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

 仰止无疆 2019-02-2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在他66年的生命岁月中,有42年的仕宦生涯,从九品小吏到二品大员,从地方县令到枢府宰执,先后历任40余个大小官职,并多次受到朝廷赐封。虽一生坎坷,屡遭贬秩,却因出色的人品、文品、官品,沉浮于复杂而微妙的宦海之上,最终历仕三朝,位备二府,功成身退,成为一代贤达。

一、初入仕途

欧阳修初入仕途,还要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三月参加朝廷殿试高中甲科第十四名进士说起。

少年欧阳修出身低微。他四岁丧父,寄人篱下,家境贫寒,生活窘迫,其母郑氏守节自誓,亲诲之学,以荻画地,教其读书写字。而欧阳修小小年纪,天才勤奋、好学不倦、多诵古人篇章,诗词文赋、无所不涉,很快“所学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史称“及冠,嶷然有声”。这时的欧阳修,读书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一展抱负、光宗耀祖。

但欧阳修的科举之路一波三折,并不平坦。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17岁的欧阳修初次参加随州的州试,因“逸官韵”,没有按照规定的韵作赋,不合制度,尝到了失败的苦涩。经过几年的苦读,天圣四年(1027)秋天,欧阳修第二次参加随州州试,被随州县学和主考官选中,并推荐到洛阳参加礼部考试。礼部考试又称省试,即进士试,如果中试,便可得到进士出身,踏入仕途。但由于科场文字技巧掌握欠佳,再次铩羽而归,返回随州。

欧阳修二考不中,便走出寄养之地随州,投谒汉阳知军、翰林学士胥偃门下学习“时文”。不久,又随胥偃迁居京师开封,潜心研习应试文字。这一时期,欧阳修的能量终于暴发了。他先以第一名的成绩,补入广文馆为学生。天圣七年(1029)秋天,参加国子监科试,又为第一,荣登解元。天圣八年(1030)正月,以解元身份参加由晏殊知贡举的省试,再获第一,荣称省元。是年农历三月在殿试中以甲科第十四名进士及第。同年五月,新科进士欧阳修被朝廷任命为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

将仕郎、校书郎为北宋文散官名称,秩从九品,为虚衔,无实职。推官,唐设。宋州府设节度推官、观察推官,为幕职官,掌本州司法。欧阳修到西京洛阳去当推官,倒是实际职守,等于派到第一线带职锻炼去了。

从天圣九年(1030)三月到景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元年(1034)五月,三年多时间,充西京留守推官的欧阳修初登仕途,政务清简,过着轻松的生活。其中有两件事情令他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一是交友习文。欧阳修一生文友甚多,尤其是梅尧臣(字圣俞)。他长修五岁,时任河南府主簿,喜好饮酒,更善美食。常常突发灵感,偶有佳句,记入片纸,日后再联成一阙,即成一首好诗。他那种生活上讲享受,创作上讲勤奋的特点,对初入官场的欧阳修很有影响。欧阳修与梅尧臣终生为友,曾推荐他当国子监直讲,一道参与修撰《唐书》。梅尧臣死后,欧阳修为他写墓志铭,伤感之极。

还有一位尹洙(字师鲁),洛阳人。长修一岁,是欧阳修古文创作发韧期重要伙伴之一。有一则故事:西京留守长官,也是洛阳文人集团首领的钱惟寅,新建一座双桂楼,请欧阳修、尹洙各写一篇记。“永叔先成,凡千余字。师鲁曰:某止用五百字可记。即成,永叔服其简古。”但欧阳修并不服气,一日“独载酒往,通日讲摩……别作一记,更减师鲁廿字而成之,尤完粹有法。师鲁谓人曰:“欧九真一日千里也。”“永叔自此始为古文。”(潘永固《宋稗类钞》卷五《邵氏见闻录》)对于欧阳修来说,西京三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此开始宦海生涯和文学创作活动。

二是痛失发妻。天圣七年(1029)深秋,欧阳修以解元身份与恩师胥偃之女胥氏在开封定婚,天圣九年(1031)初春,新科进士欧阳修喜结连理,当年欧阳修25岁,胥氏15岁。新婚燕迩,恩爱有加。胥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奉婆如母,一家人其乐融融。婚后的欧阳修,照例交友习文,游历于名山大刹。妻子胥氏十月怀胎,产下一子后衰弱染病,月子里就去逝了。发妻去世,欧阳修悲痛欲绝,甚而至于阻断文思,哀不可收,连祭文都无法写就。但发妻之情,却一直藏于欧阳修的深深思念之中,一世不忘。

