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瓷窑口大全

 智识堂 2019-02-22

中国陶瓷,源远流长,早在8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后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了。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的发明,到东汉成熟青瓷的产生,经历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制瓷业的繁荣,中国制瓷业由陶到瓷,由粗到精,由单色到多彩,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据考古资料表明,成熟的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江南瓷业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等地都相继设立了窑场,分别烧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

虽然北方地区制瓷业发展较迟,但在山东、河北等处也发现了青瓷窑址。在晋书《字林》中第一次出现了'瓷'字。同时,赞誉瓷器的诗词歌赋也出现了。 

以下为各位看官归纳了全国各时期大部分窑口资料以供参考:

浙江篇

瓯窑:在今浙江温州一带,汉代已烧造原始瓷器,至唐宋时期成为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青瓷 瓷窑。

五代瓯窑青釉瓜形带盖曲流壶

余杭窑:在今浙江余杭,故名。是继德清窑之后发现的又一处早期黑瓷产地。 窑址共发现两处,所烧器皿与德清窑近似;黑釉鸡头壶地面遗留较多, 有大中小三种形式,当时产量较大。

婺州窑:在今浙江金华地区,唐属婺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始烧于三国,唐宋时窑场扩大,成为著名的青瓷生产地区。

德清窑:因地在浙江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是浙江地区最早发现黑瓷产地之一。烧造历史较长,上溯商周,历经汉、六朝直至唐宋,影响很大。

东晋 德清窑鸡首双系盘口把壶

 鄞县窑:在今浙江鄞县,故名。已发现小白市、沙叶河及郭家峙三处, 以小白市窑历史为早,烧瓷在东晋、南朝时期;另两处均为五代、 北宋时期。造型、纹饰及支烧方法与余姚上林湖越窑极其近似, 所烧瓷器多供吴越王钱氏进贡之用。

 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进入鼎盛阶段,到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以烧青瓷闻名于世。

宋代龙泉窑瓷器梅子青盖碗

官窑:宋室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官窑,先置修内司官窑,后立郊坛下官窑,修内司窑址迄今尚未发现,现已确认的只有杭州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一处,专烧青瓷。

武义窑:在今浙江武义,故名。文献未见记载,近年经调查在境内发现 青瓷窑址数十处,绝大部分均属宋代,烧瓷以碗较多,碗里多刻 花蓖点纹装饰,外部刻复线纹,这类碗盛行于宋元时期,在浙闽 瓷窑发现最多。元代遗址多烧龙泉釉盘碗,器里中心多印阴纹花 卉,偶有带八思巴文者,为数不多。

西山窑:在浙江温州西山,故名。烧造时代五代、 北宋、青瓷。胎色灰或淡青白色,质较细腻。釉层肥厚,以淡青为主,少数开片。装饰以刻划莲瓣纹为主。

西山窑

吴兴窑:在浙江吴兴,故名。为东晋唐宋瓷窑,胎色呈灰白,器物以平底居多。青釉釉色内呈黄色,有的在釉上加褐色,釉有开片。

象山窑:在今浙江象山,故名。据明清著录谓烧白瓷,似定窑瓷器而粗; 经查,判明唐已烧青瓷。遗址面积不大,遗留标本不多,所烧以盘 碗为主,直口平底碗的造型与浙江丽水、吴兴、余姚等窑相同,属唐代前期流行式样。

绍兴富盛窑:因窑址在浙江省绍兴县富盛而名。是战国时 期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窑合烧的窑场,这类窑 场分布在绍兴市、肖山市一带。印纹硬陶和原始 青瓷虽同烧一窑,但产品迥然不同。

              

绍兴富盛窑

黄岩窑:在浙江省黄岩市而名。时代从东汉 到唐宋都有发现,以青瓷为主。

绍兴窑:在今浙江绍兴,故名。已发现窑址两处:一在富盛区长竹园一带, 时代属春秋战国,遗物有原始瓷碗钵等器,器里有螺旋纹,是浙江早 期窑址之一;一在下蒲西一带,出土罐壶等遗物多印有带状网纹及铺首装饰,具有吴、西晋时期特征。

萧山窑:地在浙江省萧山市,故名。烧造时代上至春秋战国下到东晋。东晋窑址于1954年发现,以烧造青瓷为主。胎色灰,碗盘为平底足有支烧痕。器物以盆、碗、盂等大口器为多。

