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顺治帝,其一生可以说是十分着急,在其六岁的时候就有幸继承自己父亲的皇位,等到十四岁的时候成为真正的皇帝开始管理朝政,但比较可惜的是,顺治帝在二十三岁这年就去世了,在众多皇帝中也算是去世比较早的。顺治帝在位期间中立了不少皇后,还曾经当过和尚,一生中也是经历了不少事情。 太皇太后孝庄老佛爷,在几十年里,辅佐皇太极又亲自扶植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他们又都是幼年登基。从顺治入关定鼎,到康熙执政二十多年,太皇太后操了多少心,顶住了多少险风恶浪啊!康熙对太皇太后感情之深,敬重之深,那是难以形容的。当太皇太后病重的消息传出之时,康熙正在承德,一边勘看避暑山庄的修建工程,一边悄悄地视察飞扬古的军事布防。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古皇帝多留情,顺治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成功的变成了父亲。才13岁的顺治,当时他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呢,也不知道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是怎样教养的。封建社会时期从上到下对于子嗣都看的比较重要,若是一个人的正妻迟迟生不出孩子的话,就需要给自己的丈夫纳妾。 难以摆脱的负罪感与情投意合的愉悦纠缠在一起,然而博穆博果尔之死,的确令董鄂氏在内心深处怀有负罪感,抚今追昔,百感千愁,“恨不相逢未嫁时”!她最终得到册封,堂而皇之地登上皇贵妃的宝座,并在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下皇四子,而且此子一出生就被立为皇太子……宠冠三宫也使得她成为众矢之的,在情感激烈竞争的后宫,谁也不愿意成为失败者。 虽然顺治帝的年纪不大,但是他的嫔妃却有很多。清朝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后宫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所以皇宫里的年轻女性,都能算得上是皇帝的女人。不过在史书上记载的嫔妃人数,不过是个保守数字。他一生中有4个皇后,7个侧妃,还是20多个庶妃。这些庶妃曾经都是伺候他的宫女,而且都是有为他生下孩子的庶妃,即便如此,对那些庶妃的记载都是零星一点的。哪怕为他生了三四个孩子,但是史书中也没记录多少信息。可想而知,有些没有为他生孩子的庶妃,也就更加不会记载下来了。 尽管在顺治诸子中皇四子是第一个得到亲王封爵的,董鄂氏仍能感受到妃嫔中那些幸灾乐祸的目光……顺治依然坚持立董鄂氏孝献端敬皇后御制行状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之子荣亲王生的儿子为皇太子,然而经受丧子打击之后的董鄂氏,已经虚弱到难以再承受生育的重负,一再向皇帝表示不必以己子为太子。 其实对于古代人来说,他们普遍结婚都非常的早,除了为了延续香火,还有就是古代战乱特别的频繁, 然而当时的社会体制是以农耕为主的,所以当时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十分依赖人口数的。还有个原因呢,古代的医疗技术跟现代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人们的寿命都不见得很长,就导致了为了延续香火而生孩子。 繁衍后代是古代皇帝既重要也艰难的任务,在顺治帝懂事之后,他就明白这些事,并且也担负起为皇家传宗接代的重任,在他在位期间,他一共临幸了二十多位妃嫔,最后一共生育了八男六女,在这些儿女中其中一位,就是后来的康熙大帝。如此看来当皇帝也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仅要管理整个国家,还要对后代负责,这也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啊! 康熙的父亲是顺治,祖母是孝庄太后,祖父是太宗皇太极,曾祖父是太祖努尔哈赤;儿子是雍正,孙子是乾隆。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清朝前六代皇帝中承上启下,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大清,朝虽立而国未盛、民未安,守成和创业同等重要。上继父祖鸿业,下开后世太平,实现民众康宁、国家熙盛,是康熙帝面临的时代课题。 由此可见,顺治虽然死的早,但子女多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此再举个例子,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他十三岁生的孝文帝拓跋宏,十七岁便把皇位禅让给拓跋宏,自己当太上皇,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太上皇,如果不是他早生,估计北魏乃至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吧,所以古代皇帝早婚早育也是利大于弊的,早早生下孩子,留下后代,留下皇位继承人,有利于皇权的正常交接,国家的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