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探究宇宙﹙2﹚

 梦想童年594 2019-02-22

宇宙中一切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中既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那么,又是哪几种作用力推动天体运动的呢?第一种作用力是上一篇探究宇宙﹙1﹚讨论的宇宙全部恒星的热的总能量推动星系相互散开的散开力。

现在讨论第二种作用力:物质的引力。引力是自然界物质自有的,是牛顿研究发现的,他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将其称为万有引力,这是他从一个苹果落地的现象入手研究,进而抓住并阐明了自然界物质自有引力的内在规律,即事物的本质。

请看牛顿研究发现引力的经过:1666年伦敦流行瘟疫,牛顿为了躲避瘟疫,回到了他的老家林肯郡,住在他的母亲的农场里。深秋的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的条凳上,思考着月亮和星星运动的作用力问题。忽然一个成熟的苹果落在他的头上,他对此感到惊奇!他想苹果从树上掉下时,为什么不斜掉、不向高处升、也不向横的方向飞呢?他把这个现象结合月亮运动思考,月亮是不是也象苹果落向地面一样的原理落向地球呢?有可能是因为月亮下落的弧线远离地表,就使得月亮环绕着地球运行呢!由此他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每个天体的质量除以两个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即引力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

 不妨看一看物质构成的天体相互之间吸引碰撞堆积合并的事实;透过质量小的天体被质量大的天体吸引,落入质量大的天体,进而堆积合并的证据举例如下:

一、地球吸引陨石和小行星:1908年,一颗直径约25米的小行星落入西伯利亚通古斯。

二、太阳吸引彗星:201176日,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拍摄到一颗彗星飞向太阳,当撞入太阳表面15分钟便融化被火焰湮没。

三、银河系中心吸引尘埃氢云:1963年,奥尔特观测到位于银道面上方的尘埃氢云向银河系沉落,发现了银河系吸引物质的直接证据。

四、星系与星系相互吸引合并: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星系与星系相互吸引合并的图片就是证据。

可见,自然界的物质自有引力。由于引力与天体质量成正比;与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导致两个甚至多个天体相互吸引碰撞堆积合并;其中多数是质量小的天体被质量大的天体吸引,落入质量大的天体堆积合并。

某一天体系统,其中心的吸引力可以通达星团或恒星传递到系统外围,使得整个系统协调旋转。1932年,兹威基由于不了解星系中心的吸引力,可通过星团或恒星传递到星系外围,使得星系外围的物质绕着星系快速旋转甩不掉,即猜测出宇宙暗物质。而现代仪器探测证实宇宙中没有暗物质,所谓暗物质一说纯属子虚乌有。现在人们不惜花费财力、物力、人力、智力,去探索、去强求宇宙中本来就没有的暗物质。事实明摆着,探索暗物质是无效的劳动,最终将一无所获。

以上所举实际例子,是人们亲眼所见;是现代仪器探测所见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碰撞堆积合并,即吸引力在宇宙空间起作用的事实。

以下讨论,揭开宇宙奥秘,有必要研究散开力在宇宙空间的作用

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取得成功之后,曾尽后半生精力,研究探索天体运动的初始动力,即第一推动力。面对宇宙奥秘,需要研究散开力在宇宙空间的作用。由于当时探测条件限制,他在当时没有关于恒星的热喷射带电粒子散开的最起码的数据资料,更不知道宇宙中有数量众多的恒星释放能量。因缺少资料他的研究结论是:“上帝设计并塑造了这完美的宇宙运动机制,且给予了一次动力,使它们运动起来。”而现代仪器的探测数据:否定了他的片面结论;确定了宇宙全部恒星的热的总能量推动星系相互散开的散开力,是促使天体运动的第一推动力。

散开力有以下事实根据,一、198931314日,太阳的热能量推动带电粒子散开,猛烈的冲击了加拿大魁北克省,损毁了供电设施;二、太阳的带电粒子向外运动,也就是太阳风向外运动把彗星上的尘埃和粒子吹出形成一条长长的彗尾;三、卫星和探空气球探测太阳粒子向外运动的速度为300700千米/秒之间,偶尔可达998千米/秒。