丽水窑:在今浙江省丽水市而名。属龙泉窑系统,已发现窑址堆积二十余处。主要烧造年代为元代。瓷质较粗。釉有青釉、灰青釉、黑釉。灰青釉的釉色接近影青。

泰顺窑:在今浙江泰顺,故名。烧青白瓷,复烧窑具口大底小,是完整的整体,装坯时先装小器,依大小可装九件,上面一件口径最大。所烧器物釉色偏灰,器里有简练的刻花纹饰。

慈溪窑:在今浙江慈溪杜湖滨湖地带,故名。为新发现的一处青瓷产地, 与余姚毗邻。产品以壶灰较多,壶有多种式样,腹部多有刻花与划 花装饰,肩部多带双系,系面也有多种纹饰;釉色多呈青灰,色调特殊,但瓷质松脆易破。

慈溪窑

东阳窑:在今浙江东阳,故名。六十年代发现窑址九处,七十年代后期又续有发现。始烧于唐而终于宋,其地属婺州,所烧瓷器属婺州窑系。

宁波窑:在今浙江宁波,故名。已发现郭堂岙、云湖及小洞岙三处窑址, 以郭堂岙窑烧瓷历史最早,东汉后期即烧青窑、黑瓷,与上虞、小仙坛窑近似。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多仿三代铜器式样,釉开片形如冰裂,纹片呈黄黑二色,因有金丝铁线 之称。传世品较多,多收藏于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经多次调查与发掘,迄未 发现传世哥窑标本,哥窑是否属于龙泉窑系统的问题还有待于证实。

宋哥窑青釉贯耳瓶-北京故宫藏

江山窑:在辽宁辽阳市江窑屯,因名。为辽金时期民窑。创烧于辽晚期,盛于金。以烧白釉粗瓷为主,兼烧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黄,黑釉色纯黑。

上虞窑:在今浙江上虞,故名。已发现窑址达三百处以上,是国内发 现窑址最多的县。烧瓷自东汉迄于宋。

临海窑:在今浙江临海,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均烧青瓷,一在五孔岙,烧瓷在南朝到初唐之间,所烧瓷器以碗为主,属越窑系。

秘色窑:即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的浙江余桃上林湖越窑。秘色之名始见 于晚唐徐寅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唐人对此未加注释;南宋赵德麟 《侯鲭录》释为:“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之,故云秘色。” 

唐代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盘

河南篇

扒村窑:在今河南禹县扒村,故名。创烧于唐,终于元,属磁州窑系,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

宋代扒村窑龙纹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汝窑:在今河南宝丰县,宋属汝州,故名。以烧青瓷为主,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宋汝窑天青釉盘-北京故宫藏

钧窑:在今河南禹县八卦洞与钧台一带,金代属钧州,因钧台或钧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宋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当阳峪窑:在今河南修武县当阳峪,故名。烧瓷于宋代,烧制白瓷、黑瓷、酱色釉瓷、白釉剔花及绞胎等品种。

宋当阳峪窑筒形盖缸

临汝窑:在今河南临汝县,故名。烧瓷于宋、金,以烧制青瓷为主。

                               宋临汝窑双系罐

鹤壁窑:在今河南鹤壁市,故名。始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唐代烧白、黄、黑瓷;宋金时期以烧白地黑花瓷为主,属磁州窑系。

宋鹤壁窑缠枝花卉瓷枕

密县窑:在今河南密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品种较多,有白瓷、黑瓷、黄瓷、 青瓷及珍珠地划花。

登封窑:在今河南登封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为其繁盛时期,终于元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及三彩陶器,白釉珍珠地划花最具特色。

鲁山窑:在今河南鲁山县,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

唐代鲁山窑花瓷腰鼓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郏县窑:在今河南郏县,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元代,烧制花釉瓷、黄瓷及白瓷等。

内乡大窑店窑:略

巩县窑:在今河南巩县,故名。烧瓷于隋、唐,隋代烧青瓷,唐代以烧白瓷为主,此外还烧三彩陶器,黑瓷、绞胎与茶叶末釉也有一定比例。

宜阳窑:在河南宜阳三里庙等处,故名。为宋代瓷窑。以烧青釉为主,兼烧白釉,白釉黑花及黑釉等品种。

                       

