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唐人七律之冠”的《登高》真是永远无法超越的格律样板吗?

 wuzhi9 2019-02-22

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的任何人任何作品都具有时代局限性,过去、现在、将来如此。历史发展雄辩地证明了世袭地位、顶峰论终会被历史前进的车轮碾压的粉身碎骨!古代至高无上的皇帝世袭地位不是都一个个倒台了吗?古代穿古装,坐马车不是已被当今的现代化时装和高新交通工具替代了吗?过去的茅舍土房不是已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替代了吗?林彪的“顶峰论”不也在内蒙古荒野里终结了吗?“铁饭碗”不是已随改革的深入而被砸碎了吗?律绝和律诗体裁形式领域也不例外。断言《登高》永远不能超越,是“顶峰论”在格律诗体裁领域的翻版,是故步自封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倒退,是崇古复古主义者的伪科学谬论!

诗圣《登高》的艺术造诣,长期炒作,达到了“不可超越”的至高无上神话地位,恕我不再跟风炒作鼓吹了!因为吹得越高,摔得越重,历史事例还少吗?

现实主义思想性,丰富凝练的酌词炼句及工稳对仗是《登高》的艺术成就,是值得后人敬仰和借鉴的。但在律诗体裁形式上也不可能不受时代局限,而完美到“不可超越”的神话地步。例如:

无边落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对仗平仄工稳不用多说,但就“落木”和“落叶”与“萧萧下”,何者搭配更恰当呢?真的无可超越了吗?黑体标示处是公认的“三平中”宽格,难道今人正格“无可超越”古人宽格吗?

风急天高猿啸哀,

平仄平平仄平

渚清沙鸟飞回。

平平平仄仄平平

第一句孤仄,和第二句三平首,只能是公认的“宽格”,而非正格,难道古人宽格比今人正格“优秀”到“不可超越”的神话地位了吗?结论不言而喻!

“回”,通徊,古文通假字。难道今人也无可超越而效仿古人普及错别字而“不可超越”?甚至让小学生也以错别字为“不可超越”的“典范”来效仿?句中“白”与“回”有“挤韵”之嫌,也是今人“无可超越”的“优秀之处吗?如果出于名不见经传的草民之手,不知又有多少人口诛笔伐了!且“白”是古入声字,难道今人也让中小学生,抛弃现代汉语拼音四声声调,像古人那样用另一个读音相近的汉字,考注音不成吗?

“急”、“白”、“浊”为古入声字,难道让中小学生也返古学古代小孩子那样“不可超越”地使用入声字或方言朗诵或考试古诗注音吗?答案应该是多为后代将来规范普通话求职多想想吧!不要再用“不可超越”论毒害中国下一代了!在创新方面,中国落后世界许多年,何也?难道还要恶性循环下去吗?难道让今人都返古穿古装,坐马车,说古话为语言规范吗?若如此中国后代不被国外笑掉大牙才怪呢!若今人“无可超越”古人,今人都一起追捧和神化古人的一切,哪有今天的飞机和卫星上天呢?古韵宽格和新韵正格不是也同理可证吗?

艰难苦恨繁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酒杯。

平仄平平仄仄平

——黑体标示处是孤仄“宽格,难道宽格反倒比正格“优秀”而今人“不可超越”吗!“浊”是古入声字,难道让中小学生规范朗诵,或在考诗句注音的试卷上,标为上声或去声,或像古人用另外一个相近的汉字,来注音不成吗?

再看今人对仗真的没有超越《登高》对仗的吗?

天连五岭银锄落,

平平仄仄平平仄

地动三河铁臂摇。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下句平仄相反,词性相同,句式结构相同,没有出现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等诗家公认的格律诗大忌,也不是三平中,三仄中,三平首,三仄首等公认宽格,体裁形式上完全符合启功先生“平仄杆”及“两两交替”的“马蹄韵”用字组句原理,堪称今韵正格对仗!事实胜于雄辩,难道今人正格对仗真就“不能超越”古人宽格对仗吗吗?

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旧事物终会被新事物替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古诗作也不可能不受时代局限而永远“不可超越”!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辩证法,过去、现在、将来如此!在平仄押韵规则不断完善的当今时代,《登高》在律诗体裁形式上只能是古人效仿典范,而非今人“不可超越”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