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专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膏药的制作方法 一、本发明涉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尤其是一种专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膏药。 背景技术: 股骨头坏死病在骨、根在缺血,而危害在于“腐毒”,“腐毒”就是坏死骨囊变、软化、液化产生的关节积液、死骨和败血。正是由于腐毒的存在,才使股骨头坏死经久不愈“内毒壅积,腐毒蚀骨”,一方面腐毒使血运带来的药物和营养不能与活动骨面充分接触,使其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腐毒不去,进一步破坏健骨、刺激神经加重疼痛,使本病顽固难治,“腐不尽,不可以言生骨”,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只适用于老年人,只能维持10年左右,不能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此法一旦出现问题,补救措施较少;“钻孔减压术”只能暂时解除病人的疼痛;“死骨清除带蒂血管植骨术”、“导管介入疗法”等方法只能解决局部一小部分,无法彻底根除病患,并且这些手术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膏药,它克服了其它方法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以下药物制成的,龟板胶30---35g、元参10---15g、地龙10---15g、土元10---15g、象牙10---15g、月见草10---15g、冰片0.8---1g、麝香0.1---0.3g。 其制备方法是,第一步将以上药物粉碎成细末;第二步在药锅内兑适量水和中药一起煎熬,将药液烧沸后至10分钟停止;第三步将熬好的药膏摊在无菌的白布上即可。 药理分析本发明充分利用中药的特性,确立“拔毒外出、清除腐毒、内外结合、清补会伍、平衡激活、集中生骨”的治疗方针,此药深层拔毒,高生物活性,大载药量诸多优点,该方法使用股骨头坏死专用贴总攻,强力促使坏死部位的腐毒拔除和分解,为生骨创造环境奠定基础,同时打通闭阻血脉,改善微循环,使药物运输道路通畅,有效成分迅速到达病变部位,然后调理肝肾,集全身力量于一点,补充生骨营养。消除腐毒,自然止痛、迅速且不反复。该疗法在祛除原发病同恢复股骨头部位血液循环的同时,强力促使坏死股骨头部位的“腐毒”拔除和分解,给股骨头部位清洁消毒,使骨质得以迅速吸收新鲜血液带来的治疗成分和充足营养,提高密度和骨小梁承载强度,激活骨细胞新生。克服了以往疗法只注重“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的认识缺陷,使疗效明显提高,治疗时间大大缩短,把用药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祛除腐毒,抓住了本病的关键。具体药物性质,龟板胶滋阴补血,益肾补肝强骨,骨蒸劳热,筋骨不健。元参补肾阴,降虚火,清热解毒,治臃肿疮毒。地龙活血通络,热痹之关节红肿,屈伸不利。土元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骨折损伤,瘀滞疼痛。象牙解毒生肌,强筋健骨。月见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筋骨疼痛。冰片清热解毒。麝香活血散结止痛。诸药共奏,化瘀通络,强筋健骨。 治病方法将膏药加热后敷贴患处每3天更换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见死骨吸收、新骨生长、骨小梁变化明显、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肢体功能恢复迅速。早期或中期一般4---15个疗程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一般贴3---6次时,可出现许多如米粒大的红点、白点,破后流黄水或血水,局部刺痒疼痛不必停药,这既不是过敏也不是感染,至无红点出现及痒感消失为愈。 临床验证,症状消失,患侧股骨头及下肢活动自如,X片复查股骨头结构形态基本正常,骨质破坏及缺损明显改善。 经几十年治疗366病例,有效率达到95%。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由以下药物制成的,龟板胶30---35g、元参10---15g、地龙10---15g、土元10---15g、象牙10---15g、月见草10---15g、冰片0.8---1g、麝香0.1---0.3g。 其制备方法是,第一步将以上药物粉碎成细末;第二步在药锅内兑适量水和中药一起煎熬,将药液烧沸后至10分钟停止;第三步将熬好的药膏摊在无菌的白布上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专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膏药,其特征是它是由以下药物制成的,龟板胶30---35g、元参0---15g、地龙10-15g、土元0---15g、象牙10---15g、月见草10---15g、冰片0.8---1g、麝香0.---0.3g。 2.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专门治疗股骨头坏死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将以上药物粉碎成细末;第二步在药锅内兑适量水和中药一起煎熬,将药液烧沸后至10分钟停止;第三步将熬好的药膏摊在无菌的白布上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专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膏药是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它克服了其它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存在的缺点,它是由以下药物制成的,龟板胶30-35g、元参10-15g、地龙10-15g、土元10-15g、象牙10-15g、月见草10-15g、冰片0.8-1g、麝香0.1-0.3g;其制备方法是,第一步将以上药物粉碎成细末;第二步在药锅内兑适量水和中药一起煎熬,将药液烧沸后至10分钟停止;第三步将熬好的药膏摊在无菌的白布上即可;经几十年治疗366病例,有效率达到95%。 文档编号A61K35/64GK1895439SQ20061001787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日 发明者张文胜 申请人:张文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