宜阳窑

宝丰窑:在河南省宝丰县,故名。为宋代陶瓷窑。 产品有白瓷、青瓷,低温三彩陶器等。

        

                                                         宋宝丰清凉寺

安阳窑:在今河南安阳北郊安阳桥附近,故名。 经过小规模试掘,初步判明是隋代青瓷窑址。

汴京官窑:北宋后期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由官府直接经营的瓷窑,故名。 官窑专为宫廷服务,此窑继汝窑之后为宫廷烧制瓷器,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 器多仿古,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 片,有紫口铁口特征,底有支钉烧痕。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汴京官窑

东窑: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专烧砖瓦。

福建篇

建窑:在今福建建阳县,故名.晚唐、五代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和青瓷。建窑以宋代盛产的黑釉瓷器最为闻名,所制供饮茶用的'兔毫盏'最受人欢迎,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元以后黑釉器停烧。

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县,故名。创烧于宋代,宋元时期烧青白瓷,明代盛烧白瓷,清代又有进一步发展,除烧白瓷外,还烧青花和彩绘瓷器。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北京故宫藏

同安窑:在今福建同安县,故名。创烧与唐代,宋元时期鼎盛,以烧青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同安青瓷,日本人称为'珠光青瓷'。

泉州窑:在今福建泉州市,故名。共发现碗窑乡、磁灶、童子山等窑址十一处,主要烧青白瓷、青瓷和黑瓷,时代均在宋元时期。

安溪窑:在今福建安溪县,故名。宋元时期以烧青白瓷为主,明清烧青花和红绿彩瓷。

南安窑:在福建南安县,因名。为宋代窑场,有窑址近五十处。主要烧造青瓷和青白瓷。

崇安窑:在今福建崇安,故名。已发现窑址十一处,属宋代者八处。 因距建阳较近,发现有专烧黑瓷的窑址,造型与建窑相似;烧 青白瓷者发现两处,出土器物有盘、碗、杯、碟、洗及盒,质 量以苑埂窑所烧者为精。因地邻江西,青白瓷受景德镇、南丰 两窑一定影响。

 福清窑:在今福建福清,故名。是闽东沿涨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 五十年代在县东门外东张区发现宋代窑址五处,均烧青釉刻花 筐点纹及黑瓷两类器物,风格与福建各地宋代同类窑址出土遗 物基本属于同一类型。

 福清窑黑釉盏

光泽窑:在今福建光泽,故名。五十年代在茅店发现宋代窑址一处, 遗物有青白瓷及黑瓷两类,青白瓷数量多胎洁白,釉色有的偏灰,有的偏黄;黑瓷多为各式茶盏, 有兔毫与酱斑,但为数不多。

连江窑:在今福建连江,故名。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 建国初在浦口、魁岐发现宋元时期窑址群。

闽清窑:在今福建闽清,故名。烧瓷于宋元两代,共发现遗址四处, 专烧青白瓷,胎质坚细,造型多样,纹饰较丰富,釉呈浅灰色, 青的色调少,有福建地区特色。

莆田窑:在今福建莆田,故名。是闽东沿海地区古外销瓷产地之一。

浦城窑:在今福建浦城,故名。烧瓷约在南宋到元代前期。 共发现窑址两处:一在碗窑背,烧青瓷,遗物以碗最 多,瓶、罐等器少量发现,有双耳活环扁瓶,瓶身两 面印福寿字,这种瓶在距浦城较近的浙江龙泉窑有大 量烧制,可见受龙泉窑一定影响;一在大口村,以青 白瓷为主,器身多印有阳纹装饰。

宋代浦城窑青白釉执壶

 仙游窑:在今福建仙游,故名。窑址于1953年发现,遗留有青瓷、 青白瓷及黑瓷标本,属宋代瓷窑。

江西篇

景德镇:在今江西景德镇,故名.据文献记载始烧于唐玄德年间,但目前考古发现瓷窑遗址,最早为五代,烧青瓷和白瓷。宋代烧制青白瓷。元代青白瓷继续烧制,并创烧青花、釉里红及卵白釉瓷。明代一跃成为全国瓷器生产中心,明清两代烧制青花、彩瓷及单色釉瓷,成就卓著,名闻暇耳。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花卉纹大瓷梅瓶

