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点敲出丰收景

 藏书胜似藏金 2019-02-21

鼓是我国传统打击乐器,种类多、应用范围广,尤其在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或清脆动人或雄浑激越的鼓声总会将节日的欢快气氛推向高潮。我国烟草工业企业出品的烟标画面中也有“鼓点声声”,传递着喜悦与憧憬。

腰鼓是农耕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声声清脆的鼓点,将节日气氛渲染得愈发热烈。上世纪90年代,河南新乡卷烟厂出品的“恭贺新春”烟标(图①),主版展现的就是一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小女孩正在载歌载舞地敲打腰鼓的喜庆场景,副版描绘的则是一名头戴虎头面具的小男孩表演腰鼓的生动画面。而上世纪70年代安徽芜湖卷烟厂出品的“腰鼓”烟标,主版画面展现的是一名翠袄红裤的年轻女子正双手持鼓槌全神贯注地击打腰鼓的情景;副版图案则描绘了两名年轻女子表演腰鼓的场景,动作浑厚有力,节日气氛极为浓烈。同一时期,辽宁营口卷烟厂出品的“花鼓”烟标(图②),主版图案是一名发髻簪花的年轻女子在湖光水色和白塔映衬下欢快击打腰鼓的优美场景。从鼓的形制大小和击打动作来看,此烟标虽名为“花鼓”,但展现的则是腰鼓表演艺术。该烟标副版画面为一个朱漆腰鼓,并配有娇艳的牡丹花和蝴蝶图案,其“花鼓”之名大概就是来源于此。此外,上世纪90年代浙江杭州卷烟厂出品的“旗鼓”烟标,主版画面展现的是一名女子在一面红旗的衬托下敲打腰鼓的情景,副版画面描绘的则是一名女子一边跳舞一边敲击腰鼓的场景,动感十足。

兰州太平鼓有600余年的历史,鼓点铿锵有力,击鼓动作粗犷雄浑,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世纪70年代,甘肃兰州卷烟厂出品过“太平鼓”烟标,主版图案为一名头扎白羊肚手巾的西北汉子正在表演太平鼓舞,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祈盼,极具民族风情。

朝鲜族长鼓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鲜族聚居地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在节日或劳动之余,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就会欢快地敲起长鼓,跳起传统的长鼓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与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上世纪70年代,吉林延吉卷烟厂出品的“长鼓”烟标主副版图案就均为朝鲜族长鼓。上世纪90年代,该厂出品的5枚套“长白山”烟标中有一枚的主版图案展现的则是一名身穿民族服饰的朝鲜族少女正腰挂长鼓,欢快地跳着长鼓舞的精美画面。

达卜是流行于我国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一种手鼓,音色清脆响亮。上世纪80年代,新疆卷烟厂出品的“新疆好”套标中的一枚(图③),主版图案就是一名维族少女正在一名维族男青年敲响的达卜声中载歌载舞的场景,副版图案则是金色的大西瓜和哈密瓜,丰收的喜悦、幸福的生活,在鼓点声中、舞姿影里被渲染得分外美好。

①上世纪90年代河南新乡卷烟厂出品的“恭贺新春”烟标(局部)。

②上世纪70年代辽宁营口卷烟厂出品的“花鼓”烟标(局部)。

③上世纪80年代新疆卷烟厂出品的“新疆好”套标中的一枚(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