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语文阅读训练100天(2)(含解析)
2019-02-22 | 阅:  转:  |  分享 
  
2016年语文中考

阅读100天

第3天

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古诗词阅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案】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平”“风正”说明路途很顺利。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案】“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做好此题,要分析诗词的特点,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3、本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以看出。

【解析】乡书不知道寄往何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二、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弗②是故③自反④相长

【答案】①不②因此③自我反省④互相促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做好此题,平时要加强积累,注意书写要正确。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其中的好处。

【解析】要逐字解释词语,重点词语要解释准确,如“善”要解释为好处。

6、用“/”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节奏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答案】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解析】是故是因此之意,是一个意群,不能分开。

7、你对“教学相长”如何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一谈。

【答案】教学相长,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从学生的角度讲——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和难处。学生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成功,兴趣就越高,也就越谦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进步就愈快;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会体会到自己学问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

【解析】要写出教和学互相促进的意思,还要结合自己的学习。

三、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幽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的气息在里头。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8、文章为什么要以“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为题?

(1)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的气息在里头。

(2)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答案】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原因。

【解析】分析两句,找到句子最突出的方面进行赏析。(1)是比喻,写出了男孩的阳光,(2)是衬托。写出了环境的安静。

(二)说明文阅读

花之隐逸者——菊

①菊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象征美德和长寿,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画家吟诗作画的好题材。远在三千年前,中国人就种植菊花了,在古书上菊花有种种不同的名称,像日精、女华、寿客、延年、隐逸花、重阳花等。最早有关菊的记载是神农氏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有“菊服之轻身耐老”的句子,意思是吃菊可以治病延年。

②菊属于菊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花卉。虽然许多菊科植物的名称都带个菊字,像波斯菊、万寿菊、翠菊、除虫菊等,但它们都不是菊花,而只是同属于菊科。

③原来菊只在秋天开花,现经栽培改良,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而且有三千多种不同的品种,如丁字菊、金线菊、美浓菊、悬崖菊、大荔菊等。菊的叶子是单叶,有深裂,看起来像复叶。它的花有的是兼有舌状花和管状花的混合头状花序,有的只有舌状花。舌状花即花瓣,围绕在花序的四周;管状花即花心,位于花序的中心。一朵菊花其实是无数朵小花聚生而成的。菊的品种多,分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以开花期分春菊、秋菊、寒菊,有的以植株高矮分高种、中种、矮种,有的以花朵大小分大菊、中菊、小菊。常见的菊花颜色有白、黄、红、紫等,珍贵少见的有深红和翠绿两色。

④古时的中国人曾以菊当食物,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就曾以菊瓣和菜而食,这有诗句“朝饮木兰之聚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为证。广东人有几道菜也是以菊为佐料的,像菊花鱼球、菊花三蛇羹、菊花鲈鱼羹等。菊花茶也是中国人的饮料之一,菊花泡龙井茶就叫“菊井”,泡寿眉的就叫“菊寿”,至今,菊花茶仍是夏天人们喜爱的清凉解渴的饮料。

⑤古时重阳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或是以菊花当簪插戴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同学们都熟悉的句子。另有唐朝诗人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这几句也是家喻户晓的。

13、写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答案】历史悠久、科属有别。品种构造。分类方法、饮食泡茶、赏菊习俗

【解析】回答此题,应该从文章中摘录相关信息,抓住关键语句“远在三千年前”“菊花茶也是中国人的饮料之一”“古时重阳节还有赏菊、饮菊花酒或是以菊花当簪插戴的习俗。”进行概括。

14、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最早”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去掉。“最早”二字强调了《神龙本草经》中对菊的记载的时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要此题考查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作用,做好此题,要说出限制性词语”最早“的作用以及删去前后的区别,

15、文中哪句话和“原来菊只在秋天开花,现经栽培改良,一年四季都可以开花。”相照应?【答案】有的以开花期分春菊、秋菊、寒菊。

【解析】此题考查照应,做好此题,要找到文中前后都写到的词语,“一年四季”照应“春菊、秋菊、寒菊”

16、分析下列诗句描写的是那种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答案】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做好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文,寒冬时节开放,预报春天的是梅花。

17、“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就曾以菊瓣和菜而食,”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是怎样描写落英的?

【答案】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积累与记忆。做好此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记忆,注意正确书写





































献花(0)
+1
(本文系690773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