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总说,2~3岁是小孩子最可爱的时候,再大点就会招人烦了。认真想想,好像说的没错,孩子成长到了一个阶段,猫嫌狗不待见的,在家长的眼里变得不乖了,不听话了。当妈的要一个个地去纠正他的坏毛病,有时候脾气躁起来,还会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其实呢,孩子的一些不可爱的行为,恰恰是他缺少爱的表现。 浩浩的爸爸妈妈近段时间一直忙着工作,把浩浩丢给了保姆带。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因为经常早出晚归的,一天也跟浩浩说不上几句话。原本答应浩浩每周一天的亲子日也好多个星期没有实现了,刚开始浩浩不哭不闹的,很听话。为此,爸爸妈妈还很欣慰,觉得儿子长大了,懂得体谅他们的难处了。可是近2个星期,浩浩经常出现一些调皮捣蛋不听话的行为,保姆和老师都跟浩浩爸妈反应过好几次了。其实孩子一下这3种表现,证明孩子缺爱了,家长别傻傻不知情! 一.调皮捣蛋,喜欢到处惹麻烦会闹的孩子有糖吃,孩子的调皮捣蛋其实都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的工作,跟你顶嘴、唱反调,或是故意打烂家里的东西,可能是因为你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也许他不是坏孩子,但他发现只要做坏事,父母就会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反应,他就学会了用这种方法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二.嫉妒心太强,孩子的嫉妒心理很早就会出现,比如说不让妈妈抱别的孩子,妈妈一夸奖别的孩子就会不高兴。有二胎的家庭里,孩子的嫉妒心理表现得更明显。小宝宝出生后,父母投注在大宝身上的注意力和感情就会减少,大宝明显会有“失宠”的感觉,他害怕父母的爱都被小宝抢走了。他会表现得爱发脾气,经常哭闹或者变得更粘人。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倒退的行为,比如原本不尿床,现在又开始尿床了,明明学会了吃饭,却嚷着要让大人喂。还有些孩子会对小宝做出攻击行为,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捏或打小宝。 三.性格不是暴躁,就是畏畏缩缩,一些长期缺爱的孩子,由于内心乏匮所形成的自我怀疑,在父母身边想撒娇却只敢畏畏缩缩的、在与同龄伙伴相处时也会把自己摆得很低,他们做事总是缩手缩脚放不开。这样的孩子即便内心委屈了也只会尴尬地假装笑,即便总是被欺负,他们还是会乞求同伴与他玩。另外还有一种缺爱的孩子,为了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和爱,他们选择通过调皮、叛逆、打架、发脾气等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看父母亲会不会注意他、关注他和心疼他,他们倔强的内心就是希望父母可以通过抱抱他、亲亲他的亲密行动来安慰他的心。 别把孩子的这些行为看作是任性不懂事,父母应该首先反思自己:有经常抱孩子吗?有给过足够的关爱吗?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吗?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别让“缺爱”的阴影遮住孩子的童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