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钢琴引发的灭门血案,跳广场舞的要当心了

 柳家李红 2019-02-22

马上开学了,这新年气氛还没过,波叔就遇上了另外一种闹心事——邻居家的半夜琴声。

一方面庆幸邻居家的熊孩子练得是钢琴,还好不是小提琴,另一方面实在是听着难受,琴声优雅也就罢了,反反复复总是重复那么几段......

小菠菜可能不知道,在日本,曾发生过一起极端案件。 

1974年8月28日,日本33岁女主人八重子和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4岁,在家被人乱刀捅死,男主人奥村则因上班躲过一劫。

凶手便是住在奥村一家楼上的邻居,大浜松三,46岁。

奥村家所住公寓

多大仇多大怨啊,能让一个人萌生屠门的年头儿?

只因无法忍受奥村家练钢琴的声音。

很多家庭都对孩子的培养十分上心,希望孩子多才多艺,赢在起跑线上,学习乐器自然成为陶冶孩子性情,提升气质的优选方式之一。

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奥村一家来说,早有这种「觉悟」。

为了让两位女儿在音乐上有所造诣,妻子八重子日夜督促孩子练琴。

碰巧,住在楼上的邻居大浜,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但同时他还是一个生来神经敏感的人,尤其无法忍受噪音。他甚至连连妻子洗澡时发出的水声都无法忍受,更别提日夜听到练琴声。

当然,大浜也不是一开始就偏激到要报复,他也尝试过沟通协商,几次登门拜访,向奥村一家提出抗议。

可惜,沟通无果。

在生性敏感的他看来,自己已经多次提醒,对方却无动于衷,不肯做出任何让步,那就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了。

这一天,奥村家的长女又在练琴,因为入夏的原因,天气尤其闷热 ,家家户户都开窗透凉,钢琴声的穿透性变得更强。

一怒之下,大浜抄起刀,闯进奥村家,先后杀死了奥村长女、小女儿以及妻子八重子。

被杀害的八重子和两个女儿

事后,大浜还留下一张便条:

给你们造成了麻烦,说声对不起。搬来的时候你们也没有打招呼,却做出这样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这是(考虑对方)感受的问题。(我是)人,本来并不想变成杀人狂魔的。

两天后他便向警方自首,请求法院判处自己死刑。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宁愿去死,也不要忍受这钢琴声。

1977年,东京高等法院判处死刑。

此后,大浜事件成为日本一宗著名的社会案件,日本直接出台了一系列噪音扰民的相关法律。例如:

1979年,日本发布了《卡拉OK噪音管制条令》,在住宅区深夜唱卡拉OK,成了违法行为。

大浜事件不但在日本引发深刻反思,还被韩国推理小说家金圣钟提供了灵感,创作了小说《钢琴杀人事件》。

然而再深刻的反思也只是「马后炮」,悲剧已酿成,唯有痛饮苦酒。

德国环境部曾对柏林地区的1700名居民进行过调查,发现,

那些在夜间睡眠时,周围环境噪音超过55分贝的居民,其患上高血压的风险,要比那些睡眠环境噪音在50分贝以下的居民,高出一倍。

而噪音危害的风险再上一层就是「疾病」,比如引起睡眠失调、心血管疾病等,最可怕的等级便是噪音引发的「死亡」。

我国网友,谈及邻里间的噪音扰民,都有话说。

房屋搞装修的对门邻居,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楼上学乐器的小孩……邻里关系那点事,谁没碰到过?旁边挨着坑爹的邻居,极力吐槽都不够。

网友八年前的小丫头:

朋友小区里有个学吹号的孩纸,每次站在阳台上吹号左邻右舍都能听见,孩纸偏偏没音乐细胞吹来吹去都没进步,有天周末早上六七点开始吹,有邻居可能实在受不了在小区里大吼,“吹,吹,吹,再吹下去泰坦尼都沉了!”说打那以后就很少听见孩纸吹号了。

网友最爱王老虎:

我家右边邻居孩子天天练钢琴,吵得人心烦意乱,好不容易上大学不怎么弹了,然后楼下两口子退休了,退休之后的生活非常丰富,男的吹喇叭笛子,女的杨琴钢琴,有时候还唱几嗓子...我都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网友雾霾无处不在:

