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女儿喜欢玩老公的旧手机,约定好15分钟时间,玩游戏放松一下。 有天,老公出门应酬不在家,女儿玩手机过了时间,我忘了,等想起来时,女儿还在玩。 我朝她说:“你怎么一点自律性都没有,手机就这么好玩?” 她说:“再玩5分钟。” 我大叫:“再5分钟?我一忘记,你就5分钟变成1小时!手机拿来。” 女儿将手机“啪”一声摔桌上,站起身进自己卧室狠狠把门关上,她在里面边哭边叫:“在妈妈眼里,我什么都不好,我也讨厌我自己……” 女儿这么不自信,我开始反思:我的孩子什么都不好吗?我自己难道没为刷手机忘记过时间? 老公回来,女儿打开房门,房间里到处是她扔的书本和东西!他跟孩子谈过话后,一脸凝重地对我说:“幼儿园老师跟我反应好几次,说咱宝宝不爱说话,脾气差,有点木纳,说不中听,就是笨,唉!这不太可能,我觉得咱妞聪明着呢,不过,老婆你说话方式是不是得改改?我听了都受打击,何况小妞。” 听了老公这番话,我很吃惊,我一向以能够控制自己脾气为荣,从不打骂孩子,以为这样就是一个合格、睿智的妈妈。我开始看一些书,取育儿经。 许多父母在盛怒之下,是不会意识到哪些话会伤害孩子的。在平时的亲子关系中,有没有父母像我一样,说过这些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的话呢? (1)“你怎么.....就……” 比如“你怎么这么慢,你就这么喜欢磨蹭?” 还有“你怎么老是在找东西,你就这么爱乱七八糟?” 我对女儿说“你怎么一点自律性都没有……”原本是担心手机让孩子沉迷,却给女儿扣了一个“无自律性”的帽子。这是对孩子的否定,长此以往,不仅无法修正孩子错误行为,还会令孩子内心产生自卑感,同时,还会产生沟通障碍,导致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2)“为什么别人都能……就你不能?!” 比如孩子丢三落四、回家迟到、考试差时,你会说什么? 父母会说:“为什么别人都能按时回家(准备好、考好),就你不能?!” 在说这些话时,是不是还会加上一些轻视对方的动作?!比如双手交叠抱在胸前、叉腰冷笑、斜眼看孩子等等。 这种被藐视的感觉令人很受伤,俗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样一来,孩子会产生强烈抵触情绪的,好吗? (3)“看你干的好事!” 我经常看到楼上的孩子把早餐从窗口往下倒。开始想不明白为何,后来发现女儿把自己不爱吃的东西偷偷藏在床底下,细问才知是孩子害怕受责罚采取的防范措施。 生活中孩子总要犯错,但父母却不喜欢麻烦,讨厌孩子犯错。 你会不会冲口而出:“看你干的好事!” 其结果是——为免受责罚,孩子们便掩藏事实,而继续做那些自己喜欢但父母认为错的事,只是不当父母面做罢了。 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听伤人的话,6岁以内的孩子更是如此。 建议父母在对孩子说话之前,请尽量避开以上3种情绪化说话模式。 好的言语是亲子润滑剂,有时候,只是换个说法。你的孩子会更开朗、自信,有出息。 (1)学会倾听,感同身受 4岁的嗯哼已参加3挡综艺节目,被网友调侃:“嗯哼才是家里最挣钱的”!霍思燕对嗯哼的引导值得我们学习。 在《妈妈是超人》中有一期嗯哼被扎了脚,大哭,霍思燕听到去检查儿子脚,无大碍,嗯哼抓起钉子扔向别处。 霍思燕抱着他说:“我给你吹吹。” 嗯哼止不住悲伤。霍思燕查清是玩具上的钉子,告诉儿子:“扔掉了,可能不小心又会被踩到,或者妈妈被到,或者别人被踩到。” 并说下次再有这样的危险物,要交给妈妈或者老师,扔进垃圾桶或放高处,霍思燕还用钉子放到自己脚底,嗯哼立马让拿开,不哭了。 霍思燕夸他棒,还表示理解,告诉他搁谁都会心情不好。 最后,听到妈妈心疼自己,嗯哼反倒安慰妈妈说:“没关系,过几天就好了”。 这很神奇,只要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接纳、关心和理解,孩子就会自愈,而且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2)控制脾气,陈述事实 有时候,父母朝孩子发脾气并非本意。比如小孩因为琐碎的小事,大哭一场,甚至大闹脾气,表现为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赶上父母忙,不是骂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巴掌上去了。 结果,小孩闹得更凶、哭的更凶。 为缓解紧急状况,
可以对孩子坦白自己的处境,诸如:"我现在的耐心就像一颗米粒那么小,有事我们等一会儿再说好吗?”、“我刚才发脾气了,不是你的错”。 (3)学会赞美,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长处,父母适当赞美孩子,孩子得到肯定会更愿意表现。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经常问女儿:“今天我有没有赞美过你?” 来自父母的由衷欣赏、赞美和鼓励,能使孩子拥有力量和快乐。 如果孩子分担了家务,父母可以这么夸奖孩子“你帮我洗干净碗了,你帮了我一个大忙!” 如果孩子画了一幅图,父母可以这么鼓励孩子:“哦,不错嘛,你看这是花瓣,这是叶子……” 吸取教训,我改换了说话方式,发现女儿变得开朗活泼了,展现出一个孩子该有的天真、快乐和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