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是应清热利湿还是益气健脾,看中医是怎么说的

 ll无为 2019-02-22

传统中医认为,痛风的病机为湿热瘀阻,脾胃受困,病至后期可致肾虚精亏,骨疏正伤。

痛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可损伤脏腑气血功能,尤肾虚精亏最为常见。传统中医认为,湿浊为标,正虚为本,肾虚精亏为痛风的发病关键。肾主骨生髓,主藏精,司开合,为先天之根,脾主运化,布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脾肾亏虚,水液失运,日久气血运行障碍,使气血痰湿集聚关节经络而发病。脾肾精虚血亏,骨失所养,髓空骨疏。

根据五行的相互关系,脾土与肾水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素问》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湿为主因,湿虽为阴邪,如恣饮酒热,或恣食膏粱厚味,或疲劳等,可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痹阻经络而发为痛风。治疗宜清利湿热,佐以活血通络,急则治标缓解疼痛,重用白虎汤伍以薏苡仁、猪苓等清热利湿,便秘者加大黄、芦荟泻下通利。痛风缓解期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减轻或消失,活动改善。轻者可见关节疼痛消失,重者则偶有关节隐痛或肿胀难以消退。此时热毒虽解,但湿邪未除,湿性黏滞,痹阻关节,缠绵难愈,治疗宜缓则治本。治疗原则以益气健脾,兼以利湿化浊,方可标本兼治。常在临证中喜用健脾益气之黄芪、山药、炒白术之属,意寓脾气健旺以助肾气充沛。

痛风患者应少摄入助湿生热、肥甘荤腥及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膏粱厚味、海鲜、酒类尤其是啤酒等,平素多食健脾利湿之品,适当运动,避免不良情绪;多饮水,使每日尿量保持2500~3000mL;多食碱性食物,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碱性环境可提高尿酸盐溶解度,利于尿酸排泄;保持大便通畅,以使湿热邪毒自体内排出,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还应积极治疗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以防止恶性循环。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在清利湿热的同时,配以益气健脾之法以标本兼治;而在缓解期应以益气健脾为主,清利湿热为辅,因脾气健旺以助肾气充沛。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治病求本,可使得脾胃健运而湿热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