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诸葛亮第一隐居地平顶山与牛凤重修武侯祠考研

 西唐愚叟gb6iqv 2019-02-22

本文参加了【走进历史,妙谈名人】有奖征文活动

      牛凤不仅是平顶山地区的一代名宦,也是热爱家乡故土,珍惜乡愁的典范。他青少年时代,就酷爱家乡的山水和历史文化。尤其是,他对故地的诸葛庙,视为家乡名胜古迹中的瑰宝。

      那么,平顶山市区为什么会建有诸葛亮的庙宇呢?诸葛亮何时在平顶山前的诸葛庙村、黄楝树村一带生活过呢?

      公元188年,也就是诸葛亮九岁那年,黄巾起义军在山东等地已发展到百万之众,致使当地的东汉官僚贵族、豪强地主纷纷向河南内陆逃亡,时称为“北方客人”。当时、山东琅琊的诸葛氏乃东汉的官宦世家,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曾任泰山郡郡丞,亮之叔父诸葛玄也时任豫章太守,该地区又是黄巾军活动的中心,他的家族自然是义军主攻的对象。他居家无奈,只好扶老携幼、弃官背井离乡,经陈宛故道欲去襄阳投奔玄之故友荆州牧刘表。当他们走到平顶山脚下的时候,正值袁术与孙权在南阳郡展开争夺势力范围的激战中。诸葛亮一家为避开战乱,被迫停止了南行。当时,这里是南阳郡叶县的偏僻北区,诸葛亮正值少年英华,一看这里襟山带河,风光旖旎,又远离城镇,便赞美不已,他立即建议父亲在此暂住。一家人欣然同意,便于平山前;湛水之阳的黄楝古树西边筑庐结舍,垦荒隐居下来,从此,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年幼的诸葛亮,白天在湛河滩上牧马,背靠黄楝树读书,还常去树西南的池塘饮马,每晚常常攻读至夜阑人静。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却遭顶头风”。不久,亮之祖父、父亲染上瘟疫相继过世,遂葬于平顶山前。墓地古有一枕形金鸡石,刻有“诸葛武侯定更枕”字样,有可能是诸葛亮生前为其父、祖所立,故其陵墓名曰“金鸡冢”。诸葛亮及其一家在此居住了近十年左右,奠定了他人生的基础。到193年,也就是诸葛亮十七岁时才离开平顶山,和叔父诸葛玄去荆州投奔刘表。他择于襄樊隆中隐居,即“躬耕南阳”。

      所以说,平顶山是他的第一个隐居地。因此,不知何年,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此隐居的史实,寄情于物,便于亮旧居处建祠祀之。同时,人们也在庙的周边与牧马之地分别建村聚居,谓之“诸葛庙村”、“黄楝树村”,还把诸葛亮曾饮马的池塘,命名为“饮马坑”。至于诸葛庙创建于何时,不详,大约在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增修不断。有史可考的大型修葺有两次,一是明洪武年间;二是明嘉靖年间,为叶乡贤、名宦牛凤捐资改建。

      牛凤为什么高度重视乡愁,慷慨解囊,捐资重修诸葛庙宇呢?

      明嘉靖丁亥年,即公历一九二七年夏,牛凤终于走出坎坷的仕途,得到了朝庭重用,晋升为四品中宪大夫。是年秋,他奉旨出任南京太常寺卿,并奏请皇上恩准,赴任途中顺道回叶县牛楼故里探亲一月。这也是他继中进士回家修坟祭祖以来,入京做官的再次荣归。

      他只带了书僮和随从数人,轻装简行,乘马离京,沿京师至云贵故道,夜宿晓行,仅五日便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故里——牛楼。当晚,邻里、乡耆及同窗故友纷纷登门拜望,他与家人设宴款待。席间,互相倾吐思念旧情。他饱含热泪地说:“我身在京城,可每每入梦,总是又回到少年结伴游西唐,登平山,逛湛、滍,谒山寺,祭武侯祠的乡愁情景,真是挥之不去啊!”所有在席的乡亲们见状,无不为牛凤的做官千里之外,却不忘故乡一片热土的情怀而感叹。

