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复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是关于治疗肩周炎的内服中药复合物及其该复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肩周炎的治疗,公知的方案,分为用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两种方案。西药大多用抗风湿药和激素治疗,如消炎痛、炎痛喜康、强的松、强的松龙;应用这些药物治疗,疗效差,副作用大,且仅适用于肩周炎初期;封闭治疗,关节腔极易感染,肩关节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中药外用制剂不仅疗效差、疗程长,大多数患者皮肤过敏,而且难以接受刺激性气味,又污染衣物;内服制剂疗效差、疗程长,费用高,患者痛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中药复合物,以及本复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是由黄芪、姜黄、白芍、甲珠等十味药物按一定比例组成。 其组分是黄芪 22.7%-25.9%(重量)姜黄 9.1%-8.6%(重量)秦艽 9.1%-8.6%(重量)当归 9.1%-8.6%(重量)桂枝 9.1%-8.6%(重量)白芍 15.1%-17.3%(重量)威灵仙15.1%-12.9%(重量)甲珠 4.6-2.6%(重量)蜈蚣 1.5%-1.7%(重量)甘草 4.6%-5.2%(重量)各组分的总和为100%(重量)。 本复合物的制造方法(1)选取上述十味中药材,去除杂质;用不同的制药工艺制成汤剂、浓汤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散剂、丸剂、膏剂等其他剂型,并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辅料;(2)如制成合剂黄芪600g姜黄200g 秦艽200g 当归300g 桂枝200g 白芍400g威灵仙300g 甲珠60g 蜈蚣40g 甘草200g将上述药材分别洗净后切碎,桂枝蒸馏挥发油,另器保存。残渣及馏液与姜黄、秦艽、当归、威灵仙、甲珠、蜈蚣、甘草加水先后煎煮两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000毫升。黄芪、白芍用50%乙醇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后,与上液合并,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900毫升,加入糖精钠1克作矫味剂,苯甲酸2克作防腐剂,搅拌使溶解,混合后分装、灭菌即得。 本复合物的应用本发明在于将本复合物用于治疗肩周炎。汤剂、浓汤剂每日一剂,分早午晚三次服用;散剂、丸剂每日服用18克,,分早晚两次服用;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膏剂等其他剂型,每日服用相当于原生药18克,分早晚两次服用;1周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痊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作用,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例1本发明的制造(1)选取上述十味中药材,去除杂质; (2)用不同的制药工艺制成汤剂、浓汤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散剂、丸剂、膏剂等其他剂型,并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辅料。 (3)如制成合剂黄芪600g姜黄200g 秦艽200g 当归300g 桂枝200g 白芍400g威灵仙300g 甲珠60g 蜈蚣40g 甘草200g将上述药材分别洗净后切碎,桂枝蒸馏挥发油,另器保存。残渣及馏液与姜黄、秦艽、当归、威灵仙、甲珠、蜈蚣、甘草加水先后煎煮两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2000毫升。黄芪、白芍用50%乙醇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后,与上液合并,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至900毫升,加入糖精钠1克作矫味剂,苯甲酸2克作防腐剂,搅拌使溶解,混合后分装、灭菌即得。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三次。 例2本复合物用于治疗治疗肩周炎(1)汤剂、浓汤剂每日一剂,分早午晚三次服用;(2)散剂、丸剂每日18克,分早晚两次服用;(3)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膏剂等其他剂型,每日服相当于原生药18克,分早晚两次服用;(4)1周为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痊愈;(5)小儿用量酌减。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复合物是由黄芪、姜黄、臼芍、甲珠等十味药物按一定比例组成。其组分是黄 芪22.7%25.9%(重量)姜 黄9.1%-8.6%(重量)秦 艽9.1%-8.6%(重量)当 归9.1%-8.6%(重量)桂 枝9.1%-8.6%(重量)白 芍15.1%-17.3%(重量)威灵仙15.1%-12.9%(重量)甲 珠4.6%-2.6%(重量)蜈 蚣1.5%-1.7%(重量)甘 草4.6%-5.2%(重量)各组分的总和为100%(重量)。 2.运用制药工艺制成复方中药制剂,剂型包括汤剂、浓汤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散剂、丸剂、膏剂等其他剂型。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复合物用于治疗肩周炎。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肩周炎的复方制剂。本发明由纯中药黄芪、姜黄、秦艽、桂枝、威灵仙、白芍、当归、甲珠、甘草、蜈蚣按一定重量比构成,运用制药工艺制成复方中药制剂,包括汤剂、浓汤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滴丸、散剂、丸剂、膏剂等其他剂型。本发明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作用,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56GK1883693SQ20061008166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8日 发明者王培业 申请人:王培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