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腮腺的稀客,会是谁来了 - Basal cell adenoma

 亚伟大帅 2019-02-21

首先,还是回顾一下这份病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发现右侧腮腺包块多年,近期增大明显来院就诊。


超声所见:右侧腮腺中部可见中低回声,大小约2.8×2.5cm,外形近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内可见2-3片不规则液性区。CDFI:中低回声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图1:该结节形态尚规则,体积小(<3cm),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


图2:该结节内可见散在的液性区,而无明显钙化灶。


超声提示:右侧腮腺囊实性结节,考虑良性,混合瘤?


随后,耳鼻喉科给予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


病理回报:


(右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瘤,部分累及被膜。


竟然不是常见的混合瘤腺淋巴瘤,这基底细胞腺瘤究竟是何方神圣,今天小于大夫和大家一同学习一下,Let's go!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Basal cell adenoma

【BCA】


1.BCA的历史: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最早由KleinsasserKlein于1967年首次报道,并于1991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腮腺单形性腺瘤的一种特殊亚型


2.什么是单形性腺瘤?


单形性腺瘤是腺瘤两大分类之一。腮腺肿瘤的种类繁多,组成成分也各异,其中上皮来源的良性肿瘤约占65%,其中90%为腺瘤,而腺瘤则进一步分为①多形性腺瘤(即混合瘤)和②单形性腺瘤,前者居多。


PS:方便记忆,4个80%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发病率最高,约占涎腺肿瘤的80%,其中80%为良性80%发生于浅叶80%为多形性腺瘤,即混合瘤


单形性腺瘤成分单一。区别于多形性腺瘤成分的多样性(混合有不同比例的腮腺、粘液和软骨成分),单形性腺瘤则成分单一,隶属其内的基底细胞腺瘤则由基底细胞样上皮细胞和基底膜样结构组成。


3.BCA的流行病学特点:


基底细胞腺瘤很少见,仅占所有涎腺肿瘤的2%,主要发生于腮腺(约75%)。


基底细胞腺瘤的高峰发病年龄在60-70岁,比常见的混合瘤平均晚10年左右(有文献报道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如本文中患者年龄仅38岁);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


结合以上两点,基底细胞腺瘤在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

4.BCA的临床特点:


基底细胞腺瘤往往生长缓慢,患者无不适主诉触诊质地中等或偏软(一般认为硬度介于混合瘤与腺淋巴瘤之间,与肿瘤的组成成分和比例有关)。


约4%的基底细胞腺瘤可能发生恶变,恶变为基底细胞腺癌或腺样囊性癌。


5.BCA的表现:


基底细胞腺瘤多见于单侧,大多位于腮腺的浅叶,且单发多见,这几点与混合瘤相仿。PS:腮腺的浅叶与深叶多以下颌骨后缘、面神经作为分界。


相比混合瘤,基底细胞腺瘤更容易出现以下特点(并非绝对):

①体积更小,大多<3cm;

②形态更规则,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③内部更均匀,与其成分单一有关;

④更容易出现液化区,特别是大片液化区,乃至整体囊性变;

⑤一般无钙化灶,与其不含软骨成分有一定关系。




本文中的结节基本符合一枚典型的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表现

病变位于单侧腮腺浅叶,为中低回声,外形近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有数片液性区,且面积较大。


当我们在腮腺上遇到这样一枚规规矩矩的结节时,还要想到基底细胞腺瘤的可能;当然更为常见的混合瘤、腺淋巴瘤也应列入考虑之中,毕竟常见病更多见嘛!




您遇到过基底细胞腺瘤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