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给玩手机竟以死相逼,孩子过火行为背后,却是不会说“不”的父母

 长沙7喜 2019-02-22

      2018年9月,上海一名14岁女孩被发现在家附近的一河道内溺亡,在这之前女孩已经离家出走20多个小时。

       事发前一天晚上,51岁的张先生与正在上初二的14岁女儿小Y起了争执,因为女儿一直玩手机,父亲提醒女儿早点睡觉,小Y却丝毫没有放下手机的意思,张先生实在受不了了就说了几句重话:“别再玩手机了,再玩就把你手机砸了!”

       没想到情绪激动的女儿却冲过来,和父亲动了手,被动的张先生也没有打孩子,只是抬了一下女儿的下巴:“我是你爸爸呀...” ,女儿却说:“你把我掐死算了!”随后女儿便离家出走……,20小时后噩耗传来。

       张先生万万没想到,从前乖巧懂事的女儿,为啥这次反应会这么大。张先生说自己只是一个送奶工,家里条件不好,夫妻两人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尽可能满足她的愿望,却不曾想,只因为责备了两句,孩子就跳河轻生。

      张先生的经历很极端,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父母却有类似的困惑:当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

       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完整”的教育,必须让他们经历心理上的痛苦、克制、忍耐。

       这就要父母学会对孩子说“不”,有些家长不是不愿意说,而是嫌麻烦,孩子要的也不多,他不高兴哭闹哄起来太麻烦。然而,父母可能想不到,如果你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再开始对孩子说“不”,那个时候,他不会再哭闹、再打滚。他们可能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以跳楼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时候他们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

1、3—5岁是关键期

       3-5岁是孩子最任性的时候。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

      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2、别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看场所和环境,最后选择你和孩子独处的时候,而不要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面前。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大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

       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你要面子,孩子也要面子,冷静地告诉他“不可以”,然后回家教育,以免孩子因为怕丢面子和你争执不下。

3、温柔地陪伴和坚持

       在你初次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孩子通常不会接受,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4、不说话就是态度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千万不要进行语言的回应,如果你一张口,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事情有商量,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你就范。记住这个时候要保持沉默,你不说话,就是在表明态度,孩子就会体会到“这事儿没商量”,哭一会儿也就作罢了。这种方式,其实就是用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你要心软,胜利的就是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