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明星开客栈、开餐厅的慢综艺大行其道,“躲进”山里成了越来越多都市人的度假潮流。 但整天嚷嚷着往莫干山、黄山跑,心里却清楚:在山里住2、3天是享受,时间长了还真不待不住,更何况是年轻人。 JING可能就是那个例外。 30岁这一年,JING辞去服装公司设计经理的工作,搬进深圳梧桐山。 一个人住大房子、工作种地做饭,正式成为山居大军里的一员。 JING在村子里的新家是一栋农民房的底层,总共120㎡。 历时2年零7个月、总花费3500元,她将原本粗糙发霉的老房子爆改一新,其中超过90%的东西是她用捡来的废品加工改造而来的。 一人、一猫、一狗,JING在山里的佛系生活全靠存款和帮别人改造旧物为生,每个月仅需1000元的生活费开支。 然而每天积极而饱满的生活状态,却比每天被堵车、外卖、房价裹挟的都市人幸福太多。 30岁逃离都市到深山隐居 她靠捡破烂换来一个明媚的新家 在深圳打拼多年,30岁的JING迎来了对都市生活的“7年之痒”。 供职于一家服装公司的她,性情上却十分反感那种提倡“不停买买买”的消费主义。 压力、欲望、焦虑…过快的生活节奏让她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无法消化。深思熟虑之后,她干脆地辞职、搬家,一个人住进了梧桐山里。 改造前 山里的日子绝不是想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仙气十足的模样,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住”的现实问题。 她花每个月3000元的房租,租下一栋农民房的底楼。只能满足居住功能的简单家具、斑驳脱落的墙面,首先就了她沉重一击。 预算约等于没有,又不想降低生活品质,JING开始了她热情满满的“捡破烂”爆改计划。 改造中 将原有的老旧家具重新规制,却不急着丢,而是想着如何重新改造利用。 为了节约人工成本,整个房屋的改造工程除了请电工接线外,其他大大小小所有环节都是JING自己边学边完成的。 改造后 2年7个月的爆改过程中,她给自己记了一笔账: 油漆 :600元 浴帘:150元 水泥:120元 布、蚊帐:300元 旧桌子、垫仓板:1100元 电钻,磨片,钉子:490元 旧缝纫机、码边机:740元 总花费3500元,除此之外,小到摆设装饰、大到家具家电,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她“捡”来的! 被丢弃在垃圾桶边的“死亡芭比粉”组合旧沙发,在JING的清洗、改造下,成了崭新的休闲风沙发。 原来是寺庙里用旧的蒲团,包上新的罩面、装上恰好搭配茶几高度的凳腿,摇身一变成了平时用来招待客人的小矮凳。 客厅的三层置物架可以收纳很多小摆件,是用废弃的木头床板做的。 木质的衣架则是用捡来的木枝做的,凑近了闻还有一股天然的木质香味。 客厅没有电视,却不意味着缺少娱乐活动。沙发正对着的一整面墙上满满当当展示的,都是JING日常制作的手工作品。 作为工作室和和居住一体的家,客厅也承接了展示厅的功能,于是在正对门口的墙面做了展示区。 她的卧室,则用四块打磨过的垫仓板,再加上18条旧牛仔裤拼接而成的布缝制而成的海绵垫,做成了一张舒服的榻榻米。 白天阳光透过纱窗钻进房间,让人忍不住坐着发会儿呆。 卧室的收纳也做得井井有条,各种物件都存放在相应的功能区里,甚至在右侧还预留了可以试衣的空间。 而用牛仔裤做成的收纳袋,则刚好用来安置证件等零碎且重要的小东西,情急之下也能一目了然。 还有一个被废弃的破碎钟,重新包边之后甚至颜值更高了,完美融入卧室的风格。 作为如假包换的vegan族(严格的素食主义者),JING在吃素前是个不折不扣的做饭小白。 搬进山里之后,因为有了温馨又艺术的厨房,连做饭也变得勤劳起来。 当然,改造前的厨房不仅没有做饭的欲望,连食欲也会下降。 因为空间有限,JING用废弃的木料搭了一个可以同时容纳4人用餐的吧台。小小的地盘被满满当当塞进了各种厨具,烟火气十足。 厨房原有的白色瓷砖已经老旧破损,JING就用捡来的废瓷片重新贴了灶台和墙围。