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欧阳修进阶为承奉郎。承奉郎为从八品上阶文散官,只是作为铨叙与升迁的依据,实职仍是西京留守推官。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元年(1034)五月,王曙荐欧阳修参加翰林学士院考试。翰林学士院是一个清要机构,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地方官欲进京任文官,学士院考试必不可缺。这对欧阳修,不过形式而已。六月,欧阳修就被任命为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北宋朝廷任命官员虚实并兼,很是繁琐。这一串官衔中,大部分是虚衔。宣德郎为正七品下阶文散官。也是铨叙的寄禄官,表示欧阳修已经从八品晋级为正七品了。大理评事、监察御史、镇南军节度掌书记也都是虚职,只有馆阁校勘为实际职务。北宋初年,设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后来修三馆分院,称崇文院。主管官员,由大臣兼领,工作人员则是一批六、七品文官。馆阁校勘是史馆属官,朝廷任命欧阳修为馆阁校勘,目的是发挥其文字专长。果然,是年七月,奉命参与编辑《崇文总目》。这使得欧阳修首次有机会接触国家档案馆馆藏典籍,使欧阳修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但接下来,欧阳修便陷入京师第一次政坛论争,虽不是主角,却与主角范仲淹、余靖、尹洙一道,因政见与执政不合,尤其是上书责备谏官高若纳,矛头直指宰相吕夷简,而同时遭贬。但由此欧阳修为后人留下一篇著名文字:《与高司谏书》。

二、两次被贬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三年(1036)五月二十一日,欧阳修接到贬为夷陵令的制诰,经过一番周折之后,于年底阴历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夷陵。

夷陵(今湖北宜昌)县是荆湖北路峡州所辖的一个山区小县。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加之县小政简,环境宽松,给而立之年又喜山好水的欧阳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写作空间,其间创作的《至喜堂记》、《夷陵九咏》,成为欧公散文诗词中一束璀璨的奇葩。

夷陵县惬意的日子刚好一年,景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四年(1037)十二月,欧阳修调任光化军乾德县令。乾德县在京西南路光化军,光化军在今湖北光化,是一个驻军粮仓,只有一个属县,便是乾德。乾德不大,光化又是州一级,有军州行政长官,所以,调任乾德县令,也是有名无实的闲散官职。在县令的位置上,欧阳修不想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多半时间,用于古文和诗赋的创作上,游山玩水,会朋拜友,乐于其间。

宝元二年(1039)六月,“降授宣德郎守光化军乾德县令欧阳某,右可特授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镇南军节度掌书记,权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上述几个官衔,实职只是武成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按:节度判官,宋初置,属各州幕职官,掌佐理州政,总理诸案文移,呈报长官。员数多寡,视州大小及职事烦简而定。凡诸州减罢通判,则州节度判官为签书判官厅公事以兼之。小州,不与节度推官并置,并以判官兼司法。监察御史,秦置,隋为御史台各种御史之一,秩从七品。唐隶属御史台察院,正八品上,职掌为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多以新科进士充任。北宋沿置。以欧阳修兼之,为虚衔。试大理评事也是如此。大理,官名。传说远古掌刑狱之官,《史记"五帝本纪》:“皋陶作大理,平民各优得其实”。《礼记"月令》郑玄注称:“理,治狱官也,有虞氏曰土,夏曰大理,周曰大司寇”。秦汉时为九卿之一,又或称廷尉。三国两晋南北朝皆沿置,唯梁初一度改称大理。北齐设大理寺,主管始称大理卿。宋置大理评事,为文职散官。

欧阳修在滑州武成军节度判官任上一年,便于康定元年(1040)六月被朝廷召回京师,复为馆阁校勘,仍然参与修撰《崇文总目》。同年十月,转官太子中允。按:太子中允,汉代太子宫属官。原称中盾。“盾”古读如允,故后称此名。位中庶下,洗马上。掌周卫徼循。西汉属詹事,东汉属太子少傅,秩四百石。南朝宋、齐与北齐沿置,称中舍人,隋称内舍人。唐初设,亦称中舍人,贞观初改为太子中允,置两员于左春坊左庶子之下,为其副职,正五品下,共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并监药及通判坊局事,职似黄门侍郎。高宗时曾改之为左赞善大夫,后复旧名,但仍置左赞善大夫一职于左庶子下,与司仪郎、左谕德共掌侍从规谏。北宋沿设,多以他官兼领,不常置。欧阳修转官太子中允,依旧馆阁校勘,继续参与修撰《崇文总目》。

