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字 | 亲情面前,是选择一时的温情,还是一世的正确?

 醉里且笑 2019-02-22

毕飞宇(1964- ),江苏人,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推拿》等是其代表作。


胡适在《我的儿子》里,曾对他所理解的父子关系写道:


譬如树上开花,花落偶然结果,那果便是你,那树便是我。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儿子: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这段话被不少人冠以“理想父子关系”的标签,而之所以称之为“理想”,大抵就是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仍存有一定的距离。

 

在传统中国式父子关系的模式里,父亲与生俱来的权威感,仿佛无形的墙,将父子之间的距离相隔开来。看上去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靠近。

 

太过收着、不善于表达感情、在亲密关系里的笨拙而生硬,这些似乎都导致了父子关系里那些亲密又疏离、想要靠近却又不断误解的交织。



在本期《见字如面》里,就有这样一封关于三代父子关系之间的信件。


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就在给儿子的信里详细描述了一件影响自己青春时代的事件。

 


因为虚荣心而养成吸烟习惯的毕飞宇,无意被父亲发现了这个秘密。谁料父亲为了顾全儿子的尊严,却选择在当时为儿子点燃了这一根香烟。

 

父亲并不赞成儿子抽烟,点烟也只是为了当众保全儿子的面子。


而这样沉默的举动,却让毕飞宇将其误判为是一次父亲对他男人身份确认的成人礼。



行动与想法的出入,导致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理解的错位。这种只藏不露的中国式情感表达,往往带来误解的生根。

 

对此,毕飞宇在信中写道:


父爱就是父爱,母爱就是母爱,无论它们多么宝贵,它们都不足以构成人生的逻辑依据。我最想和你交流的部分其实就在这里。我说过,在你爷爷帮你爸爸点烟的时候,你爸差一点就哭了。那个瞬间的确是动人的,我终生难忘。就一般的情形而言,人们时常有一个误判,认定了感人的场景里就一定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正当性。



在这种充满平等与体恤的对话里,毕飞宇以回顾自己的青春时代,仅以烟作为线索,在信里向孩子传达了以下几处关键点:


1. 许多糟糕的开始都是由不敢坚持做自己开始的。


2. 不要怕犯错,孩子,犯错永远都不是一件大事情。可有一件事情你要记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尤其不能用错上加错的方式去纠正自己的错。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宁可选择不应对。


3. 人都有感情,尤其在亲人之间,有时候,最动人的温情往往会带来一种错觉:我们一起做了最正确的事情。


在中国式父子关系里,我们看了那么多的隐忍、付出、守望、敌对与等待,却偏偏缺少了那些关于柔软、温情与坦诚的表达。

 

毕飞宇的这封信并没有那种一谈及亲情就泪流满面的煽情,也没有高高在上过来人般的劝诫,他反而是把父子关系置于一个相对理性的情景,以推心置腹的成长经验来对话,重建一种不被“亲情”所捆绑的、真正的温情。



这不禁让人想起李安的电影。

 

父子关系,作为李安早期一直以来的创作母题。在他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里,似乎都在塑造着一种非常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

 

他们在事业上小有作为,是家庭间话语权的代表。但习惯隐忍且不善言辞的他们,却在情感表达上十分木讷。


面子是门帘,可以露。但温情是软弱,必须藏。


电影《推手》


《推手》里,朱父的儿子就对美国妻子说道“太极拳是爸逃避苦难现实的方式,他擅长太极推手,是在演练如何闪避人们。”


而这种“闪避”,同样可以对应在沟通缺失的父子关系之中。

 

李安在谈及过他与父亲关系的时候也曾说,他与父亲之间,是恭敬谦逊,却又缺乏亲密的。父亲训话,他倾听,一来一往的交流并不多。而这些,其实在他的作品里也可探寻一二。

 

有意思的是,拍完《喜宴》后的李安,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父子关系时却说: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爱我就够了。



与毕飞宇的信件一样,我们都在这种代际更迭的关系里,看到一代与一代之间的自省与改变。


对于毕飞宇来说,曾经父亲给予他的那个虚晃的成人礼,如今已不会重演在自己的身上。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里,说了不少狠话,其中他说道: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

 

无论作为父母,或是孩子的我们,或许也可以想想,在这条充满羁绊又免不了磕碰的关系里,我们究竟又做到了多少呢?


