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级非遗广昌孟戏:一出传说一出戏

 轻风无意 2019-02-22

“咬破指头痛伤情,见长城两边倾,骸骨纷横交架,教我怎辨奴夫君”。在江西甘竹镇雯峰书院的戏台上,歌声咿呀,古老的唱腔,散发无言的魅力。

这是广昌孟戏,一种流行于江西省广昌县的传统地方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一出传说一出戏

孟戏的题材内容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孟戏在广昌甘竹一带流传于农耕土壤,作为农民祭祖戏演出,已传承了500多年。其唱腔和表演艺术历来一脉相承,代代口传身授,至今仍保留元明时期南戏艺术的风貌。

孟戏的演唱形式为干唱,无管弦伴奏,拍板为节拍,只以小锣小鼓过门。帮腔腔句较短,一般帮后半句,只有几板,也有最后一句重句帮腔,帮腔中无锣鼓伴奏。表演过程中多使用鼓、唢呐、胡琴、锣等乐器,节奏简单,易于烘托氛围。如锣鼓快速敲打,能使观众的情绪跟着锣鼓的节奏变得紧张起来,一般用于情节紧张时。

两个村庄两路戏

孟戏有两个民间戏班演唱不同的剧本,不同的唱腔戏曲:一为赤溪曾家孟戏,二为大路背刘家孟戏。

赤溪曾家孟戏被认为是元本,属两夜连台本,全剧共64场,需9个小时演完,一个晚上演一本。剧中孟姜女富有反抗精神,对当时的封建朝廷进行了有力抨击。所唱南曲比弋阳腔更古老,并吸收了海盐腔的成分,字多腔少,以广昌官话演唱,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伴奏,节奏较快,显现出简单、原始的古曲特征。

刘家孟戏是明传奇本,始演于明万历年间,全剧共69场,分三个晚上演出,以海盐腔演唱,同时参以弋阳腔、青阳腔和徽州腔。与曾家孟戏不同,剧中孟姜女虽因丈夫死于长城下而悲伤,却无反抗意识,结果被秦王封为一品夫人,获赠金银,流芳百世。刘家孟戏唱腔属多声腔的曲牌体系,以高腔为主,其间有弋阳、乐平、安徽青阳等腔以及海盐腔的遗音和曲牌,音乐价值弥足珍贵。

孟戏的祭祀与民俗

明正统年间拾得孟戏戏箱后,甘竹镇一带便出现敬奉蒙恬、王翦、白起为三元将军的民俗信仰,村民认为是三元将军救了先祖的性命,因而敬为家族神。

按照古来村规,曾家以农历二月初二为三元将军生日,刘家则是二月十五日,除祭祀外,两村业余剧团还会演乱弹腔的喜庆戏贺诞。演孟戏要举行仪式,舞台正对面设三元将军神座敬奉,演出前需“请神”,演完后又需作“送神”仪式。戏台两墙壁上分别挂一条大鱼,一块猪肉,保农家五谷丰收,年年有余。春节时,要举行“出帅”仪式,即杠抬三元将军神轿到各户巡游赐福,各家各户于厅堂或门口设置供桌,躬身鸣炮敬拜,热闹非凡。

广昌孟戏为中国戏曲史、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广昌孟戏已得到我国戏曲、音乐界广泛认可,并收录于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

来源:文化江西

责任编辑:陈相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