庆历元年(1041)五月,朝廷曾任命欧阳修权同知太常礼院,以修《崇文总目》为由,辞不就。年底,修撰工作完成,加骑都尉,后改集贤校理。按:骑都尉,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初置,本监羽林骑,亦置为边郡军事长官。东汉沿置,秩比二千石,属光禄勋。曹魏时无定员,第六品,或为加官。蜀、吴皆置。晋世多以皇室外戚为之,后省。南朝梁有。北魏置六十人,秩从四品上。唐置上骑都尉、骑都尉为勋官。北宋以骑都尉为勋第八级,从五品。欧阳修加骑都尉,表示从此有勋名了。集贤校理为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唐开元年间置,与修撰、留院、待制、检讨、校书、正字等掌撰写文诰,校理经书等工作。属中书省。北宋沿置,掌藏校典籍。欧阳修改官此职,作用只是积历官阶,并无实际意义。

庆历二年(1042)正月十八日,欧阳修为“别头试”考官。四月三日,复差同知礼院。别头试,科举制名,简称别试。宋制:凡贡举考试时,考官与其子弟、门客、亲戚应回避,经另派考官设场屋监试。雍熙二年(985),始令礼部试考官亲戚移试别处。欧阳修此次为“别头试”考官,是为日后知贡举奠定了基础。复差同知礼院,也是一个虚职文散之官,仅作积历官阶之用。

京师文散官的日子是清贫的。是年九月,欧阳修“以贫求补外,得通判滑州”。通判,北宋初诸州府始设,大州二员,小州一员,州不及万户不置。与知州同为州府长官,共掌本州一切政务,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及监察官吏之实权,号称监州。欧阳修通判滑州,是第一次做州府一级的地方主官,为日后地方官的辗转生涯积累一些经验。但这次外任时间不长,随着京师政坛酝酿革新的呼声越来越高,庆历新政开始实施,欧阳修与蔡襄、王素、余靖等一批正直敢言的人士都回京当了谏官。

庆历三年(1043)三月,37岁的欧阳修被朝廷召还,迁太常丞,知谏院。太常丞是太常寺的属官,掌礼乐、郊庙、社稷等国家礼制重地,但日常事务较少。欧阳修主要是言官,知谏院。谏官地位虽然不高,但很特殊。凡是朝政的阙失,大臣至百官任用不当,三省至各官署的过失,都可以提出批评,引起皇帝注意,予以纠正。同年九月,欧阳修又获一荣宠:宋仁宗面赐绯衣银鱼五品服,五品京官穿戴浅绯色朝服,金带十铐,两梁冠,银制鱼形佩饰,象牙笏。对正七品的谏官,赏赐五品官服,这是提高谏官地位,使他们免受百官非议,也是皇帝对大臣表示信任的一种礼仪。随着欧阳修在政坛的活跃,特别是在庆历新政期间,他的奏议多能论及军国大事,切中时弊,为朝廷所采纳,而官职也不断上升。同年十月十四日,擢同修《起居注》。十二月六日,仁宗下令欧阳修参加知制诰选拔考试,欧阳修两次上表辞让。十二月八日,有旨不试,直以右正言知制诰,依旧修《起居注》,仍供谏职。按照旧例,授知制诰官职的人,必须经由中书省召试。考试时,写作制诰三篇,其中两篇二百字,一篇百字。不经召试,直接授知制诰的,在欧阳修以前,只有周翰、薛映、梁鼎、杨亿、陈尧佐等少数几个人。知制诰,唐代设置,掌起草机要诏令,隶中书省,以舍人充任,开元初,多以翰林学士及其他文官充任;以他官掌诏敕策命,则称兼知制诰。宋为翰林院官,翰林学士皆加此衔,称内制;以他官加制诰,则称外制,内外制合称两制。右正言,宋中书省属官,设一员,从七品,职掌同门下省左正言,宋初置右拾遗,是为寄禄官,端拱元年(988)改为右正言,或充任职谏院,或领他职而不预谏诤。欧阳修不经考试直接以右正言的身份知制诰,是为外制。欧阳修的《外制集》,就是这一时期的奏议所编。