附:信件原文



有时候,最动人的温情

往往会带来一种错觉

毕飞宇写给儿子毕雨桐

2014年5月26日


亲爱的孩子:


你一直讨厌我抽烟,我也十分渴望戒烟,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做到,很惭愧。今天就给你讲讲我抽烟的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983年,十九岁的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我们宿舍里有八个同班同学,其中有两个是瘾君子。他们有一个习惯,掏出香烟的时候总喜欢“打一圈”,也就是每个人都送一支。这是中国人在交际上的一个坏习惯,吸烟的人不“打一圈”就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慷慨。我呢,那时候刚刚开始我的集体生活,其实还很脆弱。我完全可以勇敢地谢绝。但是,考虑到日后的人际关系,我犯了一个错误:我接受了。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许多糟糕的开始都是由不敢坚持做自己开始的。

但人也是需要妥协的,在许多并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上,不坚持做自己其实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我的问题在于,我在不敢坚持做自己的同时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虚荣。其实,所谓的“打一圈”是一个十分虚假的慷慨。如果当事人得不到回报,他也就不会再“打”了。这是常识,你懂的。我的虚荣就在这里。人家都“请”了我好几回了,我怎么可以不“回请”呢?我开始买烟就是我的小虚荣心闹的,是虚荣心逼着我在还没有上瘾的时候就不停地买烟去了。

不要怕犯错,孩子,犯错永远都不是一件大事情。可有一件事情你要记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己的错误,尤其不能用错上加错的方式去纠正自己的错。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时候,宁可选择不应对。

我抽烟怎么就上瘾了呢?这是我下面要对你说的。

因为校内禁烟,白天不能抽,我的香烟并不能随身携带。放在哪里呢?放在枕头边上。终于有那么一天,你爷爷,也就是我爸爸,来扬州开会来了。在会议的间隙,他来看我。当你爷爷坐在我的床沿边上和我聊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我枕边的香烟。藏起来已经来不及了。以我对你爷爷的了解,他一定是看见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你知道的,你爷爷也吸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赞成他儿子吸烟。他会如何处理我吸烟这件事呢?我如坐针毡。十几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很焦躁。十几分钟之后,你爷爷掏出了香烟,抽出来一根,在犹豫。最终,他并没有把香烟送到嘴边,而是放在了桌面上,就在我的面前,一半在桌子上,一半是悬空的。孩子,我特别希望你注意这个细节:你爷爷并没有把香烟送到你爸爸的手上,而是放在了桌子上。后来你爸就把香烟拿起来了,是你爷爷亲手帮你爸点上的。

现在,我想把我当时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准确地告诉你。在你爷爷帮你爸点烟的时候,你爸爸差点就哭了,他费了好大劲才忍住了眼泪。你爸爸认定了这个场景是一个感人的仪式——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他男人的身份彻底被确认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判。

我们先说别的,你也知道的,作为你的爸爸,我批评过你,但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爸爸几乎没有在外人面前批评过你。你有你的尊严,爸爸没有权利在你的伙伴面前剥夺它。同样,你爷爷再不赞成我抽烟,考虑到当时的特殊环境,他也不可能当着那么多同学呵斥他的儿子。我希望你能懂得这一点,做了父亲的男人就是这样,在公共环境里,如何和自己的儿子相处,他的举动和他真实的想法其实有出入,甚至很矛盾。这里头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做父亲的总是维护自己的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儿子的举动就一定恰当。

我想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父爱就是父爱,母爱就是母爱,无论它们多么宝贵,它们都不足以构成人生的逻辑依据。我最想和你交流的部分其实就在这里。我说过,在你爷爷帮你爸点烟的时候,你爸差一点就哭了。那个瞬间的确是动人的,我终生难忘。就一般的情形而言,人们时常有一个误判,认定了感人的场景里就一定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正当性。生活不是这样的孩子,不是。人都有情感,尤其在亲人之间,有时候,最动人的温情往往会带来一种错觉:我们一起做了最正确的事情。你爸把你爷爷的点烟当作了他的成人礼,这其实是你爸爸的一厢情愿。如果你爷爷知道你爸当时的内心活动,他是不会那么做的,绝对不会。一个男孩到底有没有长成为一个男人,一支香烟无论怎样也承载不起。是你爸爸夸张了。夸张所造成的后果是这样的:爸爸到现在也没能戒掉他的香烟。

孩子,爸爸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和你交流。囿于当年的特殊环境,你爷爷和你爸交流得不算很好,你和爸爸的环境比当年好太多了,我们可以交流得更加充分,不是吗?

附带告诉你,爸爸一定会给你一个具备清晰表达能力的成人礼。

祝你快乐!

 

飞宇

2014年5月26日于香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