      第二天吃过早饭,他让随从休息,自己却不顾旅途奔波之苦,便身着便装,邀父亲和两个儿子(此时,其长子牛沈度已于嘉靖元年中乡试中举)一道,先登平山赏菊眺野,拜谒包公祠,又沿嵴西去落凫山坳的云潮寺(今寺沟村)上香拜佛,为家乡父老乡亲祈福。

      他在寺院观光中,偶然间发现大殿门前残存住一块隋代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的断碑,上面刻有“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高阳华里”等数十字。他惊喜交集地对父亲说:“爹爹,我从小听说先贤诸葛亮少年在咱这里隐居过,可查遍史志,却没有记述。现在,我就凭这块隋代断石幢的文字足可佐证,他确实在咱平顶山麓寄居过。咱村西的诸葛庙与汉水隆中、南阳诸葛庐同样是武乡侯的躬耕隐居之地呀!”

      他父亲不解地追问道:“凤儿,碑文所记诸葛坟墟,这不可置疑,因黄楝树东有诸葛亮之父、祖父的墓地,是铁证如山。那么,咱这里为何叫高阳华里呢?”

      牛凤兴致勃勃地解释说:“据《魏书·地形志》、《北周·地理志》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于太和元年,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改叶县为广汉郡,将原叶县辖区划分为昆阳县(今昆阳镇)和高阳县(今卫东区大营周边),高阳县遗址就是以诸葛庙村为中心的地带,因地处平山之阳、湛水之阳而取名高阳,归属广汉郡。可是,改制仅五年,又废昆阳、高阳二县,仍合并为叶县。咱这里撤县后,诸葛庙村一带人们为保留高阳之名,又因是华夏英杰诸葛亮的少隐故居,钟灵毓秀,地域优美,故将村名易为‘高阳华里’了。”

     父亲听他一番讲述,感慨万端地说:“民间古有传闻,今有残碑为证,看起来,咱平顶山的武侯祠的确是极有价值的名胜古迹。可惜,自洪武年间修葺至今,已历160年之久未经修缮,已经破旧不堪。尤其是你赴京后第七年秋,咱这里降了一场大雨,致使部分院墙坍塌,怎奈连年不旱就涝,灾害不断,民力不支。为父,欲带头捐资修庙,可是,家底微薄,不仅得养家顾口、供应你的两个孩子读书,还得救助贫困乡亲和舍饭于过往客旅,故,至今仍未修补。”

      牛凤听罢,惭愧地说:“是孩儿不孝,我进京十六年来,一心尽忠报国,从未过问家事,拖累您老人家了。我为官多载,虽薪俸微薄,但我不忘您的家教,克勤克俭,节余有数十两金银,已经随身带回来了。我原打算,让您姥用于翻修咱的的房舍,置买些田产。现在,我想把这些银两全部损出,用于增修武侯祠。您看,可否?”

      父亲听了,连连点头说:“好!抢修圣迹事关历史文物大事,咱就停下翻修自己楼房的家事,我也把所筹集的砖瓦、木料捐赠出来。你趁休假时日,就亲自鳩工督办吧!”

      两个儿子也附和着爷爷说:“爹爹,你熟识史书,又博览古典建筑,就答应爷爷,给家乡重修一座诸葛庙观吧!”

      牛凤高兴地说:“父亲高见,孩儿有求,再者,有一月期间的假日,足可完工,我照办是了。既然议定,我就改日再去香山寺拜佛,咱现在就返程,去诸葛庙与道长磋商修葺庙宇事宜。”

      他们祖孙四人遂取消去火珠拜谒观音之念,从云潮寺折身,有半个时辰,便来到了诸葛庙。牛凤一看,果真垣残屋漏,杂草丛生,一片满目荒芜萧瑟局面,一抹昔日香客如云的胜景。遂入殿焚香祭祀先贤。时有一道童认得牛铎老员外及其二孙,赶忙走进道房禀报于正在打坐的道长。他听说牛员外一行老少四人,入庙上香,赶忙起身去大殿会见。