庆历四年(1044)三月,兼判登闻鼓院;四月出使河东,计度废置麟州及晋州资铁钱并矾课亏额利害;九月,以龙图阁直学士为河北都转运使,去平息保定驻军叛乱。龙图阁直学士,北宋景德四年(1007)置,属龙图阁,与龙图阁待制通掌本阁事务,秩从三品,位枢密直学士下。转运使,唐置,北宋沿置,掌经度一路财赋,以供朝廷及各州县经费开支,每年巡视所属,检察储积,稽考帐簿及监察各州官吏有无违法之事。十一月进朝散大夫,封信都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朝散大夫,文散官名。隋初散官二十二阶之第六,正四品;炀帝改为十七阶之第九,从五品。唐二十九阶之第十三,从五品下。宋二十九阶之第十二,从五品上。开国子,爵名,晋始置,第二品。南朝梁陈置,位列开国县伯下,开国男之上,秩五品。北魏为第四品。北齐为正四品。北周子爵正六品。隋初为第八等爵,正四品下。宋为第十一等爵,正五品,以食邑五百户以上封子。此时的欧阳修,不仅已经晋身为贵族阶层,食邑封爵,而且以政治家的身份,进入中枢决策集团。

庆历五年(1045)初春,庆历新政渐收,欧阳修权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身为封疆大吏,继续为捍卫新政呐喊,并力劝时任河北安抚使的富弼手下留情,改变策略,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杀戮,挽救了两千多无辜士兵的性命。三月,编《外制集》,收录自庆历三年(1043)十二月至庆历四年(1044)四月出使河东前夕,秉承皇命起草的机要诏令,记载的时事要闻,虽不能反映庆历新政的全貌,却是这一时期了解朝廷大事源流本末的原始材料。

这一年祸不单行。庆历新政失败以后,欧阳修又陷入“张甥案”诬告之中。原因在于他担任谏官期间,锐意言事,不徇人情,为匡救时弊,不惜以身当事,获罪于人,最终蒙冤受屈,并于当年八月二十一日,落龙图阁直学士、罢河北都转运使,以知制诰贬知滁州。

欧阳修这次不幸的罢黜,对于后人来说,却是一次幸运的机遇。否则,就不会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新鲜出炉,就不会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古绝句流传后世。千百年来,《醉翁亭记》被人们叹为“欧阳绝作”而津津乐道。也从这时起,他开始走向那“十年困风波”的艰难岁月。

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十六,欧阳修结束了两年多的滁州生活,转官起居舍人,依旧知制诰,徙知扬州。起居舍人,汉置。武帝有禁史起居,东汉起居在宫中,为女史之任。自魏至晋,起居注为著作掌之,后起居皆近侍之臣充任,历代有其职无其官。唐贞观二年(628)移其职于门下省,置起居郎二员。显庆中复于中书省置,遂于起居郎分掌左右,为从六品上。皇帝临殿,则与起居郎对立殿廷,有命则临陛俯听,退而分之,以为起居注,凡册命启奏、封拜、薨免悉载之,史馆据此撰述。宋承唐制,一员,从六品。初为寄禄官,而另设起居院,掌记录皇帝言行,以他官领其事,称同修起居注。欧阳修转官起居舍人,不仅仅为寄禄官,又表明朝廷并没有继续疏远于他,派他到扬州大郡当政来了。

扬州属淮南东路,是唐宋以来繁华地区,人口约十余万。此地生活富庶,经济发达,工商繁荣,是南北交通要枢。喜山爱水、乐于文牍、身体虚弱的欧阳修,不仅要处理繁杂的军州事务,整日还要送往迎来,疲于应酬,很不适应。正如他给好友韩琦信中所说:“到郡领职,疏简之性,久习安闲。当此孔道,动须勉强。”他通过老朋友,说通了朝廷,终于在扬州任职一年,就自请任知颍州去了。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元年(1049)正月十三日,四十三岁的欧阳修移知颍州。颍州旧称汝阴,当时有户七万八千余,人口十六万,是个人多地阔物产丰富的州郡。《宋史"地理志》说颍州等地处“二京之交,其俗颇同唐、邓、汝、蔡,率多旷田。盖自唐季之乱,土著者寡。太宗迁晋、云、朔之氏于京、洛、郑、汝之地,垦田颇广,民多致富,亦由俭啬而然乎!”可见颍州的确是一个田广土肥、富而不奢、民风淳朴、环境优雅的好地方。特别是颍水泉河绕城东北,硕大西湖波光荡漾,加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使这里成为集北方平原富饶与南方坡地明秀的一个绝好去处,以致于使欧阳修初来咋到便萌生将此作为“终老之地”的意念。

