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汉纪五》(八)

 liuhuirong 2019-02-22

读《资治通鉴·汉纪五》

(八)


  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天子仪仗)在前,属车(跟随车辆)在后,吉行(平时)日五十里,师(军队出征)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我先跑去哪儿)于是还其马,与道里(交通费)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接受贡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

半民:汉孝文帝的确是个身居高位却能够克勤克俭,不任性纵欲的皇帝,这一点很难得。这和汉文帝的个人品质有很大关系,也和汉初全国主流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氛围有很大关系。这种“与民休息”的不扰民的治国理念,既是对秦、先秦几百年的动荡征伐的自觉地“反省”,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必须。应该说,不仅汉文帝、高祖、吕后包括汉惠帝,萧何、曹参都是这一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他们都为“文景之治”这个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帝既施惠天下,诸侯(汉之诸王)、四夷(四方少数民族部落)远近欢洽(和朝廷关系融洽和谐)。乃(才)(表彰)(代国扶持刘恒上位的功臣)来功,封宋昌为壮武侯。

半民:先天下而后自我,有说服力,也是文帝“节欲”修养的体现,其实纵观汉文帝一生都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战战兢兢”的心态下执政。而心生敬畏的执政者一般是不可能做出无法无天的“出格”之事的,做人也要如此。
  帝益明习国家事(刘恒对国家事务越来越熟悉了)。朝(上朝时候)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判决案件)几何?勃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国家钱粮收入支出多少)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惶愧(惶恐惭愧),汗出沾背。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有主持这项事务的专门机构)者。上曰:主者谓谁(谁主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主持决狱的官府,九卿之一);问钱谷,责(问责)治粟内史(主持钱粮的机构及官员,九卿之一)上曰:(如果事各有主)各有主者,而君(丞相干啥)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陛下不知其驽下(我水平低),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辅佐)天子,理(理清)阴阳,顺(顺应)四时;下遂万物之宜(使万物各得其所);外(对外安抚外夷诸侯)镇抚四夷诸侯;内(对内使百姓亲附朝廷)亲附百姓,使(使各级官员做好各自职责)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责备)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你怎么不告诉我)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在其位不知其政)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事后一段时间过去了)之,人或说曰勃: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久之,即祸及身(功高位尊,时间太长,就会有危险了)矣。勃亦自危,乃谢病,请归相印(辞职),上许之。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左丞相平专为丞相。

半民:周勃本就是将军,让他理政,就是让一条水里的鱼长着翅膀在空中翱翔,是勉为其难的事。再者,一个军功很高,扶持天子上位的军人还握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哪个皇帝会觉得心安呢?功成身退,两相得宜,算是最美满的结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