元 青花龙纹大罐

                      

景德镇窑青白釉

                 洪州窑:在今江西丰城县,唐代属洪州,故名。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始烧于东晋,终于晚唐。

南北朝 洪州窑渣斗

白舍窑:在今江西南丰县白舍,故名。烧瓷于宋元,专烧青白瓷。

七里镇窑:位于江西赣州东郊七里镇而名。始烧于晚唐,盛于两宋,终于元。前后延续三百多年历史。窑址范围在东西宽约一公里的范围内,有窑址堆积十六处,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是江西省目前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烧制历史最长的宋元古窑场。七里镇的产品有青釉,白釉,影青釉和黑釉等品种。

乐平窑:因窑址在江西省乐平县而名。烧造年代在明嘉靖前后。

吉州窑: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隋至宋属吉州,故名.又称“永和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南宋,元 末停烧。烧瓷品种繁多,有青白瓷、青瓷、黑瓷、酱色釉瓷、绿釉及白地黑花等。

宋吉州窑黑釉木叶天目茶盏

白浒窑:西省临川县白浒渡一带,故名'白浒窑'。烧造年代为南朝至宋代。

                                               宋 白浒窑炉

 丰城窑:在今江西丰城寺前山一带,故名。始烧于东晋,历经南朝至唐代, 早期所烧器物与江西地区东晋、南朝墓葬出土物近似。

赣州窑:在今江西赣州,故名。始烧于宋代,烧青白瓷,有刻花纹饰; 元代烧青白瓷、黑釉及龙泉釉。

南丰窑:在今江西南丰,故名。最早见于元代蒋祁《陶纪路》一书, 谓与景德镇竞争者有此窑。六十年代发现,七十年代再作调 查,判明为专烧青白瓷单一品种的瓷种。始烧于宋代,所烧 器物以盘碗为主,尚有注壶、盏托、盒子与枕,装饰以刻花居多,有剔刻月梅纹的,有酱口刻花碗,为其他青白瓷窑所不见。

宋 南丰窑青白釉刻花纹碗

北方篇

平定窑:在今山西平定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

介休窑:在今山西介休县,故名。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四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白釉黑花及黄褐釉印花瓷等。

宋代介休窑白秞黑花盆

霍窑:在今山西霍县,故名。又称彭窑。创烧于金而盛于元,结束于清代,以烧白瓷为主。

大同窑:在今山西大同市,故名。始烧于元代。以烧黑瓷为主,兼有少量茶叶末釉瓷。

浑源窑:在今山西浑源县,故名。始烧于唐,终于元代,产品主要有白瓷和黑瓷两种。

明或更早 浑源窑酱釉盏

怀仁窑:在今山西怀仁县,故名。始烧于金代,历经元明两代,以烧黑瓷为主。

阳城窑:在山西阳城县,故名。文献少有记载,窑址于1980年在阳城东关外的窑畔间发现。以烧制白瓷为主,多为盘、碗等日用器皿。胎色较灰,为增加白度,均施白化妆土。

盂县窑:地在山西盂县而名。1977年在山西盂县磁窑坡发现了窑址。产品以白瓷为主。有印花、刻花等装饰也有的以镂空装饰器足。

蒲州窑:在山西省永济,因旧属蒲州,故名,系元代北方著名瓷窑。以烧法花器而称著,胎骨为土定、所烧瓷器,釉色鲜丽,色色俱佳,蓝如宝石,紫如紫晶(葡萄紫)黄似金箔,而孔雀绿一色,尤以妍丽。花纹以花草为多,也有用开光法作八仙或人物故事。

长治窑:在今山西长治八义镇,故名。烧瓷品种有白釉、白釉红绿彩、 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种。

交城窑:在今山西交城,故名。始烧于唐,以白釉产量最大,有盘、碗、壶等器物, 还发现有黑釉斑点拍鼓残片较多。宋代有发展,仍以白瓷为主,也有当时北方 各瓷窑所习见的动物小雕塑。

榆次窑:在今山西太原孟家井,孟家井明代数属榆次县,故名。窑址遗存大 量瓷片,以白釉印花碗最多,碗心一圈刮釉,具有典型金代作风。

                     

