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新喜剧之王》一上映就戳中我的笑点,同时击穿我的泪腺。 但依旧有不少观众,在网上表达着对周星驰的失望和不满。 甚至有很多人,将这部电影定义为“烂片”。 主流声音中,仿佛我自说自话一句“《新喜剧之王》真的很好看”,会显得非常不合群,就像一直与圈子格格不入的星爷一样。 也许,放之于闹腾的春节档,《新喜剧之王》这样让人又哭又笑的电影,是有些格格不入; 也许,感怀小人物的悲欢,触及大众的情感,会和又嗨又笑的节日氛围格格不入。 但有多少人想过,我们看周星驰的电影,到底是在看什么? 笑吗? 从《喜剧之王》到《新喜剧之王》,从《大话西游》到《西游》系列,没有哪部周星驰电影只会让人笑。 肤浅地替你积累安多芬,带动你的脸部肌肉,不是星爷的目的。 时效性吗? 《大话西游》当年上映时票房惨淡,从未收获应有的关注。 直到网络时代的来临,它才成了一代人情怀和情感的寄托。 星爷转型导演后的《功夫》,现在被普遍认为是他的集大成之作,但当时上映也被无情吐槽为烂片。 没有哪个观众看周星驰,只为了追逐单一的观影快感,享受在影院那90分钟的光影熏陶。 我们同样也看到过一万种解读周星驰,解构周星驰电影的文章。 但作为普通观众,周星驰又绝非那么晦涩难懂。 说起来可能有些矛盾,但我们纷纷涌进影院看带有“周星驰”三个字的电影,无非是因为我们既能看到现实,又能看到梦。 为什么? 周星驰比谁都懂,最为残酷的现实,和最为瑰丽的美梦,是人生永远无法企及的两个极端。 有人在现实中苦苦挣扎,有人在梦中自我陶醉。 而周星驰,却始终是那个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人。 所以,我们能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找到那个中庸的自己。 所以,我们能在他的电影里,找到情感的共鸣,一边笑着,一边哭着。 时隔二十年,《新喜剧之王》比起《喜剧之王》,虽然只多了一个“新”字,但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现实和梦境在周星驰电影中的交叠。 当如梦被侮辱,被欺骗,卑微地连吃一口饭都噙着泪水,多舛到身边人都功成名就,就自己求而不得的时候,我们发现今天的周星驰,依旧选择真而残忍地暴露这种现实。 但,当如梦突然间就被选中,突然间就飞黄腾达,实现梦想,我们又发现今天的周星驰,比谁都会造梦。 所以,周星驰回归初心了吗? 在我看来,二十年后重拾现实主义题材,本就是星爷回归初心的体现。 不同的是,这次的回归更加彻底,更加纯粹,更加周星驰。 星爷不年轻了,57岁,当华发代替青丝,星爷虽然有了成熟的心态,却始终不会忘记年轻时的悸动。 虽然以无厘头著称的他,电影从来都不以“符合逻辑”取胜—— 凌凌漆的祖传杀猪刀,史蒂芬·周的黯然销魂饭,小狄的七仔,阿星的如来神掌…… 但此番《新喜剧之王》,结局似乎更加不符合逻辑。 不少观众问:一个跑龙套的,当真就能一夜成名拿下最佳女主? 我们懂的,星爷自然都懂。 可他为什么还偏偏要这么拍呢? 别忘了,没有哪个梦,是符合逻辑的。 如梦,如梦,《新喜剧之王》的结局,或许就如一场梦。 也或许,是星爷送给我们的一则童话。 是的,童话。 三年前,《圆梦巨人》上映的时候,我们都说斯皮尔伯格是个造梦者。 周星驰,又何尝不是中国的造梦者。 看星爷电影多的观众,应该会对他电影中现实与梦的代名词很熟悉。 现实,是命运;而梦,是童真。 其实,周星驰很多电影中的人物,都是信命的。 程度再深一些,他们甚至都被命运支配着。 《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就信命。 为了能有表演机会,他不惜厚着脸皮卖丑,抓住各种机会求露脸,可无论怎样作践自己,就是没戏。 渐渐地,他开始觉得自己命该如此。受挫成了习惯,被侮辱成了日常。 甚至最后请他演男一号时,他都一脸呆滞,表情木然:“每天肯定有便当吃吧?”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有人说星爷选角失败,但冥冥之中,鄂靖文似乎真的就是《新喜剧之王》的女主角。 据传,星爷剧组找到鄂靖文请她出演《新喜剧之王》女主时,她的第一反应,却既不紧张也不兴奋。而是三次将电话挂断,误以为对方是诈骗犯。 