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民: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医生给治病呢?难道真的有所谓的“天命”吗?从前我坚决否认,现在我不愿意回答。“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教育弟子不谈这些,是不是觉得难以回答,难以定论呢? 从刘邦给吕后安排后继人选可见,刘邦对自己的老兄弟萧何、曹参、陈平、王陵、周勃等是多么的了解。帝王之任,在于知人,知人方可任人。这才是刘邦成为开国帝王的关键,至于打仗、外交诸事,都是韩信、萧何、曹参他们的事,不是刘邦的专业,所以刘邦也的确不行。这就可以理解百战百胜的项羽、韩信为什么会输给刘邦;奇计迭出的张良、陈平为什么甘心辅佐;精明事物的萧何为什么忠心无他了! 半民:在卢绾心目中,刘邦多少会有老兄弟的情分,而吕后为人,刚毅狠辣,再无机会了,只好逃亡匈奴。 初,高祖不修文学(不修学术),而性明达(聪明通达),好谋,能听(接受意见),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老熟人)。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简而易知、行)。天下既定,命萧何次(整理)律、令,韩信申(申明)军法,张苍定(规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朱砂写定)、铁契(用铁铸就),金匮、石室(藏在石室金匮),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日理万机,没有空闲),规摹弘远(草创汉室规模)矣。 半民:前书个性,后述功绩,评价刘邦基本到位,并不是多么溢美虚词。 平行(陈平一行还在路上),闻帝崩,畏吕嬃谗之于太后,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殊悲;因固(坚决要求宿卫宫中)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使傅(教导)教惠帝。是后吕嬃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宽恕了陈平),复爵邑。 半民:樊哙捡了一条命,陈平也捡回一条命。如果陈平坚决执行刘邦命令,那么刘邦就把跟自己打天下的老弟兄都带走了。在刘邦、吕后之间做臣子,真难。 半民:吕后隐忍数年,报复的时机终于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出宫斗剧血淋淋的震撼上演。 |
|
来自: liuhuirong > 《徐州老师读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