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evit 3dsmax设计流——大四下度假酒店设计总结

 阿玶 2019-02-22

设计者:许迪彪、梅晶、陈晓霜


写在前面:

本次度假酒店设计我们依然使用Revit建模,3dmax渲染,Sketchup、AI、PS辅助,ID排版。


两万平方的大体量,建模工作量可想而知,三人的默契协作也至关重要。考虑到设计、建模的难易程度及建模软件本身的优劣。最终选择Revit,不仅为后期出图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进行协同操作!三个人在同一个模型上共同建模,你能看到队友的进度,队友也能知道你做到哪一步了,心里有底,省去很多麻烦。




首先我们建模思路明确:建筑要建模,部分景观及场地要建模,剩余的都由3dmax完成。其次,分工明确,一人做景观及户型设计,两人做建筑设计。在同一个模型上操作,问题能被及时发现,讨论纠正,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高差分析  


在着手设计之前,我们对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地貌环境分析。



基地东、南、西三面至东钱湖,北面和南端各有一个小山坡,南端山坡高差约为15米。原始民居主要分布在场地较为平缓处。


基于场地具有优势的自然环境和较为丰富的地貌特征,为了让酒店更加根植于场所,我们对建筑采取了两种处理手法。



跌落手法:使建筑顺应场地逐级抬升,取得经济合理的良好效果的同时建筑跌落产生的景观平台能够享受广阔的视野。



架空手法:建筑的架空所产生的地表活动灰空间增强了土地利用率,在适应地形的复杂变化外,也消除建筑对地面景观视线的阻断。


场地北面山地北高南低,为酒店客房创造良好的风环境。夏季东南风能为酒店带来湿润温和的空气,北面的山坡又能阻挡冬季的西北风。



  概念分析  


 平面上的演变


顺应场地形状,进行分离、旋转,达到场地的扩展和视野的释放。


  立面上的调整


摒弃密实方正,渗透自然景观,实现自然与建筑的互动。



  设计分析  


通过以上对平面和立面的思考,我们进行了规划设计及效果表达。以下部分为图纸展示。


▽ 总平面图


 场地分析



流线分析


▽  客房剖面

▽ 总体剖面


▽ 综合楼事件


▽ 景观事件




  效果图  


▽ 鸟瞰1


▽ 鸟瞰2


▽ 客房局部


每次设计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