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孝文皇帝中 前三年甲子,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半民:汉文帝前元三年。连续两个月的月底出现日食。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诏曰:“前(先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有的虽然辞别还没走成)。丞相,朕之所重(倚重的),其为朕率(做表率)列侯之国!” 半民:表面上是尊重周勃,其实是赶他出都就国。 十二月,免丞相勃,遣(打发)就国。乙亥,以太尉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半民:把太尉的职责归到丞相的职责之下。这就是将原来并列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权归并,而撤出掌握军权的太尉,就是在削夺大臣掌军的权力。使军人从属于丞相的文职官员管理,就是和平时期建立文人为主导的政府。免去并赶走周勃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夏,四月,城阳景王章薨。 半民:刘章的谥号,当年的“将种”。 初,赵王敖献美人于高祖,得幸(被宠幸),有娠(怀孕)。及贯高(贯高谋刺刘邦,牵连赵王张敖)事发,美人亦坐系(被连累,囚禁在)河内。美人母弟赵兼(人名,美人弟)因(请托)辟阳侯审食其言(带话)吕后,吕后妒(吕后善妒,所托非人),弗肯白(不肯说情)。美人已生子,恚(音:会,愤怒),即自杀。吏奉其子诣上,上悔,名之曰长,令吕后母之(抚养),而葬其母真定。后封长为淮南王。 半民:淮南王刘长的来历。应该说淮南王刘长母亲自杀,吕后的责任远大于审食其,审食其是没有发言权甚至决定权的。审食其的被杀是冤枉的。而淮南王报仇不报真凶,而锤杀审食其,是其愚钝无知与骄纵蛮横。 淮南王蚤(早)失母,常附(依附)吕后,故孝惠、吕后时得无患(没有像刘如意等一样受到迫害);而常心怨(怨恨审食其)辟阳侯,以为不强(认为他没有积极争取)争之于吕后,使其母恨而死也。及帝即位,淮南王自以最亲(文帝的兄弟),骄蹇(骄傲蛮横,不守规矩),数不奉法;上常宽假(从宽处理)之。是岁,入朝,从上(跟着文帝在上林苑打猎)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直喊大哥,不称皇上)。王有材力,能扛鼎。乃往见辟阳侯,自袖铁椎椎(锤击)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割脖子)之;驰走阙下,肉袒谢罪(投案自首)。帝伤其志(可怜他是为了母亲)为亲,故赦(宽赦)弗治。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忌惮)淮南王。淮南王以此(因为文帝的宽纵),归国益骄恣,出入称警跸(音:必,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称制(这是天子的专用)拟于天子。袁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上不听。 半民:君子防微杜渐,是因为大事情往往是发端于细小的事情,正是因为很多小事情“不奉法”,才有了上林苑围猎的与帝同乘、直呼大兄,才有了不分青红皂白的锤杀王侯,这已是公然的犯罪,却依然受到文帝的原谅。而不加惩戒的无原则的“宽宏原谅”。使他更加的不法,连太后、太子、诸大臣都忌惮,回国后当然会不可一世,警跸称制这样的僭越行为是当然的啦。终于发展到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这是何等的无法无天,竟然文帝还能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而这样的无法无天又不被惩处的人,只有天处理了,刘长在谪徙蜀郡的路上绝食而死。 刘长的结局,汉文帝要负最大的责任,太过宽容,没有了原则和底线。后世父母之溺爱子女而“害”之者不在少数,应从中诫! |
|
来自: liuhuirong > 《徐州老师读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