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潜岳修省 2019-02-22

植物随处可见,并且容易获得,如果能够合理搭配,还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即便生存环境十分严酷,你也能从大自然手中获得可供生存的食物。但是食用植物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避免意外中毒,只能食用你认识的可以吃的植物。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国内的一些户外可食用植物。

名字:乌毛蕨

学名:Blechnum orientale

科属:蕨科乌毛蕨属

说明:乌毛蕨是乌毛蕨属的一种植物,生长于海拔100-1300米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也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或溪沟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日本至波里尼西亚。乌毛蕨无污染、无公害、可食用。其形态优美,具有苏铁之风韵,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

食用部位:乌毛蕨卷曲的幼芽及紫红色的新叶都可以食用

食用方法:先以沸水烫过后再进行烹调,也可以烫熟,捞起,晒干后,腌渍成咸菜或者蕨干

药用功能:可用于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的功效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车前草(又名: 地衣,蛤蟆衣,牛舌草)

学名:Plantago asiatica L

科属:车前科车前属

说明:车前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根茎短,稍粗。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宽卵形至宽椭圆形。花序3-10个,直立或弓曲上升;花序梗有纵条纹,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苞片狭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花具短梗;花萼长2-3毫米,萼片先端钝圆或钝尖,龙骨突不延至顶端,前对萼片椭圆形。 花冠白色,无毛,冠筒与萼片约等长。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与花柱明显外伸,花药卵状椭圆形。胚珠7-15(-18)。蒴果纺锤状卵形、卵球形或圆锥状卵形。种子5-6(-12),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子叶背腹向排列。花期4-8月,果期6-9月。产中国多省地。生于草地、沟边、河岸湿地、田边、路旁或村边空旷处,海拔3-3200米。朝鲜、俄罗斯(远东)、日本、尼泊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全草可药用。

食用部位:嫩叶可食,全草,种子都可以入药

食用方法:洗干净后先用开水烫软,在冷水中浸泡2小时后再炒食,做汤或者凉拌,做面或者做饺子馅都很好吃

药用功能:味甘,性寒,有利尿,热,止咳的功效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茭笋(又名:茭白)

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科属:禾本科菰属

说明:茭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三好即茭白、春芽、野鸭蛋),自古流传至今。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

食用部位:膨大茎秆与种子可食,膨大茎秆也可入药

食用方法:种子(菰米)可以煮粥,茎秆茭白可以炒食或者凉拌

药用功能:性寒,有清热解毒,利二便,目赤,淋热等功效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婆婆纳(又名: 卵子草,双肾草)

学名:Veronica didyma Tenore

科属:玄参科酢婆婆纳属

说明:婆婆纳是一种车前草科植物。中国各地普遍野生;欧洲及亚洲温带、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有短柔毛。有蓝、白、粉三种颜色。茎自基部分枝,下部匍匐地面。三角状圆形或近圆形的叶子在茎下部对生,上部互生,边缘有圆齿。早春开紫红色小花,单生于苞腋。果期3-5月。喜光,耐半阴,忌冬季湿涝。

食用部位:嫩叶可食,全草入药

食用方法:采集嫩叶先用热水焯熟,在冷水中浸泡2小时后凉拌食用

药用功能:性凉,有凉血清热,消肿解毒,补肾强腰的功效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白色鸡蛋花

学名: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科属:夹竹桃科鸡蛋花属

说明:鸡蛋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原产美洲,中国已引种栽培。

在中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被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其树形美观,奇形怪状,全株茎干含有乳汁,在温室栽培时冬季会落叶,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现,但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强的观赏性。

食用部位:

食用方法:晒干后泡茶饮用

药用功能:解毒润肺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勾儿茶(又名:鼠李科)

学名:Berchemia sinica Schneid

科属:勾儿茶属

说明:藤状或攀援灌木,高达5米:幼枝无毛,老枝黄褐色,平滑无毛。叶纸质至厚纸质,互生或在短枝顶端簇生,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3-6厘米,宽1.6-3.5厘米,顶端圆形或钝,常有小尖头,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仅脉腋被疏微毛,侧脉每边8-10条;叶柄纤细,长1.2-2.6厘米,带红色,无毛。花芽卵球形,顶端短锐尖或钝;花黄色或淡绿色,单生或数个簇生,无或有短总花梗,在侧枝项端排成具短分枝的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无毛,长达10厘米,分枝长达5厘米,有时为腋生的短总状花序;花梗长2毫米。核果圆柱形,长5-9毫米,直径2.5-3毫米,基部稍宽,有皿状的宿存花盘,成熟时紫红色或黑色;果梗长3毫米。花期6-8月,果期翌年5-6月。本种具顶生窄聚伞状圆锥花序,叶顶端圆形或钝,叶柄细长,簇生于短枝上,与本属其它的种容易区别。前人曾将采自湖北长乐(今五峰县)的标本(Wilson 3385)引证于不向的种,但从模式标本照片中可以看出,该植物与本种的特征相同,应属于本种。

食用部分:果实,紫黑色为成熟后果实,味甜,红色青色果实为青涩

食用方法:成熟后可直接食用

药效功能:用于心肝血虚的心烦、失眠、多梦、惊悸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土人参(又名:假人参,参子叶,波世兰,土高丽参)

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科属:马齿苋科土人参属

说明: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茎叶柔软多汁,叶互生,倒卵状披针形,春末至秋季开花,圆锥花序腋生出或顶生,花粉红色,梗细长,花瓣五片,蒴果球形,内藏种子.分布底海拔山野,荒地,庭院以及其他有人烟的地方。

食用部位:嫩茎,主根

食用方法:腌渍食用,直接炒食或者煮汤

药效功能:具有利尿效果;茎叶鲜品捣烂后,则可外敷肿毒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马齿苋

学名: portulaca pilosa L

科属:马齿苋属马齿苋科

说明:一至两年生草本,茎具多数分枝,匍匐地面,全株肉质性.分布在向阳的地方以及河边,有时也成片长在野外路边,屋顶上。

食用部位:幼苗

食用方法:可以炒食或拌调味料吃,茎叶蒸熟后可以拌蚝油,豆瓣酱等食用,也可以腌渍成咸菜

药用功能:其茎叶煎水服,可以治疗痢疾;鲜品捣烂,可外敷疮疖,肿毒等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野柿

学名:Diospyros kaki Thunb. var. silvestris Makino

科属:柿科柿属

说明:野柿为柿科柿属下的落叶大乔木。小枝及叶柄常密被黄褐色柔毛,叶较栽培柿树的叶小,叶片下面的毛较多,花较小,果亦较小,直径约2-5厘米。产于中国中、南部。生于山地自然林或次生林中,或在山坡灌丛中,垂直分布约达1600米。未成熟柿子用于提取柿漆。果脱涩后可食,亦有在树上自然脱涩的。木材用途同于柿树。

食用部位:果实

食用方法:直接食用

药用功能:良好的清热和润肠作用,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天然的保健食品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名字:毛栗子(又名板栗、毛栗、凤栗、栗果等 )

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

科属:科栗属

说明:毛栗子 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泰山一带都盛产毛栗子.个大、肉厚、味甜,是栗中上品。

食用方法:主要是糖炒、蒸煮、果酱为主,主要菜有板栗烧鸡

食用部位:种仁

药用功能:毛栗子营养丰富,有健脾补肝的功效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野外生存指南之那些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