你看,她也信命,她也相信,好运不会无端落在她头上,这可是真人真事。 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做,这就是《喜剧之王》和《新喜剧之王》打破第四面墙的隔空互动? 《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也信命。 面对紫霞的苦苦追求,他只能装作无动于衷,因为他信,这个姑娘不属于他。 所以,最后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啊”,才那么令人动容。 《功夫》中的阿星,也信命。 当小时候的侠气不在,长大后混迹街头只能靠抢劫为生时,当哑女把棒棒糖递给自己曾经的英雄,他才会一把将其打碎,然后坐在街角黯然神伤。 到《新喜剧之王》中,电影文本对命运的描述则更加直白,更为残酷。 就像电影中无意间成名的小米对如梦说—— 算了吧,这是命! 周星驰也信命吗? 当然,从小艰难长大,从龙套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周星驰,怎么可能不信命。 信命,是自知。这样的信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俯拾皆是。 可周星驰认命吗? 当然不。 童真,就是他对抗命运的终极武器。你可能会嘲笑,童真是什么?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渐渐地,星爷也开始用自己至简至真的童真,来应答一切关于“命运”的命题。 在《新喜剧之王》中,这种应答再清晰不过—— “算了吧,这是命!” “什么是命啊?” 还有,当导演奚落如梦“永远就是从现在直到宇宙毁灭”的时候, 如梦说:“那宇宙毁灭之后呢?” 什么人会这么回答问题?无非就是小孩子。 仔细看,周星驰每部电影的主角,都没有摈弃这种小孩子一般的童真本质。 《喜剧之王》刚开头,尹天仇就对着大海大喊:“努力,奋斗!” 面对爱情,不过是简简单单四个字:“我养你吧。” 《功夫》里,他说要:“维护世界和平!”然后让世界第一的阿星归宿到一家卖棒棒糖的街边糖果店。 《长江七号》里,他说:“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说谎,也不能打人;不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要好好读书,长大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美人鱼》里,他问:“如果世上只剩下一滴水,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 《西游降魔篇》中,用来降服凶恶妖怪的宝典,是一本皱巴巴的《儿歌三百首》。 仔细回忆,这样的道理,我们什么时候听到的最多? 肯定是在孩提时代。父母每天告诉我们,要听话,不要做坏事,要保护环境,不能说谎…… 可,那时候我们都能屏息凝神认真记下的这些话,如今还会有成年人拿来当做行事圣经吗? 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 都说听过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声,这些道理,我们听过了,记住了吗? 记住了,做到了吗? 周星驰就像个念旧的孩子,他在电影中不断重复着成人世界的繁复和残酷,又不断告诉我们要像孩子一样回归本真,保持初心。 返璞归真,是他对待这个世界最简单的方式。 所以,话说回来,周星驰电影的本质,就是童话,就是用童话对抗现实,然后回归我们最真实的样子。 他用一个个梦一般的童话故事,讲述人生,展现世界。 他从不推翻什么,也从不否定什么,只是对自己核心价值的坚守从不退让。 他在自己耳顺之年来临之际,为我们编制了一个童话般的梦。 也许你早就不相信童话故事,也许你对那些简单的道理早就充耳不闻。 可星星,却一直都是那个星星。 从当年的星仔,到今天的星爷,我心中的周星驰,一直都没变。 他还是那个目光如水的周星驰,还是那个努力奋斗,逗你笑惹你哭的玩伴,还是那个一天到晚跟你讲着大道理,但时不时就穿透无力现实的“死跑龙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