      道长一见有位气宇轩昂的陌生香客正在祭拜,不由得神情为之一振。牛员外笑容可掬地介绍说:“道长不知,这是我的犬子凤儿,昨日回来探家,前来拜谒武侯。”

      牛凤上香礼拜已毕,便起身向道长长揖行礼。道长虽与他没有见过面,但,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岂敢怠慢?他赶忙收起拂尘,上前行跪拜大礼,道:“天官大人昨日回府,不顾旅途劳累,不弃俾观败落,莅临上香行祭,真是蓬荜生辉,贫道有礼了。”

      牛凤赶忙上前,双手搀起,说:“道长不必多礼,今天,我们一家三代前来,一则祭祀先贤武侯,二则与道长共商庙宇修缮之事。”

      道长手持拂尘打躬说:“吾良天尊,既然大人有此宏图,就请老员外和大人及令郎去道房一叙。天已中午,就在观内就斋。”

      大家来到道房,分宾主落坐。须臾,二徒儿将斋饭摆上,他们一边用餐,一边议事。

      道长叹息地说:“大人哪,老员外知道,咱这庙观为承袭武候美德,从不与民争地,占有庙产,更不化缘养庙,历来修缮是靠地方义捐。近年来,因年久失修,又经罕见淫雨,致此败落。但连年灾害不断,贫道怎好向乡里提及募捐修庙之事?我师徒三人仅靠垦种的五亩薄地维持生计,看守庙宇罢了。您虽然是京都大员,但,您素以廉洁奉公而声振朝野,贵府宅第早已破絮,急待修葺。大人修庙之心意,贫道领会了,待您下次回归之时再作运筹吧。”

      牛凤坚定不移地回话说:“道长不必多虑,我从政十六年来,虽不贪不占,但节俭成习,积蓄了数十金,现随身带回。我家房舍固然是十分破落,可一家已经议决,暂缓翻新自家宅第,愿倾囊捐资、捐料,抢救武侯庙宇。今吾览云潮寺院隋断碑确认,武侯少年确实曾寄寓咱乡,是咱一隅之荣耀,此庙可与宛、襄茅庐并驾齐驱,永箸史册。若圣迹从咱这一代人手中败落泯灭,岂不是奇耻大辱?明日,我将携金、运料,与属下随从一起寄居贵观督办修缮,有劳道长师徒助我运作施工。”

      道长师徒连连应诺:“大人慷慨解囊修观,小道一定全力襄助,我们下午就入村招募工匠,保证不误明日动工复修。”

      午餐毕,两位道徒便分头去周边村里鳩集工匠,牛凤一家与道长一边勘察庙观现状,一边设计修建方案,直至傍晚定案。道长才千恩万谢地送牛员外子孙离开庙院。

      翌日,牛凤起早让家人用过早餐,身带捐款,亲自率领十辆牛车,满载砖瓦、木料,赶往诸葛庙观。谁知,周边村里民众,闻讯天官回乡修庙,天未亮,就蜂拥而来,踊跃义务投工。当他驱车到来,庙观内外的乡亲们一齐跪拜高呼:“大人解囊修庙,功德无量,草民甘愿无偿效力。”

      牛凤赶忙向大众作了一个圈揖,谢道:“父老乡亲们请起!武侯祠败落,吾辈有责,我身为故土后生,理当捐资修葺。牛凤对大家自发出力襄助,借此,深表谢意。现在,请大家在道长的指挥下施工吧!”

