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齐国发生了一件荒唐事。 齐国国君齐庄公色迷心窍,竟一眼看中了齐国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并且着了魔一般苦苦相思,夜不能寐。棠姜确实乃齐国第一美女,生得“美丽有殊色”,有万般风情,让人欲罢不能。当年她乃是齐国棠邑大夫棠公之妻,棠公死后,崔杼也是在追悼会上对棠姜一见钟情,遂想方设法娶其为妻。 有占卜者替崔杼算过一卦,认为此女乃红颜祸水,有大凶之兆,劝崔杼三思后行,崔杼也只是不听。未曾想凶兆没引来,倒是引来的齐庄公这只大尾巴狼。 齐庄公借故多次拜访崔家,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暗度陈仓,与棠姜勾搭上了。不仅如此,得逞之后的齐庄公更加肆意妄为,将曾经赠与崔杼的帽子又给了别人,光明正大地给崔杼戴“绿帽子”。这一下君臣之间势同水火。 齐庄公是一国之君,唯我独尊,若是老实人碰上这种事可能多半打碎牙往肚里咽,忍气吞声。可崔杼何许人也,他可不是省油的灯,当年齐国夺嫡之争,可是他亲手扶持齐庄公上的位。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齐国重臣,其野心之大,手段之狠,岂非池中之物。 这下齐庄公算是惹错了人,因为崔杼已经动了杀机,他要弑君。 齐庄公曾想要讨伐晋国,崔杼便密谋与晋国联合杀害齐庄公,未果。眼见来暗的不管用,崔杼一咬牙,他要来明的。 在一次齐国宴会中,崔杼称病不出。齐庄公一听崔杼病了,这还了得,赶快去崔家安慰棠姜。殊不知崔宅早已布下了十面埋伏,只等齐庄公自投罗网。 及至齐庄公到了崔宅,倚柱而歌,呼唤棠姜,可等来却是崔家一众死士。齐庄公的护卫早已被买通的内廷宦者拦在府外,齐庄公百般求饶,可这一众死士只是不听,他们只听命于崔杼。 齐庄公慌乱之中想要逾墙而逃,反被乱箭射下,死士一拥而上将齐庄公剁成了碎片。这之后崔杼扶持齐庄公之弟为君,自封为相,自此大权独揽,权倾朝野,风光一时无二。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再难起什么波澜,通篇也没什么正面角色,一个色令智昏的昏君,一个弑君专权的权臣,更是不值得多提。但随之发生的两件事,却令所有人动容。 齐国有一大臣名叫陈不占,他听闻崔杼想要弑君的阴谋,吓得饭勺都握不稳,浑身发抖连马车都上不去,但尽管如此,他毅然决然要前去营救国君。陈不占的马车夫看他这般害怕模样,一是担心二是嘲讽地说了一句,大人您都怕成这样了,去了也无济于事。 想不到胆小鬼陈不占竟然回答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就是说胆小是他自己的事,但为国君而死,却是天下人共同坚守的道义。言罢陈不占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援国君的道路,结果是刚到崔宅,就被里面震天杀声给活活吓死了。 陈不占的故事乍一听有些好笑,但实则发人深省,虽然他确实是个胆小鬼,但从他踏上救援的那一步起,他便已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坚守了心中的大义,他是最勇敢的胆小鬼。 不止陈不占在坚守道义,还有人也在坚守。崔杼弑君之后,未免名声传于后世不利,便授意齐国史官篡改历史,将齐庄公写成病逝。 崔杼的权势如今在齐国只手遮天,可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没有人敢反对他。可齐太史身为齐国的史官,是有职业操守和坚守的道义的,从来都不畏强权,只知秉笔直书。齐太史大笔一挥:“崔杼弑庄公”五个大字遒劲有力地落在齐国史书之上。崔杼大怒,手起刀落,齐太史英勇就义。 齐太史家族世代为齐国修史,因此接任的史官正是齐太史之弟。齐太史的尸骨未寒,崔杼软硬兼施,料想其弟也知道利害。可齐二弟大笔一挥,仍旧是那五个大字“崔杼弑庄公”。齐二弟义正言辞道,如果为了私利篡改历史,有何面目做史官,只会沦为千古笑柄。齐二弟没有向最恶势力低头,他昂首挺胸,随大哥而去。 接下来继任者的轮到了齐太史家最小的三弟,崔杼逼视着齐三弟,威胁道,你不怕死么,难道你想让太史家绝后不成?齐三弟直视着崔杼似要喷出火来的的眼睛,全无惧色,淡然一笑。大笔一挥,“崔杼弑庄公”。 历史从来都不是由胜利者书写,史笔如铁,它是公正而真实的,这是史官用生命也要捍卫的尊严和底线。 崔杼高举的剑无力垂下,他知道杀再多的人,也改不了真相,黑的就是黑的,永远不会变成白的,他放过了齐三弟。 齐三弟走出了崔家大宅,刚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他前所未有的放松,他很高兴,挫败了崔杼篡史的阴谋。正此时迎面碰见一个人,抱着卷卷文书急匆匆地奔向崔宅,正与齐三弟撞了个满怀。 双方互通姓名,来者长舒一口气道,我乃是齐国南方史官,听闻太史家都死了,星夜兼程,赶来修史,还好你活着。南史官言罢便拜别了,而齐三弟的眼中早已浸满了泪水。我们一个又一个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从来都不是飞蛾扑火,无论沧海桑田,历史变迁,我们坚守的道义将永存人世间,哥哥们,九泉之下你们可以瞑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