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堂之昭穆 作者滁州全椒~陈发祥 祠堂之于中国人之重要性,似于教堂之于基督教信徒。与西人信仰不同,国人尽管有诸如儒释道之众多宗教追求,但本质上皆为祖宗信仰。盛世修谱,祠堂与家庙也与之同兴。己亥年春节返乡,遇到诸多朋友追问祠堂规制,尤其是寝堂祖先牌位的摆放方式——此事甚为严肃,不便于酒席上口头回答,今日得空,撰文统一回复,供众多友人参考如下: 祠堂一般分为礼门、享堂、寝堂三进,寝堂为祠堂的最后一进,一般以石栏杆围住,主要是供奉祖先牌位,其地基比前二进礼门、享堂高一至一点五米,以示祖先高高在上。祖先的牌位宜采用硬木书写,按阶梯摆放。 始迁祖牌位一般呈于正中,左右二侧按照左昭右穆之规制(因周朝第四代、第五代国王分别为周昭王、周穆王,故左昭右穆指左手摆放二、四、六世祖,右手摆放三、五、七等世祖),简单理解就是左边供奉双数始祖、右边为单数始祖,一般始祖之牌位只摆放到五世祖即可。同时,此类神主牌位,永世不祧(tiao,意思是永远不更换)。 永世不祧的神主牌位还有以下几类:一是祖先中有文攻武略者,高官厚禄者;二是富商大贾者,三是仁义乡里者,四是为修宗祠或者宗族利益而做出贡献者。同时,由于中国人有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之外亲尽的习惯,故近世之祖先,尤其是高、曾、祖、父四位当供奉于上而不祧。 因牌位摆放是阶梯状,一些大的家族需要摆放的祖先数量较多,龛位有限,则按照“五世则迁”的原则,将上下五世之外的神主牌位迁出后,放在寝堂中的密室中,或者寝堂的二层阁楼上,不再祭祀。此种法则,似乎可以表述为“敬远而近近”,只是遵从于五服之内的原则。牌位的摆放也颇为讲究,大多数寝堂的神龛,有中、左、右之分,按“中龛为大、左昭右穆、左龛为尊”的原则摆放,应该符合规制的。 寝堂祖先归位后,后世子孙,需要祭祀。古代家族祭祀,一般分为六祭,分别为“春、秋、中元、冬”及吉日祭、诞辰祭等,此时,祠祭的主要地点为寝堂,祖先肃穆,后世庄重,此为家族血脉之永传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