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玉石作品中,手镯的受欢迎程度和市场的流通度,都是公认的高。 然而,同样都是被送去鉴宝的清朝老翡翠,专家却称:这镯子只值簪子价值的四分之一! 明明镯子身为红翡,耗的料也多,为啥却比不过簪子呢? 两者到底差在哪? 看簪子,近似冰种,底子干净,飘花灵动,水头也不错,虽然年代不算太久,但品相却相对来说算不错的了,专家们给出的估价是3万元左右。 专家们看了镯子后,给出的结论就是焗红翡翠,水头本身也比较一般。 不论是颜色上,翡翠“以绿为贵”的市场传统认知;还是种水上,冰种的难得;专家们因此给出的参考意见也是,手镯的价格也最多到发簪的四分之一。 啥是“焗红翡翠”? 其实说的就是烧红翡翠,是一种翡翠的优化处理方式,在清朝中后期就出现了,通过高温氧化作用,加深颜色变成好看的红翡。 这种“热处理”的过程,并没有改变翡翠的内部结构,也不是化学处理,所以烧红翡翠依旧算是天然翡翠,还是有价值的。 但是市场上,有些翡翠,即使放了再多年也不会升值,称得上是“垃圾货”了。 品质差 老翡翠也没得救 一说到老翡翠,是不是会想到慈禧太后那些老坑帝王绿的翡翠手镯、翡翠项链以及戒面什么的。但是,平常的百姓很难拥有那么奢侈的东西。 翡翠朝珠 翡翠进入中国不算早,主要是在清朝时的中后期。 当时的翡翠原料并不多,鉴别能力也没有现在这么好,所以年代比较久远的翡翠的质地往往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老翡翠 可以说时代久的翡翠,如果没有很好的质地与文化内涵,其自身的价值并不一定很高。 再加上清代、民国时期的翡翠,很多都是利用过酸炖蜡的方式,来改善翡翠的色泽;而这些经过处理加工的翡翠制品就是如今我们经常说的B货,B+C货。 如果种水不好,做工也差,即使是几百年的老翡翠,放在家里也根本不会升值。 至于如今的很多低端翡翠,更是种水色什么都不沾,接近石质,就剩下一个“翡翠”的空名头放在那里,毫无价值可言。 像这样发干、粗糙、无美感的翡翠,那就这种翡翠就真的别买了。 化学处理 价值低 天然翡翠,也就是A货翡翠,颜色及质地都是最原始天然的状态。 天然翡翠有着非常漂亮的玻璃光泽,颜色有形,分布不均匀,在高倍放大观察时,往往可以看见特有的棉等杂质。 好的A货翡翠,一直都是玉石投资市场的热门之选,升值潜力不可小觑。 但是,经过处理的翡翠,也就是翡翠市场中B、C货,却是鱼目混珠。 B货翡翠,也叫冲凉翡翠,是用强酸浸泡翡翠,并进行注胶,使原本极差的翡翠变得又干净又通透。 B货翡翠可能乍眼一看光泽度、水头很好,但是它的光泽暗淡,一般为蜡状光泽,没有天然翡翠明亮和水灵的感觉,好像塑料制品。 C货翡翠,则是通过人工染色的翡翠,大多是在加热再放入染料染色,是没有色根的。 现在市场上还有B+C翡翠,顾名思义就是酸洗漂白充胶再加上染色的翡翠。 这些经过化学处理的翡翠,破坏了翡翠的内部结构,再怎么好看,都没啥价值。 瑕疵明显 风险大 美玉本天然,翡翠作为天然的玉石,自然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杂质、瑕疵。 一些细微的、不影响结构的石纹或者裂,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不会很大,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绺裂很大、很明显的话,不单单影响了翡翠的美观,还会影响到它的佩戴寿命,大大增强了碎裂的风险,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很难升值。 雕工差 影响大 好的雕工对于翡翠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雕工很差,即使原料很不错,也会让成品的价值大打折扣。 好料好雕工的雕花翡翠镯 为了不浪费好料子,尽量保重保料,匠人们的雕工往往都会更细致;也可以反过来说,一般我们认可的雕工细腻的翡翠,往往料子就是好的。 雕工不佳的雕花手镯 那些雕工极丑,甚至图案不匀称、看着就别扭的雕件,很有可能是原料有问题,为了避开那些瑕疵才刻成这样,要么就是边角不好的料子,没办法雕刻完整的好看的图案在上面。 这些边角料雕制的东西一般都是机雕翡翠,或者是学徒拿来练手的东西,价格都不会太高,但升值机会也很低。 珊珊分享 翡翠蕴含着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自古国人就喜欢玩玉、戴玉、赏玉,能结缘一块好的翡翠,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缘分,毕竟珍贵之物,自古就难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