颍州任内,欧阳修遇朝廷两次恩礼。先是当年四月二十四日,以修“顷用文词登朝,居谏诤之任,屡以謇谔之言陈阙失”为由,特授尚书礼部郎中;又于当年八月十一日,以“识远才长,文高行洁”、“尔身在外,朕心不忘”,复龙图阁直学士。礼部,官署名。北周始置,长官为礼部大夫。隋唐皆置,属尚书省,掌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及接待宾客等事。统永部、祠部、膳部、主客四部,长官为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各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宋承唐制,欧阳修特授尚书礼部郎中,又复龙图阁直学士,说明朝廷逐渐恢复了对欧阳修的信任,更为重要的任命已经为期不远了。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二年(1051)七月一日,欧阳修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南京应天府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时属京东西路,是东京汴梁的重要陪都之一,又是汴京与东南诸郡的交通要冲,汴水及主要驿道经留之地。下辖宁陵、宋城、谷熟、下邑、楚丘、虞城六县,共有七万九千余户,十五万余人,是个富庶的平原大都会。按:留守,官名。东汉和帝南巡,以太尉为京城留守,尚非正式命官。至北魏高祖南征,命太尉、广陵王为京城留守,为正式命官之始。自隋唐起,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得便宜行事。其陪京与行都则常设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唐制,东都(洛阳)留守常以将相大臣任之,北京(太原)留守例以河东节度使兼太原尹充任。五代或都开封,或都洛阳,都洛阳则以开封为东京,都开封则以洛阳为西京,君主不在则置留守。宋代因之,东京留守以枢密使充任;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各置一人,以知府兼任。欧阳修知应天府,兼任南京留守,是朝廷外放的一个重要官职,为正四品的地方大员了。在南京任上,欧阳修依然勤于政事,忧国忧民,通过政论与诗赋,揭露时弊,鞭鞑顽愚,抒发忠君爱国情思,重申政治改革主张,被时人誉为“照天蜡烛”。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四年(1052)三月十七日,欧阳修母亲郑氏夫人在南京官邸病逝,享年72岁。欧阳修辞官归颍守制,头尾居丧三年。在此期间,欧阳修遵制守俗,而埋头于《五代史记》撰述。

三、又回京师

至和元年(1054)五月,欧阳修丁母忧到期服除,特受尚书吏部郎中、充龙图阁直学士,原来的职衔恢复了。又散官勋封赐如故,指轻车都尉、信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等这些级别待遇没有改变。七月十三日,欧阳修以尚书吏部郎中,暂时代理吏部流内铨。流内铨是吏部官署,设判流内铨事两员,专门掌管文官自初仕至幕职、州县官之铨选注拟和对换差遗、磨勘功过等事,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地方干部局,直接决定地方官员的升降赏罚,是有权的实职。然而由于宦官作祟,朝廷遂于七月二十七日罢欧阳修流内铨,出知同州。但此次改任引起主政大臣刘沅等愤愤不平,纷纷上奏仁宗,欲留欧阳修在京修《唐书》,经皇帝首肯,同年九月一日,任命欧阳修迁翰林学士;二日,又兼史馆修撰,勾当三班院。三班院是官署,主管武官三班使臣之注拟、升移、酬赏等事。勾当三班院,是实职,欧阳修当不成流内铨,管不了文官,到头来却因祸得福,管武官去了。

回顾至和元年(1054)夏秋以来,欧阳修从服除赴阙开始,经过不允许守郡、不能任流内铨,不去同州任官,以预修《唐书》名义留居京师,最后终于步入政府中枢,开始十多年京师政坛生涯,又一次活跃在军国决策的风口浪尖之上。对此,欧阳修十分珍重,身体力行,积极从政,正如他自己所说“职业愧论思,文章惭诰命”。老朋友王洙说他“顷在谏列,以直诚尽规,弥缝衮阙”。他充分运用职务上的便利,连上奏议,振兴朝政。其中,以《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言辞最为激烈,矛头直指当政宰相陈执中,暂时未被朝廷采纳,于是自请外任,以翰林学士出知蔡州。后来,陈执中罢相,文彦博、富弼出任宰相,恢复了欧阳修的翰林学士。