一直心存高迪情怀的她,在预算不多的情况下,也让厨房拥抱了一下艺术感。 因为山里潮湿的空气使天顶掉皮脱落用自制的环保涂料修补后,还加了蓝色绘制成画。抬眼即是蓝天白云,纵使在厨房也能感受到山间的自然气息。 说出来可能都没人信,抽油烟机和烤箱也是捡来的废弃旧物。 左边那台小烤箱的品牌是National,算得上古董级了,如果你不认识这个品牌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它在1986年才改名为Panasonic,却依旧好用。 而厨房里那些实用的木头储物箱、砧板等物件,更是JING用捡来的红酒箱、废木料等物件改造而来的,颇有Zakka杂货风。 还在深圳上班那阵,JING就很喜欢鼓捣绿植盆栽,搬来山里更加“释放天性”。捡来的调料瓶、吃剩的椰子壳,全部成了植物的器皿,房子内已经有了86种花花草草! 令人头疼的卫生间改造,则使用了捡来的建筑废材。 贴好瓷片后用白水泥填抹缝隙,贴好瓷片后用白水泥填抹缝隙,每次洗澡都有一种置身自然沐浴瀑布之中的感觉。 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便利就是可以在家工作,于是JING把一间最不向阳的房间拿来改造工作间。 遇到房东家里全部置换新家具,于是“顺理成章”地收留了那些即将被丢弃的桌子、衣柜。 改造后的工作间,为了节省空间,墙上挂着的是一边改造房子一边购入或者断来的工具,就连老式缝纫机也是快散架之后经过改造之后、重新“上岗再就业”的。 服装上零零碎碎的配件很多,JING开发脑洞,设计了许多很有意思的储物空间。 捡来的自行车筐改造成收纳篮,废弃的灯罩用来放扣子再合适不过,大衣柜的一侧钉满钉子,正好用来收纳缝纫线…… 所有的墙角都做了弧线处理,让整个房子的能量变得柔和。 所有窗户都刷了白色,让原本昏暗的空间也会变明亮,一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工作间就这样改造好了。 这座房子未必是最完美,却能满足JING一个人居住的所有功能,能拥有这样一方小小的天地已经足够让她感到满足。 用废物利用代替购买 永续环保生活可以很满足 搬进山里居住的那一刻,JING说,随之结束的的还有那个朝九晚五,逆来顺受的机器般的生活,结束一切过往的“编程”从此开始做一个鲜(仙)活的人。 跟JING住在一起的,还有一只猫、一条狗,就连它们也是“二手”的,是别人不要了送给她养的。 猫猫狗狗都喜欢主人的味道,所以JING用了15件不穿的旧T恤,给它们做了一个窝。 虽然家里的改造已经进行得七七八八,但JING却依旧闲不下来。 香港展览中剩下了大量的麻绳,一直想把麻绳利用了变成地毯之类,灵感再来的时候只花了两个小时就编成挂毯用来做次卧的玄关。 手绘的挂毯、手作叶子拓印的布艺挂件、靛蓝植物手绘的抱枕,这间房子里处处都是JING热爱生活的痕迹。 纯素沙拉 纯素早餐 自制的山楂糕 梧桐山上有近20家素食餐厅,JING却依旧迷恋自家厨房的吸引力。吃着自己种的小蔬菜,给小动物们买素食粮,乐在其中。 与此同时,她也接受一些旧物改造的定制设计,一方面是贴补生活,一方面希望这种环保的生活方式能影响到更多人。 搬进山里之后,生活去繁就简,需要的很少,内心却愈加充实起来。 每天早上5点自然醒,JING习惯在房间里静坐冥想1小时。 7点带着狗狗去爬山,顺便看看一路上有什么可以捡回家做改造的。 接着白天是不紧不慢的工作,累了便停下来喝个下午茶。 在安静的山里,晚上10点之前便能安然地进入梦乡。 进山第三年,JING的一个个“都市病”似乎都不药而愈了。 大半天想不起来摸手机,2年都没有买过新衣服的她,每当缺东西,第一反应不再是购买,而是用废旧的东西来改造。 朋友们和附近村民经常感叹:“原来这些破烂可以改造得这么好看!”现在只要他们要扔东西,都会先想到我。 对于JING而言,这是一场近乎革命的纯素环保生活实验,对环保永续生活方式的探索也仅仅是一个开始,也必将是她延续终生的事业。 JING说,房子里她最满意的地方莫过于通天的阳光。 一猫,一狗,一人; 一本书,一杯茶; 听虫鸣鸟语的合奏,看尽山花烂漫的布景… 这也许是当时我能想到的最悠然自得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