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解: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

 资源868 2019-02-22

【题目】

下列古代中国灌溉工具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  ②戽斗

③翻车  ④风力水车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③①④②

【解析】

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戽斗发明于汉代;翻车发明于汉代,三国时马钧加以完善;风力水车发明于明清时期。故选A。

答案A

1.桔槔

 


桔槔俗称“吊杆”“称杆”,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

它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这种简单的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

2.戽斗

戽斗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发明于汉代

3.翻车

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既可灌溉,亦可排涝

4.高转筒车

高转筒车是古代中国农用工具,筒车的一种,属于提水机械。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高转筒车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巧妙地运用了水力,节省了劳动力。隋唐五代在长江流域应用

5.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是利用水流冲击水轮转动的农业灌溉机械。筒车一般要安装在有流水的河边上,且挖有地槽,被引入地槽的急流推动水轮不停转动,从而将地槽里的水通过水轮上的木筒或竹筒提升到高处,最终流进农田进行灌溉。筒车是靠激流冲击来实现自动运转的,所以筒车的使用受到一定地形限制

6.水转翻车

旧时中国水利灌溉农具,流行于中国宋代大部分地区。即使用水流驱动水车轮旋转起来。水转翻车的最大好处为省力。因它利用的是自然界的力量,人力、畜力可以用作其它生产活动。且此法输水灌溉可日夜不息,方便之处又在人踏翻车之上。但是这个方法一旦水势太强,容易使龙骨板破裂不堪使用

7.风力水车

明清时期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工作机的构造与龙骨水车相同。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类提水机械用于太湖流域排水,有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