为巩固欧阳修的地位,消弥反对派对他留京师工作的异议,至和二年(1055)七月,朝廷又任命欧阳修为假右谏议大夫随蔡抗出使契丹。右谏议大夫属中书省,须另有诏令才赴谏院供职。朝廷并不想欧阳修只当右谏议大夫,所以用“假”,即借用右谏议大夫之身份,出使契丹,当一回外交使臣。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元年(1056)二月,欧阳修完成使命回到京城,闰三月五日,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为文散之官。同年五月十四日,免勾当三班院,省去了许多繁杂事务。九月十二日,为赞引太常卿,加上轻车都尉,为十二级勋之第五,秩正四品。又进封乐安县开国侯,第九等爵,以食邑一千户以上封侯。加食邑五百户,共食邑一千三百户。“食邑”多少户,是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标志荣誉大小。此时的欧阳修,连续加官晋级,勋位晋升,已经进入公侯贵族行列了。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二年(1057)正月六日,51岁的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负责当年开科取士工作。知贡举,官名。唐贞观后,以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进士考试,称为知贡举。开元二十五年(737)后,以礼部侍郎充任,其间多以他官领之,多用中书舍人及诸司四品清资官。宋代沿置,自侍从近臣,两省台谏长官选差一人。早在庆历年间,欧阳修就已经文名天下,到了嘉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初年,已成为文坛泰斗。这次被任命为知举官,主持本届礼部贡试,决定合格举人名次,仁宗亲笔书写“文儒”二字赐给他,希望他认真选拔人才,努力完成朝廷三令五申改革文风的任务。与欧阳修同知贡举的还有端明殿学士韩绛、翰林学士王??、侍读学士范镇、龙图阁直学士梅挚和参详官梅尧臣。参详官又称“小试官”,负责考试录取等具体工作。经过五十五天的“锁院”生活,欧阳修不负众望,以严黜“太学体”而彻底改变科场文风,一些当时不知名的如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和张载等877人同科录取,被后世称为古文复兴的巨大胜利。

由于主持礼部贡举成绩突出,欧阳修虽多次请求外任,朝廷非但不批,而且不断给他增加官衔职务。同年正月,封官右谏议大夫,差遣依旧。七月,特授尚书礼部侍郎。九月六日,兼判秘阁秘书省。十一月九日,权判史院。同月二十四日权判审刑院。十二月九日,权判三班院。如此以来,朝廷中枢机构内关系国家政令撰述、仪礼制作、典册文书、官吏的任用举荐等项工作,都落在欧阳修肩上,是为重任。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三年(1058)三月一日,朝廷以“素履夷直,怀负忠亮,雄词奥学,高视前哲,谠议精识,推为国器”为由,让欧阳修加衔侍读学士。虽为荣衔,但品位甚高,供皇帝咨询,又直接和皇帝交谈献策,在朝廷之上影响极大。欧阳修以员多固辞不拜,并指出朝廷冗官已成积弊,希望能从自己开始,改变这一现状。三月十三日,改欧阳修充宗正寺同修玉牒官,过问皇族家谱修撰事务。同年六月十一日,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开封作为北宋的京都,设府尹为行政长官,以亲王出任,但是不常委派,一般以权知府事行使职权,由侍制以上的官员担任。权知开封府,是一个重要而事繁的职位,它主管京城的民政、狱讼和社会治安工作。前任京兆尹是包拯,字希仁,是当时有名的能臣,素以立朝刚严,不苟言笑,执法如山,不避权贵著称。治理开封府数年,他为官清正,不私亲旧,名震朝野,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城流传一句俚语:“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希仁笑比黄河清”。欧阳修为政讲究宽简,遵循人情事理,不求赫赫声誉,以理以德服人,京城亦治。七百多年后的清朝嘉庆年间,有人在开封府东西两侧各立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另一边写着“欧宽”。欧阳修的“宽简”与包拯的“威严”,代表着封建循吏的两种风范,千古流芳,传为美谈。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四年(1059)二月三日,病中的欧阳修准免知开封府,转给事中,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给事中,北宋门下省下置四员,用人不当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逐日登载呈报,查其稽违予以纠正,且分治六房,下辖通进司、进奏院。与中书舍人互察,凡命令之出,舍人宣奉,给事中审读。同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为虚衔。同年二月二十八日,又发挥其文章才能,任命为御试进士详定官。详定官,北宋详定所官员,掌详审殿试举人试卷。自两制、六部尚书、台谏官、学官中选差。凡殿试举人,试卷先由初考官评定等第,封弥后再交复考官复评,最后由详定官对照初考,复考官所定等第,如相同则不得变动,相异则择一而从。四月十二日,又兼充群牧使。群牧使,群牧司属官,掌全国厩牧之事,检查国马繁殖与损失情况,转发马政诏令、文牒给下属院监。以上几个职务,对欧阳修来说,都是积累勋节的虚衔之官。到同年十月十六日,加护军,赐勋位,为北宋勋十二转之第九转第四级,秩从三品。并加食实封二百户。宋代实封一户,每月25文。光食实封200户,欧阳修每月即可领5000文,官俸及其他费用自然照领。此时,欧阳修已经是既富且贵的朝中名臣了。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五年(1060)七月十四日,因为与宋祁合撰《新唐书》250卷完成,晋升为礼部侍郎。九月一日,兼翰林侍读学士。十一月十六日,拜枢密副使。枢密副使是枢密院副长官,或称同知枢密院事,秩正二品。枢密院作为宋朝最高军事机关,掌管军务边防,出纳机密命令,与中书省合称“二府”。欧阳修为副,与枢密使共掌天下兵军之政,标志他从此进入中枢核心,成为宰辅大臣。与此同时,欧阳修又加食邑五百户,共食邑一千八百户;加食实封二百户,共食实封四百户,地位和俸禄都大大提高了。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六年(1061)闰八月二十一日,55岁的欧阳修转户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封开国公,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从守尚书礼部侍郎转户部侍郎,是名义上的转官,无实际意义,欧阳修随即就请辞了。拜参知政事,则成为当朝执政。进封乐安郡开国公,为北宋第六等爵,位郡公下,以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欧阳修此时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获得爵禄最高等级,达到他一生政坛职务的顶峰。按宋制:枢密副使与参知政事都是执政。嘉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五年的宰相有富弼、韩琦;执政有孙?\、曾公亮、张?N、陈旭和赵概。到嘉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六年,富弼丁母忧去相位,宰相有韩琦和新升任的曾公亮,执政增加包拯和胡宿。欧阳修则从枢密副使改任参知政事。参知政事是副宰相,贞观时,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遂成为宰相之职。北宋乾德二年(964)置,为副宰相,简称参政,辅助宰相执掌政务,处理庶务,正二品,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仅于朝廷命令末尾著衔降宰相。开宝六年(973),始令与宰相同议政事,至道六年(995),又与宰相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并马,算是全国政务最高职务之一了。从嘉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五年(1060)十一月任枢密副使起,到治平四年(1067)三月罢参知政事,欧阳修在中央政府任决策中枢核心的职务,长达八年之久。这几年,正是他“喜谈政事”的时期,文章少写了,政务活动和政坛纷争却多了。欧阳修以衰弱之躯,出入于庙堂之间。

