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始于1986年SLA技术的诞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全球3D打印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已经发展成金属3D打印、高分子3D打印、陶瓷3D打印以及生物3D打印等多种类型。3D打印被认为是工业4.0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先进的生产和操作技术与智能数字技术的结合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正在从点点滴滴中渗透到各行各业,影响着不同行业的进步和发展。目前,3D打印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 消费级设备普及率高,工业级3D打印潜力无限3D打印属于新一代绿色高端制造业,与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并称为实现数字化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是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数字化制造浪潮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个人智能的兴起,在个人消费领域,3D打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速。 总体来看,目前3D打印行业仍以消费级/桌面级为主,其市场份额占总体市场的78%。消费级3D打印机价格较为低廉,携带方便,易于操作等特点,使得其普及率要远远高于操作难度大,价格昂贵,要求专业技术高的工业级3D打印机。而作为消费级3D打印机的主要应用材料,PLA材料和ABS塑料应用占据了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随着市场的兼并整合,行业巨头纷纷进场布局。得益于3D打印金属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金属材料本身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以激光金属烧结为主要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将会在未来工业领域的应用中获得较快发展。 从出货量来看,2017年全球3D打印机出货量达40.12万台,其中消费级/桌面级38.97万台,工业级1.15万台。目前消费级3D打印领域已是一片红海,而工业级3D打印机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工业级3D打印领域,2017年,Stratasys持续领跑全行业市场份额,占工业级3D打印设备领域的25%,销售收入达4.07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工业级3D打印机的出货量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22%,其中塑料级3D打印机的出货量增长18%;而以金属为主的工业级3D打印机出货量增长了30%。工业级塑料3D打印机的出货量占2018年上半年所有工业打印机出货量的68%。 新兴材料不断涌现,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除此之外,彩色石膏材料、人造骨粉、细胞生物原料以及砂糖等食品材料也在3D打印领域得到了应用。随着3D打印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材料不断取得突破,应用水平持续得到提升,尤其体现在直接制造应用的逐步扩大。 全球3D打印材料逐渐丰富,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需求开发新型材料,目前全球共有约300余种可规模化生产的3D打印材料。全球3D打印材料在近3年内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2016-2018年,全球共有100余种新型3D打印材料面世。3D打印材料种类的增多,使得3D打印技术可应用的领域多,可应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产品种类更丰富,极大程度的推动了3D打印产业的发展。同时,3D打印材料技术的发展,使得3D打印材料的成本逐渐降低,从而使更多的3D打印技术能够向产业化转变,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3D打印机已经准备好将工业制造方法从传统技术中转移出来,从客观来看,它扩大了生产材料的使用效率。3D打印技术可以克服应用传统制造技术定制化产品生产成本高、消耗资源大、耗时长等缺点,因此应用在工业制造、医疗、教育、航空航天、消费品制造等诸多领域。未来3D打印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建筑、工业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的增长,3D打印的快速增长反过来又加大了对3D打印材料的需求。随着全球各国对3D打印材料产业的重点关注,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预计2019年全球3D打印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将超过34亿美元。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我国加快3D打印行业布局3D打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聚集了一批领先企业。全球范围来看,以Stratasys、3D Systems为代表的设备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作用,且代表性设备企业通常能够提供材料和打印服务业务,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随着3D打印行业的不断发展,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张。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近5年来一直维持20%以上的增速,处于稳定快速的发展期,随着3D打印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越来越多的3D材料面世,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在工业4.0的大背景以及各国政府的支持下,预计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将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据预测,2020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产值将达289亿美元,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可能产生高达2000-5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目前,美国的3D打印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占的份额最大,达43.12%。其次分别是日本和德国,占比分别为11.51%和10.50%。我国的3D打印产业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正在快速崛起,2017年我国在3D打印产业上投入的费用就已高达11亿美元。此外,得益于政府的支持以及一系列应用3D打印技术的行业的推动,我国正在走向世界3D打印产业的主导地位。截至目前,参照系优质企业数据库共收录3D打印行业相关企业363家,涵盖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下游服务商、行业应用四大关键产业链。 领域分析——材料供应商3D打印行业材料环节和工艺是核心,目前3D打印使用的材料主要为:树脂类(光敏树脂类等)、塑料类(ABS等)和金属类(钛合金等),其中金属材料壁垒更高,独立的材料供应商模式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国内企业而言,对金属粉末(如钛合金粉末等)技术掌握对3D打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产业链上游的精密机械、信息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和激光技术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外国大公司手中。我国业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具有高校背景的3D打印企业大都专注于产业链的中游,从行业容量来看,未来3D打印行业上游材料和下游服务的空间较大,而中游3D打印机的空间相对较小。 ![]() ![]() ![]() ![]() 领域分析——设备制造商3D打印行业设备环节技术壁垒高,全球龙头已通过并购不断壮大,国内仍是散弱格局。行业分类中细分了设备制造商的各个细分类,另一方面,设备按用途可分为桌面级设备,工业设备和生物3D打印。桌面级3D打印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2014年我国桌面打印机销量约为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4.8%。工业级设备市场发展潜力较大,2014年全球工业级打印设备市场约为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2%。生物3D打印目前尚处于研发状态。目前,医学模型和骨骼类组织植入已经在现实中得到推广,尤其牙科整形是商业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 ![]() ![]() ![]() ![]() ![]() ![]() 领域分析——下游服务商3D打印行业下游服务可分为桌面式打印、云打印和各类工业服务。3D打印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涵盖所有行业。3D打印机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包括政府、航天和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教育业以及制造业。 服务环节市场空间大,模式创新值得期待,与云联网融合(整合设计师、3D打印服务商)是未来发展模式之一。总体来说,相比中上游,下游的加工应用领域要成熟一些。3D打印下游产业最主要的是消费商品和电子类、车辆类以及医疗/口腔医学教学、飞行器等。根据Wohlers的报告,消费商品和电子、汽车、医疗/口腔医学、飞行器等3D打印相关产品和材料的销售在2016年总共占比70%左右。 ![]() ![]() ![]() ![]() ![]() ![]() ![]() ![]() ![]() 领域分析——行业应用国内3D打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无论是工业应用,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工业领域而言,国内在激光熔覆方面的技术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助于在以激光烧结为成型技术的3D打印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领域进行发展。对于个人消费领域,应用的推广速度取决于对于3D打印这一技术认知的提高,以及相关辅助平台,如软件设计,制作文件库的发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3D打印产业链都存在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就未来的长期的需求增长而言,前瞻相对看好上游打印材料和个人3D打印设备的制造企业。就前者而言,在通用化的技术标准不断推广的基础上,专业化的材料供应企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从个人消费到工业制造,无论是哪个领域引来快速增长,对于耗材的需求都必不可少。 ![]() ![]() ![]() ![]() ![]() 投资动向——企业资本市场状态从3D打印行业相关企业的资本市场状态来看,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企业有13家,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有29家。 ![]() 投资动向——投资机构布局从知名投资机构的布局上看,中科创星、中投公司、元禾控股、真格基金均已参投多家3D打印行业相关的企业。 ![]() 投资动向——最受机构喜爱的企业从最受机构喜爱的企业来看,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已获11家投资机构参投,包括中科创星、中科院创投、纵横资本等。 ![]() 投资动向——企业市级分布(前十)从3D打印行业相关企业的区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目前已有54家行业相关的优质企业。 ![]() ![]() 报告数据来源:参照系优质企业数据库 |
|
来自: 只摘不看 > 《5G芯片传元计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