榆次窑

耀州窑:在今陕西铜川市,宋属耀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以后达鼎盛,终于元代。 烧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等品种,以青瓷最负盛名。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北京故宫藏

旬邑窑:在今陕西旬邑县,故名。烧瓷于金、元,以青瓷为主。因距耀州瓷较近,烧瓷具耀州窑特征。

淄博窑:在今山东淄博市,故名。根据考古发现,窑址一处在寨里,烧造瓷瓷,年代为北齐,是目前已发现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唯一的青瓷窑址。另一处在磁村,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代。唐代以烧黑瓷为主,宋代烧白瓷 ,金代有白地黑花、白釉红绿彩、绞胎等品种。

金代  淄博窑线条罐

邢窑:在今河北内丘县,唐属邢州。故名。以烧白瓷为主,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白瓷窑,与同时代著名的越窑所产青瓷齐名。白瓷分粗细两类,经考证是唐青花的发源地。

                      

唐邢窑白釉青花五管瓶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 —台北故宫藏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宋属磁州,故名。始烧于宋代,终于明代。产品以烧白瓷、黑瓷为主,品种繁多,有白釉黑花、白釉酱彩、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珍珠地划花、绿釉黑彩、红绿彩等等,以白釉黑花为主要特征,是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

宋代磁州窑黑剔龙纹梅瓶

 曲阳窑:因在河北省曲阳县境涧磁村,故名。这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定窑白瓷产地。在涧磁村窑区的北宋堆积层下,有晚唐五代的黄釉、黄绿釉、褐绿釉和白釉碗、盆的碎片,故习惯上将这部分宋以前的遗存称作“曲阳窑”。

贾壁村窑:窑址在河北省磁县贾壁村,故名。是一处在北方有代表性的隋代青瓷窑场。

江官屯窑:在辽宁辽阳市江窑屯,因名。为辽金时期民窑。创烧于辽晚期,盛于金。以烧白釉粗瓷为主,兼烧白釉黑花器、黑釉器、三彩等。白釉色白而微黄,黑釉色纯黑。所烧器物,以碟、碗、杯、盘、瓶等生活器皿为多。均旋化妆土,黑釉产品多粗糙大器。

金江官屯窖白釉双耳罐

辽阳窑:在今辽宁辽阳或三十公里江官屯,故名。烧瓷以白釉粗瓷为主, 也有少量白地黑花、黑瓷及三彩陶器。

辽上京窑:在内蒙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的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的皇城内,故名。为辽代晚期的官窑。窑场规模不大,但烧制瓷器较精。从遗存瓷片中看,瓷胎很细、纸白、不上化妆土、瓷化程度高、无吸水性。釉色多纯白,偶有淡青或闪青色,也有黑釉和低温的绿釉器。器皿有杯口长颈瓶、长把执壶器, 海棠花式长盘和方盘等。仿定窑制品的盘、碗、瓶、罐、盂、盒等器,极精细。

林东窑:在辽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故名“林东窑”。为辽代民窑,窑场规模大,专烧茶叶末绿釉和黑釉大型粗瓷器。胎质粗黄厚重,硬度高而坚致。茶叶末绿釉器以鸡腿瓶为最多;黑釉器则多瓷、罐,其中以双耳小罐为多。

赤峰窑:也称“缸瓦窑”。在今内蒙昭乌盟赤峰西南六十公里的缸瓦窑屯,故名。窑址出土有带“官”字铭文的窑具,证明为辽代官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

安口窑:在甘肃省的平凉,华亭的安口,因名。旧有“陇上窑”之称。始烧于唐代,宋元时期以烧制黑瓷'铁锈花'和青瓷。至明清烧制黑陶与白陶,以粗缸等日用器为主。

兰州窑:在今甘肃兰州,故名。

南方篇

长沙窑:在今湖南长沙市铜官镇,又名铜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少量的白釉、褐釉、酱釉、绿釉和蓝釉等,是唐代南方的重要青瓷窑。

唐代长沙窑黄釉褐彩花鸟盘

岳州窑:在今湖南湘阴县,唐属岳州,故名,烧瓷于隋唐五代,是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湘阴窑:在今湖南湘阴,故名。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 共发现三处,以县城内遗址为最早,出土遗物都具隋 代作风,器身多有印纹装饰,仅高足盘心纹饰即达三 十种以上,为同时期其他瓷窑所少见。