由于欧阳修以文章名天下,知书通礼,虽位居执政,亦不断兼做一些朝中无人能及的职务。比如嘉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七年(1062)三月二十四日,提举三馆秘阁,写校书籍,同译经润文。七月五日,又差充明堂卤薄使,执掌皇帝车驾仪仗。九月间,摄侍中,摄司徒,负责朝飨太庙等事宜。九月十五日,因“文章瑞时,议辩华国,进陪大政,时欲倚平。功号崇阶,副之勋等,往膺异数,是为典常”,可特授正俸大夫,加柱国,赐推忠佐理功臣。赐名“功臣”在宋代是一种酬劳稳定人心的一项制度。和唐代一样,宋代宰相、枢密使上任,必首先赐予“功臣”。对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当中部分人,根据皇帝特令赐于功臣,是朝廷赐予中书、枢密臣僚的一种荣誉加衔。柱国,勋名。宋之十二级之第二,正二品。正俸大夫则是表示文官散阶的一种象征。其他封、食实封、赐如故。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八年(1063)四月十三日,即宋英宗赵曙即位后的十三天,覃恩转户部侍郎,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仍赐推忠协某佐理功臣。新皇帝登基,为欧阳修再一次加衔晋级,食邑达二千八百户、食实封达八百户。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闰五月三日,特转吏部侍郎,固辞,不允。

治平二年(1065)十一月十六日,进阶光禄大夫,加上柱国、食邑五百户。理由是“进文散之崇阶,衍采田之多邑。仍推勋级,庸异弼臣”。欧阳修再获朝廷加衔晋级,勋号为第一等级。而食邑超过三千户了。

治平四年(1067)正月八日,英宗卒,享年三十六,在位五年。太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十九日,覃恩转尚书左丞,进阶特进,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仍赐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理由是:“弼辅两朝,燮熙万务。肆朕纂服,载深仰成。爱升肃于台机,亦畴庸于台佐。衍封增干,赐号进阶”。此时的欧阳修已经是位极人臣,食实封一千户的三朝元老了。

