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引申义2:隘

 爱雅阁 2019-02-22
隘     ài     


作者:周建伟


隘,说文
籀文图片。左方图片是山上的阶梯,《字源》:姚孝遂《甲骨文字诂林》:山象峰峦,图片象陂陇(陂陇:山路),不得谓为山之竖书。它在这里表示“山”,右方图片是“益”,表示读音。隘,表示山与山之间的通谷。


 

                        图片
                                     山上阶梯


小篆图片图片表示两边的山相夹,中间的图片表示读音。

隶书继承说文
籀文图片,写作图片图片变成图片图片变成图片

楷书继承隶书
图片,写作图片


隘,本义是“两山相夹的通谷”(名词)。
《孙子·地形》:“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曹操注:“隘形者,两山通谷也。”

《淮南子·兵略》:“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


由于“
两山相夹的通谷”是进出的通道,因此非常重要,因此引申为“险要的地方”(名词)。
《文选·东京赋》:“守位以仁,不恃隘害”。
吕延济注:“险隘要害之处也”。


由于“两山相夹”所以中间的“通谷”很窄,因此引申为“狭窄,小”(形容词)。
《左传?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杜预注:“隘,小。”
杨伯峻注:“隘,狭小。”


“狭窄、小”引申为“某人心胸窄、气量小”
(形容词)
《荀子·修身》:“狭窄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è


王力认为“隘、阨、厄”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隘”,两山相夹的通谷很窄,因此常常“堵塞”,进出口堵塞,因此进出往来被阻止,导致内外隔绝,因此引申为“阻止、隔绝”(动词)。
《管子·国蓄》:“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
隘其利途”。 


两山相夹的通谷很窄,因此常常“堵塞”。“进出口堵塞”,所以里面的人被困。因此引申为“困苦艰难”(形容词)。
《荀子·大略》:“君子
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