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尚宫女史 2019-02-21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则天摄政时期的产物,即原先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参政之权,是实际的宰相,而加授此职的官员真正的官职很可能只是五品以上,这就是唐朝时期的群相制,是皇帝为分化相权而设立的制度。与此相近的还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同凤阁鸾台三品)。

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天然的宰相,即中书令、侍中和尚书左右仆射。三省中又以中书省和门下省为朝廷的政务中枢,从贞观时期开始,皇帝为了分相权,三省的最高长官成了很贵重的官职,轻易不会许人。

这个时候将宰相之职授予其他官职之人就开始形成,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差遣,被任命为宰相的人就被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政事,但此人的实际官职很可能只是正五品官职以上,但为了很好的担起宰相之职,他们的官职通常会被改为黄门侍郎或者中书侍郎。

后期随着群相制的发展,甚至原先的自然宰相变得不再是宰相,或者只是虚衔,而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成为真正的宰相,而到了唐中晚期,只有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宰相。

武则天摄政时期,官职名称略有改变,我们知道武则天为了登基称帝,改官名、发明新字、迁都等等都做过,可以说是为登基操碎了心。

684年,李治去世的第二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唐中宗李显登基才两个月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外放,而唐睿宗李旦成了傀儡皇帝,武则天全权摄理朝政。这一年的九月份,武则天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宫名和旗帜颜色,并将东都洛阳改名为神都。

接下来就是政府机构的改名,尚书省改为文昌台,门下省改为鸾台,中书省改为凤阁,六部由原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其最高长官也统统改名,尚书左右仆射改为左右相,侍中改为纳言,中书令改为内史等等。

也因此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了同凤台鸾阁三品,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领宰相之职。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变动那是相当的频繁,在她二十年的执政期就出现了至少六十位以上的宰相,这一时期著名的宰相有裴炎、狄仁杰、姚崇、张柬之、李昭德、娄师德、苏味道等等。

我们再来看看刺史,唐朝的行政区划基本可以看成是道、州、县,还有都督府和都护府,贞观时期天下是分了十个道,并没有固定的最高行政长官,而是皇帝设监察性质的官吏来协助朝廷管理道中的州县,这样的官吏通常是流动性的,并不会固定。州做为一级行政区划,最高行政长官就是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最高领导。

不过当时的州和州之间是有差别的,分为上州、中州和下州,最高行政长官分别为上州刺史(从三品)、中州刺史(正四品上)和下州刺史(正四品下)。

单就官职来说,被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品级和刺史差不多,甚至会更低,毕竟下州刺史都是正四品下,而能被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原先的官职品级也可能是正五品。但是因为此人加授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差遣,那就有了区别,这区别还相当大,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可谓天差地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