      他说罢,让长子沈度,燃放了一挂长鞭,首先挥锹破土动工。大家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在牛凤的督导下,经过近二十天的艰苦劳作,一座崭新的诸葛武侯祠终于大功告成。

      改建后的庙宇结构是:位于现在的诸葛庙街西侧,占地面积六亩之阔,是青砖围墙,二进宅院结构。山门外西侧,树有一通望京碑,顶底高约二米半,碑身仅一米,呈圆额,碑背有一小洞,每逢刮风,有似鸟鸣鸡啼之声,故,俗称“鸡鸣石”。其碑座却反常,竟高达一米半,是红石打造,四周有人物浮雕。祠堂山门古朴庄肃,悬挂有“诸葛遗墟”匾额。前院有正殿三间和东西陪房。正殿面阔三楹,高达两丈余,为青砖青瓦、五脊六兽、四角微挑,内有四根明柱顶梁的木架结构建筑。殿内撤除了原有的刘备、关羽、张飞塑像,独尊诸葛亮彩塑坐像。其肖像为头戴纶巾,身着卦衣,右手持扇,左臂弯曲,肘下放置层叠书籍。左右侍立二位童子,塑像上方高悬“儒者气象”金字大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四壁彩绘。后墙画有二十四孝图。东山墙脊壁处画有白云藏龙,下墙壁绘有孔明少年出身家世和“三顾茅庐”图,有卧龙隐遁、初露锋芒之意。西山墙脊壁处绘有巨石猛虎,下墙壁画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彩图。彰显了诸葛亮一生的雄风睿智、丰功伟绩。大殿前有古柏一株,古井一眼,立有牛凤撰写的庙观纪念主碑《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甬道两侧,林立着历代存留的碑刻数十通。其后院除建有道房宿舍外,为长达三十米的园林花圃,苍松翠柏掩映,奇石异草匝地,花木间,碑刻间接不断。成为一隅靓丽风景线,是远近遐迩,人们观光寻古的最佳之地。故,被列入叶县古八景之一。从此,平顶山武侯祠载入了《南阳府志》、《裕州志》和《叶县志》。

      可惜,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诸葛庙宇也未摆脱厄运。时驻叶县的“河南王”汤恩伯为了筹集建筑鲁苏豫皖边区学院的建材,大肆拆毁周边十五县的古建庙宇。他虽对武侯有崇尚之情,未触动其大殿和牛凤所撰书的碑记,却把其它建筑物拆去。建国后,此庙观虽规划为市区开发区,但,市政府把这两项古迹仍保留下来,一直到帘子布厂创建时,诸葛庙才走进了历史尘封,彻底拆除了。而庆幸的是记载《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的石碑保存下来了。我于二零一三年春去中原商场购物,在商场后的一排三层楼中一间房子内见到了这通古碑,门口对面围墙上还悬挂着一幅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当晚,我就做了一个拜谒“武侯祠”的甜美梦幻。

      这则历史故事就叙述到这里吧。

      附明代牛凤《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碑文如下:

      嘉靖丁亥秋,余自太仆转南京太常卿,便道还家,行视田野,始谒武侯祠下,见其屋老而坏,且怪其与昭烈俱南面,无复君臣分。询土人,云:如是有年矣。及考旧志,洪武十八年民萧四重修,记不知其所始,慨然久之。遂捐金币,属乡耆徐行和众力作新之。不期月,庙貌完矣。撤去昭烈、关、张之像,独像侯祠中,专其祠以符其名,人心允惬,观者胥悦。既而游观山寺,有断石幢在焉,刻文仅数十字。中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高阳华里。然后知侯之父若祖自琅琊避地,曾寓于此而葬焉。躬耕南阳,尚在厥后。祠而祀之,信有由然。再考石幢岁月,盖隋文帝开皇壬寅物,去先主见武侯于隆中之岁三百一十六,其居此地而葬,必先十余年,是以坟墟犹存。今距开皇壬寅年余九百六十一,世远坟没,不知其处,固不足怪。所幸祠宇不废,断石幢仅存,岂偶然哉!盖侯之为人,论者举侪于伊、吕,古今贤达,悉以为然,无异议焉。是人品之高,勋烈之盛,光昭汗青,脍炙人口者,奚俟吾言。所以吾邑有高阳华里之迹,实为侯父祖之故墟,湮灭无闻,以至今日,良可悼惜。吾生千百年之后,得有所据,故托之坚珉,以图不朽,又以资论世君子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