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将身世寄鸥游文/钱红丽

 昵称阿兰 2019-02-21



1
  早晨,忽然想起这句诗,像人的身体,在棉絮里翻来覆去,空旷渺茫。虽然每一根脚趾所触之地,处处皆暖意,但,却无从足够的踏实丰足。年年的除夕,如此……兵马慌乱的仓促,颓败,寒凉。荒芜人烟的街道,小贩们集体把自己消失掉,宛如战乱而一齐藏身于防空洞。原本热闹齐秩的俗世生活,突然在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失序。另外,冲天炮的巨大分贝,久久回旋在阴霾上空,折射得人心更加芜寂……踩在松软腥红的爆竹屑上,不见喜气,更多的是花凋树亡的败残之象。
  飞鸟兴许是被人类败残的气象给吓着了,一夜之间,大面积地撤离,留下唯一一只,立在树杈上,低低鸣叫,谦虚谨慎的样子,微弱,渺小,不比一滴雨水的重量。眼前,厦广楼高,让它无比陌生而惊喜。飞鸟栖身的树下,有路,路上飞奔着孩子们,他们比飞鸟更加不懂得弱小与惧怕。孩子们的小脸上,红扑扑,更加映衬出人心的荒芜。

2
  记忆里,每年的除夕,仿佛都是阴天雨地。这对于一个雨天忧郁症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把音乐打开,是大提琴曲《短暂的归家之旅》。——所有的生命,都有来处。归家的路途,遥远又短暂。中国的农历春节,对于每一个羁旅之人而言,都是一趟短暂的归家之旅。
  乐器真是无比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能够把绵长的忧伤,用一种荡气回肠的方式表达出来,瞬间喷薄而出,火山岩浆般炽热流淌,然后,慢慢滑入低音区,直至消逝不见。低音,有时是一种沉醉,宿醉不醒。音乐与文学与绘画一样,总是予人以暖意。若我们是一只弱小的鸥,那么,音乐,文学,绘画……便是供我们凭栏的大海……是信仰,是佛。人心,终于,有了归途,有了寝处,有了宁和。
  ——好比身心俱疲,每每踏入图书馆,于一张木椅上坐下,翻开书页,一霎时,便有了鸥游海上的寄托。这一丝温存的念想,也是倍感珍惜,值得收藏,存念于心,终于有了安慰。这是婚姻、家庭、儿女所不能给予的绵绵存念,也是活于世的无限感激。
  心里存了感激,也便有了爱。这里的爱,并非狭小的血脉亲情之爱,而是无限深阔的爱这个寄身的人世。
  
3
  曾经,不太懂得金子美铃——她短暂的一生,孤独,悲苦,可是,为何却还写得出那么清丽可人的童谣?
  这是一种超越,将自身的一己之悲忽略,把所有的心血都给了童谣。这些对于人世无限感激之后的爱,深厚,广博,恒久。浸淫文学越久,越觉得,所有的好文学都是教人怎么去爱这个人世。
  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也是多年以后,才可以能够悟出来。
  
4
        杜拉的书一版再版。昨天,在“外国文学”书架前,禁不住多看一眼。家里有她的全套文集,是这个强大的女人教会了我一个最质朴的道理——忠于自己的内心,从而无所畏惧。
  无论俗世生活,抑或纸上书写,都应该如此,即便憨一些,拙一些,也好过虚夸的伪善、伪雅、伪美以及掩饰。写作,更多的是敞开,而非掩饰。
  我们身体里,许多宿睡不醒的存念,大多均是文字开启的。一如这首诗:
  知吾不作稻粱谋,避地五年一敝裘。
  未信文章憎命达,只将身世寄鸥游。
  应怜士道衰微甚,莫为师门贫病忧。
  爱汝囊中无浊物,买薪权当束修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