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金色年华554 2019-02-2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为“避暑山庄”,并题写“避暑山庄”匾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费时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并在山庄外周边修建了包括“外八庙”在内的许多寺庙。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建成后,由于皇帝几乎每年夏天都要来此一段时间,随行大批官员、官兵、侍卫驻扎在宫外,有的携带家属,宫外逐渐形成集市,酒楼、旅店、妓院、赌场随之开设,逐渐形成一个城市。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承德州(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1778年改承德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清朝时期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避暑山庄。传说乾隆帝出生于避暑山庄外的狮子园,嘉庆帝遗诏曾记载乾隆生于此,一个月后方被道光帝紧急追回。嘉庆帝、咸丰帝两位皇帝去世于此;且在咸丰帝移灵回北京,诱发西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途中发动辛酉政变,逮捕肃顺等八个顾命大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清朝道光时期,由于国势转衰,不得不宣布“秋狝礼废”,不再巡行塞外,并将避暑山庄文物集中于正宫,陆续撤运回北京。此后避暑山庄空锁了近40年,建筑物多有坍塌毁坏。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曾至避暑山庄避难,同治帝即位后再次下令停止修葺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任其塌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总面积564万平方米,由众多的宫殿、楼阁、亭榭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共有建筑120余组,山庄周边宫墙高3米,长10公里,形似长城故人称“小长城”。主要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苑景又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不以皇家建筑辉煌取胜,而是以表现天然山水见胜的宫苑。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有草原风光,也有森林景象,所以亦有人认为是取清朝疆域自然地貌的缩影。 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比较高的美学研究价值,同时还保留着中国君主专制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