太阳的热就是能量;太阳的热能量推动带电粒子散开。同时,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约有2000多亿,而宇宙中现在己经观测到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约有500多亿,这500多亿星系中的恒星的热能量,不停的推动星系相互散开。换言之,宇宙全部恒星的热的总能量推动星系相互散开的散开力,主宰并支配着宇宙物质的散开运动。

热是能量的证据很多,比如:热可以做功的实例在人们身边就有很多,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经常利用热做功,瓦特看到水被烧热后,沸腾的水蒸气掀动水壶盖,即利用热气做功原理发明了蒸汽机,引起产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更何况:斯隆数字巡天的宇宙图像数据;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宇宙图像数据;空间飞船到太阳系所有行星及部分小行星探测的图像数据,提供了研究发现散开力的更多更有力的证据。

上世纪人们猜测的宇宙暗能量,其实质就是宇宙全部恒星的总能量。让事实说话,恒星的热就是能量,谁能从哪里找得出半点暗来?表明暗能量既没有事实证据,又不能自圆其说,因此暗能量的说法不成立。至所以猜想者不让事实说话,是因为他们心虚。

下面继续讨论,散开力和吸引力的共同作用:

我们1991年研究发现的散开力和牛顿1666年研究发现的吸引力,将这二种作用力结合运用,即可揭开天体运动奥秘。也将开辟全新的宇宙认知体系,让人类迈进理性时代。人们将从此结束面对宇宙物质运动的束手无策和胡乱猜测,有了以理性姿态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勇气与自信。

话再说回来,对于认识和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了解散开力和吸引力的共同作用极关重要,因为一个稳定的天体系统,它的散开力和吸引力必须相对稳定,也就是散开力和吸引力正好相互平衡才能保持稳定。比如:酸与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就稳定了;又如: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中和﹙反应﹚,生成新的原子就稳定了。

举例:太阳系就是一个稳定的天体系统。一是太阳高温喷射带电粒子顺自转离心力向外运动形成散开力,这种散开力顶托太阳吸引力,在赤道面形成散开力与吸引力相互平衡空间,行星、小行星、星际物质只有在这个平衡空间里才能存在。如果某一天体离开平衡空间,不是被太阳风吹出太阳系,就是被太阳的吸引力吸入本体而消失。二是太阳质量够大,吸引力够大,把行星、小行星、星际物质牢牢的吸引在周围,才不被太阳风吹走,就长期悬浮在太阳风中随着太阳的自转而绕转。由此形成稳定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银河系同样是一个稳定的天体系统,银心喷射带电粒子顺银心自转离心力向外运动的散开力,顶托银心吸引力,使2000多亿恒星免被银河系中心吸入。同时,银河系中心的强大吸引力牢牢吸住2000多亿恒星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形成稳定的旋涡星系。可见,稳定的天体系统是
散开力和吸引力相互平衡的杰作,是散开力和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旋涡星系是比较稳定的天体系统,旋涡星系约占宇宙星系总数的80%,椭圆星系约占17%,不规则星系约占3%。

下面看看散开力和吸引力,若是失去平衡出现的异常现象。

一看某空间散开力占主导地位,失去吸引力产生的现象:由于宇宙全部恒星不停的喷射带电粒子,而带电粒子又不停的散开,导致悬浮在磁场中的星系不停的散开。尽管每个星系中心的引力强大,同时星系中心的引力可通过星团与星团产生传递效应。但由于星系与星系相距太远,吸引力只能在星系内发挥作用,对相距遥远的其它星系失去吸引作用,造成星系之间只有带电粒子的散开力推动星系散开。哈勃1924年观测到距离银河系越远的星系,离开银河系的速度越快,就是星系在散开力的作用下快速的远去。

