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三)

 liuhuirong 2019-02-21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

(三)

 

夏,六月,乙未晦(阴历三十),日有食之(日食)
  是岁,更以丞相何为相国。

半民:相国本称相邦,因避刘邦讳,改为相国,今天所见古籍多处于汉人手,均需避讳,故“相邦”少见于经传。“相邦”据考古资料,不晚于秦惠文王前元四年(前334),而“丞”作为官称,有辅佐、副贰之意,比如“县丞”,就是县令的属官,所以丞相应该是相(相邦)的属官,所以常分左右。后“相邦”渐少,丞相之名增多。相邦成了最高的“荣誉称号”,职高而权小。刘邦更萧何丞相为相国,我以为是一种明升暗降,表面尊崇,实际夺权。

十年甲辰,夏,五月,太上皇崩于栎阳宫。秋,七月,癸卯,葬太上皇于万年(葬其北原,起万年邑置长、丞)。楚王、梁王皆来送葬。赦栎阳囚(万年陵在栎阳,故特赦之)
  定陶戚姬有宠于上,生赵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谓如意类己(像自己);虽封为赵王,常留之长安。上之关东,戚姬常从,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益疏(更加疏远)。上欲废太子而立赵王,大臣争之(反对),皆莫能得(反对无效)

半民:小老婆年轻,常吹枕头风,爱屋及与乌,废长而立幼。后世的这种版本的“宫斗剧”前赴后继,屡见不鲜。虽然春秋的晋楚就有上演,但标准版且影响较大的该推刘邦家这事。

御史大夫周昌廷争之强(争得最厉害),上问其说(理由)。昌为人吃(口吃),又盛怒(极度愤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口吃结巴貌;真挚恳切貌。)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惟,要不是)君,太子几(几乎)废!

半民:这段《资治通鉴》是全文抄录于《史记·张丞相列传》。古人写书,真是形、神、理具备,尤其以《史记》为最,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非它谁可当得?就这一段,可笑、可爱之处,千古不减,怪不得刘邦这个“性情”的“汉子”会“欣然而笑”,一场君臣间的废立之争暂时消弭于“莞尔”。刘盈算是涉险过关。

时赵王年十岁,上忧万岁(担心死后)之后不全(不能保全)也;符玺御史(管理玉玺的官员)赵尧请为赵王置贵强相(地位高、强有力的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者。上曰:“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昌,其人也(正合适)”上乃以昌相赵,而以尧代昌为御史大夫。

半民:历史真有意思,强烈反对立赵王刘如意的却做了他的相,可是再耿直坚强的周昌也难以阻止吕后的报复,刘如意还是死了,周昌也因为感到愧对刘邦重托,郁郁而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