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肌核素显像原理

 snow__white 2019-02-22
​1.原理
心肌灌注显像药物为99mTc-MIBI(甲氧基异丁基异氰),静脉注射后流经冠脉到达心肌,被心肌细胞摄取。心肌细胞摄取的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关系,据此可以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心肌灌注显像又可分为静息显像和负荷显像。前者是在安静状况下的心肌显像,而后者是在给予心脏一定“负荷”下的显像。其又可分为药物负荷显像和运动负荷显像。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通过“观察”局部心肌供血情况来诊断冠心病、指导治疗和疗效评价。心肌灌注显像和CTA(CT冠脉成像)均可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均是无创性心脏检查。但他们各自检查的原理不同,“目标”不同,且各有自己的优势。如果说心肌好比“一方水田”,血液是水,那么冠脉正是引水入田的“水渠”。CTA或冠脉造影的目标是冠脉,是检查冠脉内有无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关注的是“水渠”的通畅与否。心肌灌注显像的目标是心肌,是了解心肌有无缺血以及严重程度,关注点是“田里有无活水来”。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二者的检查结果是一致的,但也可少数“不匹配”。长时间的冠脉狭窄后,远端的心肌可以通过侧枝循环获得血供,会出现CTA异常,而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相反,一些供应心肌的细小血管病变,虽然冠脉主干通畅,但患者会有心肌缺血症状,临床上称之为“X综合征”,可表现为CTA正常,而心肌灌注显像局部血流减低。  
2.临床价值
心肌灌注显像的主要临床价值有三,即诊断冠心病、评价缺血心肌的存活性、评价冠脉再通的疗效。  现今许多医院都开展了狭窄冠脉的介入治疗,成功挽救了许许多多濒临“死亡”的心肌,解除了患者心梗或再次心梗的危险,能有效避免心源性猝死。但是,冠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术”的前提是缺血心肌具有活性,判断心肌是否存活是核素检查的独特优势。  静息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初步判断缺血心肌的存活性,即当静息或负荷心肌显像局部放射性减低而无缺损,提示局部心肌有活性,如静息与负荷显像局部心肌均为放射性缺损,则提示心肌严重缺血或无活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