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倾情原创编辑制作,如有转载必须注明原作者,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陆心之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古称“西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1 初识青海湖 青海湖由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之一。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最美在夏秋季节。这么美的青海湖,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吧……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蒙古族同胞称青海湖为“库库诺尔”;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东经100度、北纬37度线在湖内交汇,往北过祁连山有河西走廊,往南青藏高原东侧有横断山脉。青海湖也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所住的瑶池所在地。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湖四周被大山环绕: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湖区风大蒸发快,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水,其次是降水和湖底的泉水。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蒸发,流域内陆势总体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 你能根据以上资料,描述一下布哈河的水文特征么? 布哈河是内流河,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径流量较小;结冰期长,冬季气温低河流断流;流经地区植被少,荒漠化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所以其水文特征可以归纳如下: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汛期在夏季;径流量较小;结冰期长,冬季断流;含沙量大。 推测一下青海湖南部及西北、北部的坡度起伏状况。 从河流的长度推测,南部较陡,西北、北部相对较缓。 2 青海湖的成因 青海湖属于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4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海上升为陆地的结果。成湖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后来由于新构造运动,因地壳断裂形成的造山运动的继续作用,湖东地势渐渐隆起,湖东部的日月山等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便成为只进不出的大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日月山是一座南北向的海拔3500多米的山脉,属祁连山的一支系,在青藏高原上海拔不算大,但它以前也是青海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是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而更重要的划界功能是它也分开了中国河流的内流区和外流区。 3 青海湖的气候特征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西部和北部稍低。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水面温度高,水的下层温度低。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自上至下温度增加;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青海湖因含少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2017深圳一模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图3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入湖径流减少 B.湖水蒸发加剧 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外泄河道被阻断 8.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9.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C.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湖水含氧量增高 (解析见留言栏) 4 青海湖的其它 湖中分布着海心岛和鸟岛,是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每年从七月中上旬开始,青海湖边的油菜花才盛开,由于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带,海拔高,温度低,所以油菜花在夏季才开放。目前,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是值得引起警惕的现象。 青海湖周围景点分布 鸟岛坐落在青海湖的西北隅,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分为一东一西两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它们真实的名字,西边小岛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鸟岛的鸟,大都是候鸟,5-7月份是观鸟的最佳季节。鸟岛已被划为自然保护区,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末已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 ![]() ![]() 鸟岛为什么会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 由于鸟岛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环境幽静;湿地环境,地势平坦,三面环水,水源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水草茂盛,鱼类繁多,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 ![]() 根据以上材料,推测鸟岛由孤岛变成半岛的原因。 推测:由于全球变暖、蒸发量大,人类活动用水增多,降水量减少等,致流入湖的水量减少,会使湖水水位下降,岛屿与陆地相连;布哈河流经地区植被少,荒漠化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盛行的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由于盛行的是西北风,所以湖西岸吹离岸风,湖水侵蚀作用较弱;最终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半岛。 5 地理题中的青海湖 下图是青海湖水系示意图,湟鱼是青海湖唯一大型经济鱼类,每年4—7月游入淡水河中产卵繁殖。完成9、10题。
9.注入青海湖的河流主要分布在其北侧,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纬度位置②地形状况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湟鱼繁殖期间 A.湖区高温多雨 B.河流水位下降 C.河流洪水泛滥 D.湖泊水位上涨 C D 2013届云南省昭通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1)结合材料分析, 2005年以来青海湖水体面积连续七年递增的自然原因(4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环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题干材料应主要考虑气温、降水的变化。从材料二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自2000年至2009年,流域降水不断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最终导致湖面面积增大。 (2)从资料里可以看出在青海湖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流域内生态环境有所恢复。可以推调出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可能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入湖水量。 出题者答案:(1)流域降水不断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2分)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2分) (2)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入湖水量;(2分)对青海湖封湖育鱼,人工投放鱼苗;(2分)设立鸟类保护区,禁止捕鸟。(2分) 广东湛江2016届高三10月调研(节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破坏植被等,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东西岸沙漠化面积扩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 (1)简述青海湖东部沙漠的形成过程。(6分) (2)为抑制湖区西部沙漠化的不断扩展,请提出治沙措施。(6分) 出题者答案:(1)湖区盛行西北风,将西岸和北岸沙粒向东南方向搬运(必答点,2分),受东部日月山阻挡后沉积,在滨湖平原形成沙丘(必答点,2分);水下风沙堆积在湖水水位下降后,裸露形成沙地。(必答点,2分) (2)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营造防沙固沙林;(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2分);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2分)(答对1点给2分,合理即可,共6分) 2014年新课标1地理卷 (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分析:从题图中可以判断中所在区域为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气候大陆性强,多大风。 出题者所给答案: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 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 。(4分) (2)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了 政策有关。(4分) (3)简述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8分) 出题者所给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或晴天多,云量少)。(每空2分,共4分) (2)草地 退耕还林还草(每空2分,共4分) (3)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林草);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保护水质,防止水体污染;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每点2分,满分8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