寿州窑: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唐属寿州,故名。共发现隋唐窑址六处,是唐代著名的黄釉瓷产地之一。

                

唐 寿州窑黄釉四系瓶

萧窑:在今安徽萧县白土镇,故名。创烧于唐代,而终于金。唐代烧黄、白、黑釉瓷器,入宋 以后主要烧白瓷。

繁昌窑:在今安徽繁昌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专烧青白瓷。

淮南窑:因在安徽省淮南市而称名。是一处隋代的青瓷窑场。烧制的器物有四系瓶、高足盘、小口罐等。

泗州窑:在泗州境内(今安徽泗县),故名。始烧于宋代。 以烧白瓷著名。

                         

泗州窑

江苏省

均山窑: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之均山,故名。是东吴后期至唐代的青瓷窑场。常见青瓷品种有钵、碗、盏、洗、壶、罐等。青釉常作豆绿色,微微泛黄,器黑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装饰花纹有弦纹、水波纹、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和铺首,耳面常印有人字纹。

四川省

邛崃窑: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故名。创烧于南朝,是隋唐时期四川的一处重要青瓷窑场。

                                                      邛崃窑 海棠杯

彭县窑:在今四川彭县,故名。烧造年代为宋代,专烧白瓷,是目前在四川省发现的唯一白 瓷窑址。

青羊宫窑:在今四川成都市青羊宫,故名。始烧于南朝,结束于唐末、五代,以烧制青瓷为主。

广元窑:在今四川广元县,故名。始烧于唐代,停烧于南宋末年。烧瓷品种较多,以烧黑瓷 为主,兼烧酱釉、绿釉、黄釉瓷等。

大邑窑:在今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大邑,故名。为唐代四川地区白瓷产地。

华阳窑:也称“琉璃厂”或“琉璃厂窑”。在今四川成都华阳胜利乡一村,故名。 建于宋代,烧瓷品种有黄釉及黄釉绿彩,遗物以绿色彩绘较多,有黄釉绿彩 大盆,盆里中心刻双鱼纹,两鱼逆水并游,辅以水草,线条自然流畅,有较高水平。

云南省

玉溪窑:在今云南省玉溪市,故名。创烧于宋元,而止于明,烧制青瓷和青花瓷器。

元青花,云南玉溪窑 

西村窑:在今广州西村,故名。烧瓷于宋代,品种有青白瓷、青瓷及黑瓷三种,以青白瓷为主,所产瓷器大多外销。

                 

宋西村窑青白釉刻花凤首壶

潮州窑:在今广东潮安县,唐宋属潮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终于宋。唐代烧青瓷和酱褐釉瓷,宋代以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和黑瓷等。

惠阳窑:在惠州境内(今广东惠阳),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 

一在窑头山,创烧于宋代,以青白瓷为主,釉色不稳定,有青白、偏黄、淡黄与浅灰各色,装饰有印花、刻花两种,纹 饰题材内容丰富,造型多种多样;

一在白马山,创烧于明中期,专烧青瓷,碗外刻菊瓣纹,里印福寿字,这类青瓷浙江龙泉窑大量生产,白马山窑应属龙泉窑系。

广西省

永福窑:在今广西永福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以烧青瓷为主。

藤县窑:在今广西藤县,故名。烧瓷于晚唐五代至宋,晚唐五代烧青瓷及酱褐釉瓷,宋代烧青白瓷。

容县窑:在容州境内(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故名,建于宋代,发现两处窑址:

一在县西,烧青白瓷,遗物以碗最多,此外尚有杯、盏、盘、壶、钵等器;

一在县东,主要烧绿釉,绿的色 调与低温铅釉者不同,遗物有印花缠枝菊纹小碗,纹饰布局一如北方耀州窑系风格,唯胎白而薄,釉色翠绿艳美。

容县窑黑釉虎皮斑纹茶盏

兴安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严关附近,故名。始烧于宋代,地面遗物以青瓷占主要比重,尚有黑釉及玳瑁釉标本;装饰多为印花,印纹陶范也有发现,印花碗有荷花流水纹及福海寿山字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