四、再任地方官

治平四年(1067)三月二十四日,以彭思永、蒋之奇诬欧阳修“帷薄”案事连长媳吴氏,后虽经朝廷审理真象大白,欧阳修无辜,彭、蒋被逐出京师,但欧阳修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一再请求朝廷罢免政事放以外任。宋神宗经过反复斟酌,终于批准欧阳修辞去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出知亳州。据测算,这是欧阳修履仕以来的第三十五个官职。

知亳州一年多的时间,欧阳修完成了他的《归田录》。《归田录》所记,都是欧阳修所见所闻的士大夫故事,亦有社会典故、小考证、诗文出处等等,虽是回忆性质的记录,但文学味甚浓,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

神宗熙宁元年(1068),是宋神宗登基改元的第一年,年轻有为的皇帝想大干一番事业,就又想到了欧阳修。这年八月四日,62岁的欧阳修以兵部尚书,依前充观文殿学士,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此后,欧阳修连上四章坚辞不允,只好去青州上任。青州(即今之青岛)属京东东路,为东路七州之首,是富庶的齐鲁平原北部地区,北边是渤海的莱州湾。青州面积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却是比较繁荣富庶之邦。从亳州到青州,“近世两府出入,为均逸之地,非耆德峻望,不为倚毗”。应是重用之兆,而且兼任京东东路安抚使,负责军务治安,是为要职。但对欧阳修而言,公事之余,饮酒弹琴,看山养病,一心盼望着退休归隐,尤其是他这一时期的诗作,思归、思颍、思退成为不变的主题。同时他将皇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年间撰写的《先君墓表》改写成《泷冈阡表》,在中国古代碑志文当中被誉为“千古至文”。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朝廷覃恩加食邑五百户,加食实封二百户,欧阳修在经济上的待遇,已达到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熙宁三年(1070)四月十二日,欧阳修被任命为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总管。坚辞不受,请求朝廷追回新命,让他改知与颍州毗邻的蔡州(今河南汝阳)。七月三日,朝廷终于收回成命,复为观文殿学士,改知蔡州。蔡州属京西北路,今称汝阳,在汝水中游,当时有九万八千余户,十八万五千余人,辖十几个县,是中原富庶之地。对于他一生为官的这最后一个职务,欧阳修愉快上任,他在给朝廷的谢表中说:“惟古豫之名邦,精长淮之右壤。土风深厚,物产丰饶,虽宣化班条,惭无异求,而守官循法,足以偷安”。他是在为退休认真作准备了。

蔡州任上,欧阳修连上三道奏表,乞求致仕。熙宁四年(1071)六月十一日,65岁的欧阳修终于等来了好消息,朝廷“以尔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的待遇,特授太子少师,依前充观文殿学士致仕,功臣散官、勋、封、食实封如故。太子少师,为东官二品六贯之俸,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列。观文殿学士,官名。宋置诸殿学士为出入侍从,以备顾问,资望极高,却无官守、职掌。宋初设文明殿学士,庆历七年(1047),因避真宗讳,更名紫宸殿学士。八年,以紫宸不可为官称,改为观文殿学士。除特恩外,非曾任执政者不除。欧阳修依太子少师带观文殿学士致仕,是出于朝廷的特殊恩遇,待他退休以后,仍然享受各种优厚待遇,正如欧阳修在《致仕谢表》中所言:“逆愧师儒,乃忝春宫之峻秩;身居畎亩,而兼书殿之清名。至于头垂两鬓之霜毛,腰束九带之金环,虽异负薪之里,何殊衣锦之归”。

获准致仕的欧阳修心情格外喜悦,他在此时写给好友韩绛《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的诗中说:“报国勤劳已蔑闻,终身荣遇最无伦。老为南亩一夫去,尤是东官二品臣。侍从藉通请切禁,笑歌行作太平民。欲知念旧君恩厚,二者难兼始两人”。

自注云:“新制推恩致仕,许依旧兼职,自王仲仪始,今某仍出特恩”。自此,欧阳修结束了他长达42年的仕宦生涯,正式退出北宋政坛。

 

 

 

本文参考书目:刘德清《欧阳修传》

刘德清《欧阳修纪年录》

陈铭《欧阳修传》

邱树森主编《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孔令纪等主编《中国历代官制》

 

 

欧阳修履仕职官年表

欧阳修历任职官名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