有一段时间在家养身体每天早晨七点开始到十点,楼上就有一个女人开始穿着高跟鞋,在屋子里头来来回回的走,拉桌子拉凳子,每天如此,最后受不了上楼,留了一张纸条希望在家里能够不要穿高跟鞋,拉桌椅的声音不要过于频繁在门口,还是没有作用,后来也敲门给楼上提醒过,有几次实在是忍无可忍,真的都想上楼给他家点把火。

但也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如此消极,善于沟通,懂得相互理解的邻里,还是能愉快相处的。

网友用户6095580159547:

我儿子是学架子鼓的,本身我也知道这个很扰民,但有啥法娃娃学都学了。我们三楼阳台专门做了隔音的地台再把鼓放在上面,就是这样也多少有些噪音。到楼下跟邻居说了下对方很好说可以理解,我们一般是娃娃放学就回家练鼓,最多半小时。每天都是定时下午4:30或5:30练,过了下午6点都不练了。

前年楼下孩子高考,我儿子也要架子鼓比赛。但为了不打扰楼下哥哥复习我们停了一星期没练鼓。本想给娃娃找个做鼓房的地方,但苦于总没有合适的地方,娃娃学了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了。现在力气越来越大,准备年后给他买套静音垫用了,还是一句话大家相互理解有什么多沟通。

网友koala210732987:

我家楼上的小男孩从萌娃一个一直练到钢琴十级,我们家人都是这么忍耐下来了,相熟的邻居,真的不好意思开口说噪音的事,好在小盆友练的越来越好,我们在家听的也是比较愉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噪音治理规定不妨看看。

美国:「皮毛法律」治噪音

在美国社区,每一个业主都须避免在自己的土地或房产上进行「不合理」的侵扰附近土地使用或享受的活动(例如邻居家的生活受到烟味、嘈杂声的打扰)。

小麻烦也须有相应的法律管辖,美国人称此类为「皮毛法律」。

日本:消除噪声靠「自律」

日本的《环境基本法》对噪音有明文限制:

疗养部门和社会福利设施集中的地方,噪音白天在50分贝以下,夜里不能超过40分贝;市民居住区白天55分贝,夜里45分贝以下;住宅和商业、工业混合区域白天60分贝,夜里50分贝以下。达不到标准,有关部门会加以治理。

日本人在生活中处处都小心翼翼,生怕给别人添麻烦。白天很少见人影,也几乎看不到他们在院子里聊天。晚上一家人看电视,很少能听见电视声或者说话的声音。

城铁车站非常热闹,但很少电车鸣笛。电车穿过小区,只有邻近铁路的人能听到,并没有达到吵闹的地步。

高速公路上平时汽车川流不息,但声音并不算大,很少听到汽车司机摁喇叭。

瑞典:深夜不准用吸尘器

大多数瑞典居民小区规定晚上9时以后不准使用吸尘器,晚上10时后不准使用洗衣机。

这样的规定不是法令,而是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而被人们广泛接受。

闹得太出格,会被其他邻居告到小区物业管理处;屡教不改的,很有可能被房东请出大门。

临近周末的时候,在瑞典的许多居民小区里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业主留言:

各位邻居,我们将于今晚在家中宴请宾客,届时会有较高的声响,希望各位原谅。

在瑞典,标准公寓配置的窗户都是3层玻璃,隔音效果十分突出。一些距离主要街道较近的小区,市政管理部门规定要给居民安装4层玻璃。

中国人处世,万事皆以「一团和气」为准。特别是街坊邻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假如遇到分歧矛盾,关系当然不宜闹太僵,那如何处理为好?

波叔建议: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身不要制造噪音,这是第一步。

总不能你自己成天在家锣鼓喧天,却要求别人对你一味包容。

二、若是感觉自己被噪音骚扰,应以沟通反馈为主,不走极端。

国人交际通常重「礼」,碰上嘈杂的邻居,如果觉得直接开口伤情面,可以带些小礼品上门拜访,闲聊拉感情时婉转表明自己的需求,既不让对方难堪,又能获得对方的理解,还能拉近邻里感情,一举两得。

三、要是多次沟通无果,那只能说你碰到的是根本不讲理的邻居,可以报警或找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节,如果未得到解决,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六条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碰上烦人的邻居,权当是种历练,这也是考验一个人情商的时刻。

沟通是门艺术,而且非常实用,沟通得好能省去不少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