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小学数学老师的交流:珍视孩子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好奇

 冲霄3e8ixadnpn 2019-02-21



中午与一名小学教师一边吃饭一边聊。她是我们泥巴学院招募的一名兼职课程开发老师,她谈到她教学中的一些苦恼。


作为一名数学科的新人老师,她把学生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但是班上学生的成绩总是差强人意,在10个三年级的教学班中垫底,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她说,班上的孩子们对数学充满兴趣,而且相信这些孩子们他们未来对数学都会有热情。


是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能够让一个班的孩子们对数学充满兴趣、热情和好奇,为什么反映在考试成绩上却总是比不上那些老教师的教学班呢?


她的疑惑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费解。一个班的孩子对数学充满兴趣、热情和好奇是一回事,但考试考察的又不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热情和好奇。现在中国学校数学教育的考试所考察的大体上是学生对某些教条知识反复练习,甚至过度练习的熟练程度。从现象上,当一门学科让学生沉浸于对教条知识的反复练习,无论如何都是以损害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热情和好奇为代价的,二者之间拮抗的关系,此消彼长。


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仅仅是想怎样把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最好的办法是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看看他们是怎样教学的,怎样布置作业,以及怎样要求学生的。如何教出高分的学生是一项技能,资深老教师积累了更丰富也更管用的技能经验,虚心向他们学习,依葫芦画瓢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应付数学考试的能力。


问题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数与是否是一种正确的教育方式没有必然关系。像现在许多地方的小学校,到了学生高年级,小四上、小五下,都会安排跨校的全区统一调考。为什么?为了给教师施加压力,通过统考分数的比较、分析,敦促任课教师能找到差距,尽快致力于提高所教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这样才能在小升初的毕业会考时提高学校乃至全区的平均成绩。


提高学校会考的平均成绩是学校的政绩;敦促教师重视并致力于提高学生成绩是对教师的管理要求,整个过程跟学生有关吗?跟学生的发展真的有利吗?


当然,会考成绩高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更好的高一阶学校;会考成绩好的学生也有机会考取声明鹊起的私立名校。但是,更多成绩平平的学生呢?


我用假设的数据给她做了一下推演。


假设有100个小学生毕业,其中有10%的学生进入好的初中,15%的学生进入较好的初中,剩下75%的学生服从电脑排位分到一般的初中。不用考试和分数来作为评价压力的指标,能进入好的初中的学生与较好初中的学生分别是10%和15%;用了考试和分数来作为评价指标给学生施加压力,进入好的初中与较好初中的学生仍然是10%和15%。有区别吗?没有任何区别!


用考试成绩和分数来作为评价学生和施加压力的手段,并不能改变小升初的分布。小升初的分布的改变仰赖于更多的初中成为好的初中,较好的初中,这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教育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当85%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好的初中,这不是因为小学教育和教师给孩子们施加压力的结果,而是政府重视公共教育的结果。



另一方面,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角度,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而且是主导性质的影响因素,一是孩子的天资禀赋;二是孩子家庭的SES(社会经济地位)。一个孩子在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天赋,那么他们学好数学可谓轻而易举,甚至与教师的教学教法没有必然关系。另一个主导性的影响因素就是孩子家庭的SES,城市中产家庭的孩子与城市平民家庭的孩子,他们在考试成绩上的差异是明显的,这是学校教育以及教师的努力无法扭转的普遍性的现象。


好了,有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具有天赋,也必然有孩子在数学学习上不具有天赋,甚至远远落后于平均水平,可以称为“天负”。公共教育的一个普通班,只要不拣选学生,那么一个班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天资聪颖程度,从最具有天赋的孩子,到最具有“天负”的孩子,在自然的情况下大体上服从数学上的高斯分布,也就是俗称的正态分布。理论上讲,公共教育数学科的大纲、教学目标、考试评价标准,都应该基于孩子的平均水平,也就是高斯分布的对称轴的水平。对于学校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大多数孩子能适应,或者努把力就适应,但是必然也有部分孩子付出了同等的努力,甚至更多的努力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告诉她,如果一个孩子付出了与考试成绩取得80分的孩子同等程度的努力,但他只取得了40分,那么他们应该得到同样的鼓励。对于同样努力的孩子来说,他只考了40分,那他就是一个数学成绩40分的孩子,不足以评价他的任何方面。


再例如,一个孩子对某数学知识,花了30分钟的学习就能取得80分,而另一个孩子花30分钟同样的学习,只能取得40分,后一个孩子要取得80分的成绩可能需要花费6个小时的学习。要不要鼓励后一个孩子花费6个小时来取得80分的成绩?在我看来,就算他花费6个小时就能取得80分的成绩,也没有理由要鼓励他这么做。他多花费的5个半小时,本来应该是用来发展其他能力,用来他的游戏、活动和与伙伴的互动中的时间,用来体验和感受更丰富的艺术、生活、探索的时间。他为了数学科的80分,丧失掉本可以获益更多的活动和尝试机会。关键是,当这个孩子在艺术上有天赋,他未来成为一名画家、音乐家或者舞蹈家,付出高昂的时间、精力和热情的代价来获得某次数学测验成绩80分对他的人生毫无意义,如果有意义,那也是戕害,负面的意义。



回过头来,我告诉这名有着自己理想抱负的数学老师,作为教育体制的一员,如果试图在体制内取得“成绩”和优势,最简捷的方式就是向资深老教师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错的不是某个老师,某间学校,某个地区的教育部门,错的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文化对教育的误解,教师、家长、官员都身陷局中,不知其为错。作为一名有理想抱负和思考的教师,知其错而为之,不添油加醋,不变本加厉,有所保留,有所收敛,已然不易。


我认为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热情和好奇是难能可贵的,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但是,随着所教班级孩子年级的增长,到四年级后,一次又一次的全区统一调考,如果仍然一次次垫底,那么继续做数学老师难免就会被边缘化。那么,在坚持正确,与适应环境之间,如何选择和取舍才是关键。


吃完饭,从饭馆出来时,碰巧遇到她所教班级的一个孩子家长。我旁边听到,数学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寒暄的话语基本上全是围绕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一次考试怎样怎样,这次又怎样怎样。


家长评价一个老师的优劣,最通常的指标其实也是孩子考试成绩怎样。一个基层的小学教师,不仅会承受到来自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也会承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只要能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许多家长是舍得慷慨解囊的,至于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兴趣、热情、好奇被磨灭了,无知无觉,不以为然。


这也就是我开办泥巴学院的初衷:让至少一部分有识的孩子父母能以为然,能了解和接受孩子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好奇是比成绩更值得追求和珍视的价值。这样的家长越多,教师的压力也就越小。


“如果你对适应学校教育体制有顾虑,欢迎半年后全职加入泥巴学院”。最后,我对她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