在研究发现散开力之前,由于人们对星系离开银河系远去的现象不清楚,勒梅特先猜出了一个宇宙大爆炸。接着,1940年至1948年伽莫夫、阿尔芬、赫尔曼等人,又猜了一个宇宙大爆炸理论。1980年至1984年古斯、林德、斯坦哈特、阿尔布雷切特等人,又猜了一个宇宙膨胀理论。然而,科学的理论要有实证才能成立。有关宇宙的研究理论属于自然科学,是科学理论必须要有事实证据。有些人先是随意猜测,过后又不检验,是热衷于唯心论的表现。总之,凡是拿不出事实,又拿不出证据的理论,是不能算数的。

二看某空间吸引力占主导地位,失去散开力产生的现象: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一颗G1229B的褐矮星,这颗褐矮星的质量约是太阳质量的7%,它的内热活动产生的热,促使火山喷发熔岩,就和地球上火山喷发的熔岩一样,喷发过后就泠却了。不像恒星那样火山连续喷发,喷出的熔岩覆盖星球表面,才可以喷射带电粒子产生散开力。褐矮星不同于恒星,它的星球表面是泠的,不喷射带电粒子,就没有散开力,只有吸引力。又由于它的质量约相当于70颗木星质量,具有超强吸引力;同时,它的周围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褐矮星构成星团,加上该空域没有散开力抵消及中合吸引力,超强吸引力显得更巨大无比,既使是光从附近通过也会弯曲,若光射入即消失。

再看太阳,它的带电粒子散开时,在太阳强大引力束缚作用下,被迫迂回到赤道面与自转离心力汇合,沿赤道面向外运动产生散开力顶托太阳引力,生成斥引平衡空间。太阳引力场呈圆球状,太阳位于圆球引力场的球心,太阳赤道面是斥引平衡空间。南太空和北太空是超强吸引力主宰的空域,证据已经有:太阳及日光层卫星拍摄到克鲁兹族彗星被超强吸引力吸引从南太空和北太空驰向太阳;1919年测定光线从太阳附近通过出现弯曲,也是被超强吸引力吸引造成的。

银河系中心和它的2000多亿恒星的星系风,顺着银道面与旋转的离心力一齐向外运动,顶托银心强大吸引力,形成斥引平衡的银盘。银河系中心的引力场呈圆球状,银河系中心位于圆球引力场的球心,银河系中心赤道面是斥引平衡空间。银河系中心的南北空间就是超强吸引力主宰的空域,其南北空间的超强吸引力吸引物质的证据有:1963年,奥尔特观测到位于银道面的上下两方尘埃氢云向银河系沉落。

如果将褐矮星G1229B的超强吸引力与银河系中心南北空间的超强吸引力对比,是小巫与大巫,褐矮星G1229B的超强吸引力就显得渺小了。

1783年米歇尔,1796年拉普拉斯分别提出:一颗恒星够大,密度够高,其引力巨大,可使任何物体都无法挣脱它的吸引。人们曾就引力巨大是以“引力崩溃物”称谓好还是以“黑洞”称谓好犹豫不决,1969惠勒干脆将恒星的坍缩物称为黑洞。克尔解释说黑洞与类星体有关,射线散发是物质穿过视界并消失于黑洞。霍金又提出奇异点和黑洞蒸发。

这几个人以上的猜测,是想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宇宙空间超强吸引力。然而,他们却不了解褐矮星G1229B的超强吸引力与银河系中心南北空间的超强吸引力对比,是小巫与大巫,褐矮星G1229B的超强吸引力显得多么渺小。同时,也没有弄清楚宇宙空间超强吸引力的分布取决于宇宙空间超大质量天体的分布。其结果:他们的猜测,严重的阻碍了人们对宇宙空间超强吸引力的理解,危害科学进步。

至此,经过1666年牛顿看到苹果下落,研究发现了物质的吸引力。又经过我们根据1989313-14日,太阳带电粒子冲击加拿大。后又历时两年多,于1991年研究发现了恒星热能量的散开力。到现在,宇宙中一切天体都在不停运动的作用力清晰了。原来,造成一切天体不停运动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散开力和吸引力相互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后,天文学家、宇宙学家便可以大有作为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50441-871909.html

上一篇:媒体造福人类的举手之劳
下一篇:深空探测发展战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