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花 | 探春【红楼词画】群芳独爱一枝花

 高贵优雅知性 2019-02-22

娇羞花解语,温柔玉生香。以花喻人,是中国文人在创作中惯常使用的艺术手法。《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每一位出场的重要女子,作者都以一种特别的花为喻,既贴合人物形象,又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2018年,国学名家叶观澜与花鸟画家何水法在继前一年的 二十四节气词画 (👈戳此回顾)  唱和之后,再次合作,以《红楼梦》中女子所属之花为题,填词作画,延续一段风雅。


【跋】

葉觀瀾

丙申年末,应画家何水法先生邀约,携手创作《红楼雅集》,从红楼群芳谱中,遴选女子二十四人,何老负责一人一画一书,余负责一人一令一词, 画以红楼花笺为底本,词以人物性格为主线,共同勾勒二十四位红楼女子命运,配以书法艺术和词牌知识,合成雅集。其时余抱小恙,才思枯竭,未敢允命。戊戌年春,草木萌动,花光照眼,遂生闲情,故乃试笔,润色旧作,另制新词,一日一令,终以一月之期,完工复命。计品鉴红楼词二阕,金钗词十二阕,名婢词八阕,尤氏姐妹词三阕,红楼芳客词二阕,优伶词一阕,共二十八阕,外加吊曹雪芹先生绝句一首,所用词牌二十七个,其中《青玉案》合用两次。今先成一叶,以待雅集,是为跋。

戊戌年春于百花书斋


青玉案·总论红楼

葉觀瀾

红楼一梦犹悲切,

泪和血,

痴情绝。

所谓良缘都是孽。

潇湘情冷,

蘅芜心热。

空念公子诀。

明月总在圆时缺。

富贵从来盛时灭。

渡影寒塘诗亦哲。

豪门多少,

生离死别。

诉衷情·哀探春

葉觀瀾

群芳独爱一枝花,

泪眼别京华。

红楼今夜明月,

来日照谁家?

空有恨,

赴天涯,

寄浮槎。

人间常态,

朱户雕栏,

流水飞花。

【诉衷情】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定格】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何水法  探春《日边红杏倚云栽》杏花  2018年

“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庶出的贾探春被生母赵姨娘一通胡搅蛮缠的数落之后,说出了这句想必已经在她脑子里盘旋了多年的话。在大观园的一众女孩儿里,探春是集智慧、魄力和才情于一身的。而且,她有志向,有抱负,渴望突破环境限制,成就一番大作为。可以想象,如果她是男儿身,肯定是科场高中,或以文治、或以武略治国平天下的。然而,时代没有给她机会,只给了她一个悲惨的命运。

清代李光禄原辑、改琦绘图、淮浦居士重编的

《红楼梦图咏》之探春

“金陵十二衩”的判词是这样写她的:“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据红学家考证,她的结局是被当作公主与番邦和亲,远嫁海外,从此音讯难通。高鹗续书中说探春嫁给了海疆总制之子,恐怕不符合《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主旨。毕竟,路远难回不是悲剧,外嫁蛮族,从此没有了她钟爱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没有了懂她的人,只剩了无数不可知的凶险,才是真正的悲剧。当然,如果她幸运地躲过了海浪,平安地抵达了番邦,又恰好得到番王的赏识,能够一展才华,那也算是圆了她成就一番事业的梦,只可惜不是以她所期望的方式。

或许曹雪芹惋惜探春被埋没的才干和魄力,故而在宝玉生日抽花签时,让探春抽到了杏花。杏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金榜题名之喻,被称作“及第花”,因为唐时进士及第之后,要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故而杏花有高中之意。探春之名亦与探花之意相近,因此,集才女和实干家于一身的探春,以杏花为喻是再合适不过的。

才自清明志自高

探春有才情、好风雅,这从她组织海棠诗社,引出大观园一众女孩子的美妙诗篇就可以看出。她的诗作,虽然略逊于林、薛,但自有一股风流。她雅好书画,案上名人法帖成堆,笔如树林,墙壁上挂的,也是文人书画。她自己也擅长书法,是四姐妹分别对应的琴棋书画四雅里书法的代言人。如果仅仅是这些,恐怕还不能让她从大观园的众位姊妹中脱颖而出,真正让她有别于诸位小姐的,是她过人的胆识和管理能力。

何水法《日边红杏倚云栽》局部

王熙凤患病期间,家中大小事务,全部交由李纨、探春和宝钗来管理,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便是探春。面对家中仆妇的故意刁难,探春用几件小事就将她们收服得服服帖帖。连病榻上的王熙凤听了,都连叹了三声好,并且说:“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贾府的下人,用贾母的话说,便是都长了“一双富贵眼”,探春这样庶出的小姐,如果不是自己能力强、有气魄,是必定要遭受下人欺负的,二小姐迎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然而探春却能让家中大小一应对她尊重有加,就连王熙凤见了她都要让三分,这自然是她的性格和能力换来的。

