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死后,汉宣帝采取一系列行动夺回了皇权,在清洗霍家势力同时并没有牵连霍光、依然尊崇霍光,这件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霍光辅政画像(一)霍光之于汉朝的功与罪——霍光无罪有功对于霍光的功与罪,关键看两点:一是霍光对昭宣中兴之功。霍光在执掌朝政二十余年里,针对汉武帝晚期留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民休息、不兴兵戈;轻徭薄赋、鼓励农耕;取消盐铁官营制、均输平准制,使工商业得到恢复与发展。这些改革举措是西汉王朝续命之举,使西汉走上了中兴之路。在国力恢复后,他又联合西域诸国打击匈奴,打出北部边疆百年安宁。可见,霍光对开创昭宣中兴功不可没、对稳定延续西汉统治功不可没。二是霍光废刘贺帝位之罪。在迎立刘贺为帝27天后废掉其帝位,可能是霍光执政生涯最大的污点。从“君为臣纲”这个角度看,这无疑是犯罪。问题是,如果没有废除刘贺的帝位,汉宣帝也不可能当上皇帝。如果认定霍光废刘贺是非法的、是犯罪,那么汉宣帝即位合法性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废除刘贺至少在汉宣帝执政期间是正义之举、合法之举。 废帝刘贺剧照(二)霍光之于宣帝的恩与怨——宣帝不应有恨不管霍光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也不能抹杀他对汉宣帝的拥立之功。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其实是君权与臣权之争很正常。对于这个问题,《汉书》中有几个小故事值得玩味:一是如芒在背的陪驾。在汉宣帝即位之初去谒拜宗宙时,一开始由霍光陪同他乘车,汉宣帝感到如芒在背,后来换成张安世陪他乘车,汉宣帝就感到很放松。其实,张安世不仅是汉宣帝恩人掖廷令张贺的弟弟,同时也还是霍光的心腹死党。汉宣帝的这种感觉,主要来自他对霍光的戒心和恐惧,因为其时霍光早已掌控朝政大权,不久前还刚刚做了废立刘贺之举,自己没有任何势力依靠,面对权臣不由得战战兢兢。二是故剑情深的诏书。在立皇后时汉宣帝想立结发妻子许平君,而霍家人希望立自家女儿霍成君,大臣们也觉得立霍成君顺理成章,后来汉宣帝下了一道寻找自己贫贱时所用宝剑的诏书,大臣们明白了他的意思,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然后许平君就被立为皇后。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霍光其实对汉宣帝还是很尊重的,并没有想像的那么跋扈,否则许平君不可能当上皇后。并且,霍光对朝臣们的压制也没有那么严酷,不然朝臣们怎会因为汉宣帝一个暗示而改变主意。三是霍光还政的试探。 汉宣帝即位之初,霍光有过一次试探性的还政,但汉宣帝坚辞不受,并且规定所有朝政大事先报霍光再报自己。汉宣帝这么做,当然主要为了稳住霍光,防止生乱。霍光出生年月史料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死于公元前68年,也就是在汉宣帝当皇帝第6个年头死的。在受汉武帝临终之托时他应该至少人到中年,辅佐汉昭帝13年后,应该已经步入老年之列,而此时汉宣帝才17岁。可以想像,鉴于刘贺的教训,等霍光老死后再亲政应该是他为自己定下的策略。汉宣帝剧照(三)宣帝治国理念的儒与法——追究霍光做不出来《汉书》在《元帝纪》开头部分,以与太子冲突的形式总结了汉宣帝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法治,诛行不诛心,既然霍光并没有犯罪,汉宣帝自然不会去追究他。并且,霍光生前汉宣帝对他十分尊敬,他每次朝见汉宣帝都“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生病的时候汉宣帝亲自探望,为之涕泣;对霍家大贺封赏,霍光去世以皇帝规格下葬,并配享太庙。如果在清洗霍家时对霍光来一个大变脸,与汉宣帝的治国理念是格格不入的。至于皇后许平君被杀一事,汉宣帝在霍光未死之时就已经查明,知道那是霍显之为、霍光并未参与,不会记恨霍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