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1杯酒,竟是湿气的天敌?温肾益气,健脾祛湿,29万人收藏

 昵称37375912 2019-02-22

中医常道:湿气不除,百病生!很多人知道自己有湿气,也用了一些方法祛湿,但总是不见效,甚至越来越严重,其实这都是没有分清湿寒和湿热导致的。今天就来教教大家如何区分自己是湿寒还是湿热类型,以及如何在家调理湿气。

那么,湿寒和湿热要怎么区分呢?

主要可以看三个地方:看脸色、看口部、看全身。

1、湿寒体质

脸色:面部易出油,面色暗淡苍白,眼部浮肿。

口部:口黏发甜,食欲不振。

全身:浑身沉重、头重涨闷、起床时还有痰多的现象。冬天手脚冰凉。

2、湿热体质

脸色:易出油、易长痘、生粉刺。

口部:口苦、口干、容易口臭。

全身:全身粘滞不爽、手脚出汗、体味较大、怕热。

小小1杯酒,祛湿是高手!

1、冬黄酒

【配方】天冬、麦冬各120克,怀生地黄、熟地黄各250克,人参、白茯苓、枸杞子各60克,砂仁21克,木香15克,沉香9克,白酒15000毫升。

【制法】将前10味共制为粗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加盖,浸泡3日后,用文火再隔水煮半小时,以酒色转黑为宜。密封,再继续浸泡1~2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滋阴益气,理气和中。对于气血不足、湿气过重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附记】引自《医便》。如有热象,可去木香,人参减半。忌食萝卜、葱、蒜。

2、白术酒

【配方】党参30g,炒白术、茯苓各20g,炙甘草10g,白酒500mL。

【制法】将上药共研为粗末,纱布袋装,扎口,置容器中,白酒浸泡。7日后取出药袋,压榨取液,将榨取液与药酒混合,静置,过滤后装瓶备用。

【功效】补气健脾。

【附记】引自《和剂局方》。本方原为汤剂,为气虚之祖方。今改用酒剂,验之临床,效果甚佳。对一般脾胃气虚的人,可以长期服用,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忌服。

3、芋川酒

【配方】牛膝、山芋、川芎各90g,制附子、巴戟天、五味子、黄芪、山茱萸、人参各60g,五加皮、生姜、防风、肉苁蓉各75g,肉桂、茵芋、生地黄、磁石(醋煅碎)各30g,蜀椒(去目闭口,炒出汗)15g,白酒5000mL。

【制法】将前十八味加工使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7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温肾益气,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附记】引自《圣济总录》。

4、五味子酒

【配方】九香虫、五味子、肉豆蔻各30g,党参20g,白酒1000mL。

【制法】将前四味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摇动数下,浸泡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附记】引自《药酒汇编》。

中药一碗汤,祛湿响当当!

【方名】知坤清食饮

【成分】薏苡仁、茯苓、芡实、白扁豆、鸡内金、桔梗、肉桂、藿香、百合、莲子等24味中药材。

【 制法】 搭配在一起,熬制成膏,日饮2次,能有效祛除湿气,有助于改善湿气引起的脾胃失调、舌苔厚腻、咳嗽痰多、食欲不振、肥胖等。

【功效】薏苡仁、茯苓、芡实等具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鸡内金主要解决脾虚,胃弱,本草纲目说鸡之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湿。桔梗:宣肺,利咽,祛痰。解决肺弱,胸口闷的问题。藿香具有化湿醒脾,辟秽和中的作用,其中的“化湿”效果很不错。有助于改善湿气引起的脾胃失调、舌苔厚腻、咳嗽痰多、食欲不振、肥胖等。

【附记】已在国家食药监局备案,现今足不出户即可收到。

日常祛湿小妙招

1、用姜汁发汗:

食用热辣辣的姜汁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生姜不仅仅可以起到祛湿的效果,还有健脾护胃的作用。虽然说姜的味道有些重,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体内湿气排出来。此外,如果不喜欢这种味道也可以放一些红糖调味。

2、运动出汗:

有调查结果显示,适量运动出汗是可以去除湿气的。但是,湿气比较重的人在夏天的时候不宜开空调,只有多运动,身体才可以将体内湿气排出来。

3、保持均衡饮食:

湿气比较重的人平时需要多注意一下饮食,少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