜宅,是卜筮术的一种应用,是先民用龟卜或蓍草占卜阳宅吉凶的一种风水活动,属于测风水的范畴。殷商时期,人们在碰到比较大的活动之前,皆要进行卜筮,如祭祀、战争、田猎、气候、收成、迁徙、建造等。其中对建造房屋进行占卜的活动,称为“卜宅”。

卜宅最初用于聚落和城邑的选址和营建。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统治者在修建城邑时,就卜问天神以定吉凶。考察中国古代记录建筑活动的最早文献,其中的描述大多带有这种“卜”字眼,这也是关于地理最早的记载和实践。如:

这是殷王在修建城邑时,卜问上天来断吉凶,从而决定是否兴修城邑的故事。

可见,在殷商——春秋之际,卜宅活动已经广泛流行,其焦点是预测从事这类建造活动的吉凶如何,是否顺乎天意。因而卜宅是一种被动的、来源于巫术的地理活动的萌芽。

相宅是预先选择阳宅地址和如何营建的一种地理活动,已由“测风水”上升到“做风水”的范畴。

相宅与卜宅相比,具有质的飞跃。相宅是一种自觉的理性的探索,是人们研究自然现象、地理位置、山水形状、土壤性质,并经过“辨方正位”后,作出的主动选择有利地址来兴建房屋、城邑的地理活动。

关于相宅的记载很多,最早有关相宅的文献记载是《周书·召诰》中记载的“太保相宅”。

二、堪舆与地理

在司马迁的《史记·日者列传》中,开始出现“堪舆家”这一专门名词。这里所指的堪舆,是方术的一支流派,不仅包括了择日、卜宅相宅,还包括运用天文地理知识去参与国家大事的咨询,一度受到朝廷的重视。

堪舆作为书名,始于汉代。东汉班固(公元32年—92年)注录的《汉书·艺文志》载录了一部《堪舆金匮》,有十四卷,已佚;一部《宫宅地形》,已佚。从其他文献可知,《堪舆金匮》大约是用五行原理来选择建筑地点、布局、朝向及动工时间等的著作;《宫宅地形》则纯属形法类的著作。

从上可见,人们通常说的“地理”,在商周先秦时期,称“卜宅”“相宅”,到西汉初年,就嬗变为“堪舆”。

《辞海》对堪舆的解释是:堪舆“即‘风水’,……‘堪’为高处,‘舆’为下处。”

《淮南子·天文训》许慎注云:“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从《史记·日者列传》中第一次出现的“堪舆家”,至历朝历代出现的堪舆书名的内容,以及《辞海》的解释、先哲的看法,可以总结出以下内容:

堪舆一词,先于风水而出现。

堪舆,作为卜宅相宅的别称,最早出现于西汉初年,距今约2200年左右。

堪舆活动,是堪天舆地,运用占卜方术进行卜宅,以及相土、观水、辨方正位以选择与营建房屋的相宅活动。

“风水”作为地理概念的提出,最早源自两本书。

一是《青乌先生葬经》“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二是郭璞的《葬书》(后人亦称《葬经》)“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在上述两书以后,对“风水”较为有名的解释不少,如明代乔项的《风水辨》和徐善继、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须知》,清代范宜宾的《乾坤法窍》等。

从上可见,对“风水”概念可作如下解读:

1)不管是青乌子的《青乌先生葬经》还是郭璞的《葬书》,“风水”这个概念是从论述阴宅的选址和安葬而来,刚开始并非指阳宅,只是后来用风水称谓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将卜宅、相宅、堪舆这些用于阳宅的方术糅合在一起,故风水成了阴、阳宅相地的别称。且以后约定俗成自然形成了风水(含阴阳宅)=堪舆=地理=地学的习惯。

2)风水名词最早由汉代青乌子提出,至东晋郭璞给风水一词下定义,故两人可称为风水鼻祖。

3)青乌子和郭璞的“风水”概念,仅适用于阴宅,但长期以来谈风水者,均包括阴宅和阳宅,故此概念需完善。

其实,人们所谈的地理,应该包括地理活动、地理术和地理学这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是应该有区别的。地理活动特指地理术用于阴阳宅的现象和行为;地理术,仅指地理操作的方法和技术;地理学则不同,他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操作程序与方法、技术,以及对地理典籍的理论概括与评价,对地理历史的梳理等,是一门学科的系统概括。

上述地理称谓的变化,反映了从地理活动至地理术的发展,以及向地理学迈进的全过程;也反映了地理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从被动卜宅到主动相宅,从一开始的只有阳宅到以后包括阴阳宅的历史轨迹。

至于地理发展史上出现的其他称谓,也可作一般了解。

1、青乌——又称青乌子、青乌先生,因其“精堪舆之术”,“后世因称堪舆之术即相地术为‘青乌术’”。

2、青鸟——一般认为是古代记时的天文历法之官,后称堪舆术为青鸟术。

3、青囊——据说“青囊”是地理的一本秘传著作,《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也有“青囊内传”的表述,后世将“青囊”当作地理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代地理家或医家通常用青色布袋装书,因而将地理术和医术也称为“青囊”。

4、图宅——图宅术的核心是五音姓利说。主要内容是根据各人姓氏读音五行,配上宅之方位或朝向五行,看其生克论宜忌。

5、阴阳——由于堪舆术是讲阴阳的,可以说充满了阴阳的思想,因而古人将阴阳视为地理的别称。《汉书·晁错》云:“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宅,制量割宅,正阡陌之界。”这里的阴阳,即地理的别称,是再清楚不过的。

地理与风水、堪舆、地学等,是相同档次的概念,民间说的“地理先生”,其实就是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就是地理先生。如上所述,许慎云:“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可知俯察地理,实乃风水之别称也。唐代孔颖达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两代,有关风水著作多冠以“地理”之名。如两徐的《地理人子须知》,蒋大鸿的《地理辨正》,赵九峰的《地理五诀》,以及常称的玄空地理,三合地理等。

也有简称为“地学”的,意思还是差不多。

 

(本文来自练力华领衔编著的《中国环境地理学》,编著组成员:练力华、张长青、罗锦添、施经纬、郭汉谋、梁超、温建平、刘站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