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穆公成不了春秋五霸的真正原因

 百一夫 2019-02-21

秦穆公,向东周旋晋国,向西征服戎狄,开创了大秦国的广袤河山,成为秦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先祖。司马迁将他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一起列为春秋五霸。

如今,穆公的霸主地位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对比同处春秋时期的其他霸主,他似乎只是被司马迁强行拉上了五霸的神坛,有其名而无其实。

司马迁对穆公的评价算是非常高的,秦国36代国君,穆公是被重点提到的。他对穆公的评价是——为秦国迈向强大打下了根基,对秦国的作用毋庸置疑。

《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然而事实并不全然如司马迁所说。

春秋时期,华夏共有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中原地区人口众多,农业文明最为发达,是列国征伐,诸侯争霸的主要地区。

春秋争霸,便更多的是指中原争霸。哪个诸侯国力量强大,能用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影响中原地区,得到其他诸侯国的追随,便拥有了号令天下的霸主地位。

最有名的五霸之一齐桓公,任管仲为相后,推行改革,使齐国逐渐强盛,威慑周边诸侯国。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与9个诸侯国会盟,向北进攻夷狄,向南讨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另外一个五霸之一晋文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晋国国力大增。他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并于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会盟,成为春秋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齐桓公与晋文公,主要争霸范围都在中原地区,能够号令天下众多的诸侯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楚庄王、宋襄公暂且不论,然而秦穆公是否像齐桓公、晋文公这样在中原肆意驰骋呢?答案是不能。

秦国襄公立国之初,国土狭小,而且偏处西陲,远离中原文明中心。东方是地广人重的强大晋国,西方是盘踞已久的戎狄,对夹在中间的秦国有灭国的威胁。所以,如果我们要求秦穆公称霸中原,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秦穆公却有志于向中原扩张,他在位的39年,花了36年与晋国周旋,都未能突破晋国的封锁。最大的危机发生在穆公56岁的时候,他趁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去世,攻打晋国,结果全军覆没。终其一生,都没能越过晋国,到中原去潇洒称霸一回。

秦穆公在位最后几年,把扩张的目光投向了西边——西戎。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中的由余招来作谋,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开辟国土千余里。终于把秦国从一个狭小弱国变成拥有广阔土地的大国,为后代子孙争取到由大变强的战略发展空间。

秦穆公对西戎的胜利,称不上称霸中原,最多只算“称霸西戎”。司马迁将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更多地是看在穆公的后代子孙——赢政扫灭六国的壮举上,因为没有穆公争取的生存空间,可能连真正使秦国强大的秦孝公都不会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