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悟世事人情中的学问与文章,是对还是错?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2-21

——读小说谈谋略之九

《红楼梦》第五回有一幅很有哲理的对联,既倍受关注,亦备受争议,对联说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此对联意思并不难懂,说白了就是: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乍一听,这是一种老于世故的滑头主义处世哲学观点,明显说的是通晓世故,深解人情,熟悉江湖,诸事皆能应对,遇难总有办法。这一对联表达的主要是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如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是修养德性,理家治国的德政要领,那么,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便是为人处世、兼济天下的方法。

领悟世事人情中的学问与文章,是对还是错?

曹雪芹

显然,有不少人是很不喜欢这一对联所说的内容的,认为这是一种既装着有儒家风度,众人面前扮着假正经样子,而实际上却老于世故,熟稔人情,处事干练。著名书评家脂砚斋评价说:“此联极俗”。

领悟世事人情中的学问与文章,是对还是错?

太虚幻境

确实,中国人事关系复杂,讲人情世故,重关系学,社会人群的种种关系网,常把人“网”得喘不过气来,血缘宗法关系带着浓厚的传统色彩,窒息人的创新理念;而今权利交错的利害关系又诱惑着很多人沉溺于名利场,人与人关系既摆脱不了老于世故的旧惰性,又无法挣脱利益的无形绳索,于是,滑头主义,利己主义便成了不少人的处事准则,明哲保身变成了首先的处事策略。如此一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皆是为了保存自我,为了个人的利益。从这一层含义来看,洞明世事的“学问”和练达人情的“文章”都是极俗气的,是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处事法则,在现代社会,是要不得的,是滑头、守旧、腐朽和自私的处世哲学,是该批判的。

但是,从认识事理,把握规律,办好事情,成就事业来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有其积极的含义。

领悟世事人情中的学问与文章,是对还是错?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间之事,异常复杂,万千世界,千事万物,在林林总总、千变万化的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世理”,人活在世,要想认知事物,掌握规律,了解事物的本质,就需要去洞察明了其中的“世理”,要掌握事物之“理”,这在古人看来,是“格物穷理”,而只有把“世事”“洞明”了才能办成事,成大业。这“洞明”就是观察、分析、探究、把握,如此,方能明了事物本质,所以,明世理也就有了见识,有了真正的学问。相反,如果混混沌沌地在世上混,处事不认真,遇到问题不深究,遇到难题不认真思考探索,怎么可能会有学问呢?以现代哲学的语言来说,“世事洞明皆学问”讲的是:注重于把握世间事物的本质,处处都是学问。

与此相应,面对人世间的人情世故,也是要讲究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以群体性生活而存在的,在人群生活中,人总是要与别的人打交道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时还有着微妙的感情关系,人有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嫉妒之情、敌视之情等等,人与人相处,也是有讲究的,冷漠相对,或生敌意;热情相待,或出友情;诚意相待,或化敌为友,而如果要相处得好,就需“知情”,只有“知情”方能“达理”,只有在合情合理的状态下,才算是“人情练达”。而这“知情达理”“人情练达”并不只是养成老于世故的滑头,而是要清楚地去认知,而知人情世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人心难测,人的感情是最复杂的,人与人的情感关系也是最微妙的,行走人世间,“识人情”是需要真功夫的,真正识得了人情,便是有了学问。

当然,通世事,识人情,善于“洞明”“世事”,能够“练达”“人情”,最多只能算是有一点儿学问,只能算是略懂文章。有真正学问的,不能只懂“事理”而不懂“世理”,只执着于事物的合理性还不够,还应该知晓人间世故的复杂性。书生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只认“死理”,不通“人情”,所以常常到处碰壁,有时甚至撞得头破血流。所以,面对着复杂事理和紊乱人情,仅仅有书生意气,只知道叱咤风云是不够的,“有理”未必就能“走遍天下”,自以为得理不饶人,一个劲地往前冲,多半是要失败的。历史上,不少书生自认为认识事物的真理,不通人情,我行我素,显得很是“书呆子气”,他们讨厌人情世故,鄙视练达人情,结果办不成大事。书生有自己的德行、节操,不必修炼老于世故处世之术,不要有混世哲学观念,更不能是滑头主义者,但是,明“世理”时多通通“人情”也是必须的,毕竟,认知“世理”通达“人情”处处是有学问、有文章的。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知“世理”懂“人情”的典型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刘姥姥是个乡下老太太,她没有什么学问,但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公关能手,她几番进贾府,发挥得异常出色,他善于观察,懂得及时地融入新的群体,面对着贾府各种各样的人,她知道怎么抓住关键人物,知道如何熟练地应对厉害的人。刘姥姥知晓,“老祖宗”贾母是贾府的“第一家长”,老姥姥通过仔细观察,她深知这位位高权重的老夫人有怕寂寞,喜热闹的特点,刘姥姥投其所好,便吹捧她,逗乐她。刘姥姥将自己扮演成出色“笑星”,刘姥姥以其精彩的表演获得了贾母的喜欢,甚至让贾母舍不得离开。同时,刘姥姥通过观察询问,还知道王熙凤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深知凤姐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而且她知道这位凤姐特别喜欢显耀权力,喜欢别人吹捧她,老姥姥亦投其所好,对王熙凤一个劲地捧,捧得她高兴,也捧得她很舍得拿出银子来,结果,刘姥姥不仅满载而归,还顺利地攀上了一门豪门亲戚,留了很好的后路。可见,刘姥姥是“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的高手。

其实,对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对联,还有一层意思可以理解,那就是从做学问写文章的角度去理解,曹雪芹设置这一对联,读者也可以这么去解读:世间万事万物,纷繁复杂,变化多样,如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地去洞见事物世理,就一定能明了个究竟,而知道所以然,也就有了学问,学问之道,不在死读古书,搬弄知识,读经念诗,而在于明了世理;人间情势,复杂而丰富,如果能熟练地了解各种情缘,能通达各种情理,自然也就知晓人情关系,懂得了人与人关系的本质,而这也就有了写文章的根本材料;文章之道,不在咬文嚼字,不在搬弄是非,不在显耀文字,不在夸夸其谈,不在装腔作势,而在于写出通达人情的深刻道理。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对联,那么领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