何水法《日边红杏倚云栽》局部

探春曾到赖大家赴宴,茶余饭后的闲聊里,这位长居深院的大小姐,就学到了“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道理,于是在执掌贾府期间,便大胆兴利除弊,将大观园承包给园内老妈妈,不但园子管理得更好了,而且老妈妈们忙一年之后有了额外的收入,而贾府则一年里能省下四五百两银子的开支,主仆皆欢。

何水法《日边红杏倚云栽》局部

探春又极有分寸,该她做的,她做得妥帖到位,不该她管的,她也绝不插手。黛玉就曾对宝玉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而宝玉则说探春“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可见,探春管理贾府,是上下皆服的。

清代李光禄原辑、改琦绘图、淮浦居士重编的

《红楼梦图咏》之探春

除了做事情的雷厉风行和拿捏到位,探春的个性也是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是呈现探春性格的经典场景。她秉烛开门,在厅里正襟危坐,一干丫鬟侍立左右,俨然运筹帷幄的将军。抄检队伍一进门,探春问明是要找丢了的东西,立马冷笑:“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

何水法题葉觀瀾 哀探春之词句:

群芳独爱一枝花

王熙凤听了赶忙赔笑,探春并不买账:“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几句话,探春的义气、胆识和见识便都展现出来了。对比迎春和惜春面对丫鬟的错误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探春就显得讲义气、有情义。而且,探春有大局观,能够看到贾府的衰势,也知道问题之所在。

王善保家的上来拉扯探春的衣襟,探春毫不犹豫一巴掌打过去,给园中的丫鬟姑娘们出了一口气。这次抄检行动,名义上是查找风流韵事的主角,实际上是以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婆子们与丫鬟之间的权利争斗,而且还牵连到了太太和小姐们。探春看得明白,林、薛肯定也明白,但是林、薛作为亲戚家小姐是不能插嘴的,只有探春敢作敢当,公然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护太太和小姐的权威。

清代李光禄原辑、改琦绘图、淮浦居士重编的

《红楼梦图咏》之探春

作为庶出,探春对自己的身份问题是很敏感的。她一方面想突破等级限制,通过努力自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另一方面又想维护等级秩序,在丫鬟和婆子面前做足了威严,这是她的矛盾所在。她洗脸,要丫鬟双膝跪地举盆,但刘姥姥带来的板儿在她房间里翻东西,她并不生气,在给板儿佛手玩的同时,还不忘提醒板儿佛手吃不得。可见她心地良善,只是看重秩序,遵守礼法。有人抨击她投靠王夫人,是“捡高枝”,说她对生母赵姨娘和弟弟贾环不够好,是忘恩负义。其实并非如此。她自幼是在贾母和王夫人身边长大的,与生母之间并没有培养感情的机会,而且生母的作为估计也只能让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有才、有志、有能力,却不能有所作为,这对探春来说当然是一种痛苦。作为官宦人家的小姐,她不得不接受了和亲的命运,只身奔赴未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从探春的曲词里,读者无从得知她最终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志向,作者恐怕也不知,而且也并不乐观,作者只安排她抽到了跟功名有关的一句花签诗“日边红杏倚云栽”。

日边红杏倚云栽

“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诗人高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一诗,全文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作为一首落第后表达乐观积极态度的诗,此处的倚云红杏自然是那些考中的进士。曹公借用于此,却是表达探春必得贵婿之意。探春是杏花,她的贵婿便是红日。

因为唐代进士及第之后要在杏园举行探花宴,故而杏花有了“及第花”的美名和美意——“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高中进士的文人乐于以杏花抒怀:“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陌香车似水流。”落第的则喜欢用杏花表达失意:“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旁。”探春身为女性,自然无缘杏园探花,探春的失意,也大抵近于那些落第的举子吧。

因为是常见的花木,结出的果子又甘美,因而古人有“杏宜近人室家”的说法。探春聪敏有才,在封建大家庭时代,自然是“宜室宜家”的。又因为杏花与“幸”谐音,古人又将杏花看作吉兆。唐张文成《游仙窟》中就有“忽遇深恩,一生有杏”的说法。如果将探春跟那些或是死去、或是失踪的姐妹们相比,远嫁番王也算得上是“幸运”了。

杏花也娇美。明代文人张宁就特别喜欢杏花:“桃妖艳而少质,梅清真而少文,兼美二物而彬彬可人者,惟杏近之。”文质彬彬的杏花,正是探春的写照——美而不媚,艳而不张扬。宋徽宗那首“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写的是杏花,用来形容探春之美也未尝不可,探春之美正如杏花,的确是能羞煞一众庸脂俗粉的。

不同于桃花的灼灼之红,杏花虽然有“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样的佳句,但杏花之红却红得特别。宋人杨万里就说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杏花的红色与其娇美一样,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何水法先生为探春画的杏花,恰如其抽中的签句,明亮的日色之下,倚云而生的杏花,泛出微妙之红,娇美之至,宛若天工。

何水法《日边红杏倚云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