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不是选择困难,而是你没有看到第三种可能性

 wshiqing 2019-02-23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天天面临着选择。很多时候面对两个选择,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选,常常处于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选择之所以困难,它的根本原因在于,通常一个选择的优点,正是另外一个选择的缺点,一个的选择缺点,反而是另外一个选择的优点,而我们的人性是通常只选优点,而不想要缺点。

比如找对象。找对象之所以困难,通常在于我们既想对方好看漂亮,又想对方有才有钱,而通常情况是,漂亮的没有才,有钱的不好看,两者同时具备的少之又少。这就是选择之所以困难的主要原因。

那么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选择的问题。

有,这就是需要在两种选择中,看到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使用动态的视角,创造出一种可能性,从而解决进退维谷的窘境。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

一天,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往旁边去,就是第三种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在面临两种选择,进退两难的时候,要尽量看到第三种选择,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

《延安保卫战》,这部电视剧不知大家看过没有?即使没有看过,也可能听过,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为了打败解放军,在西北地区集结了34个旅23万多人的兵力,由蒋介石嫡系将领胡宗南指挥,制定了攻占延安,摧毁中共党、政、军指挥中枢的战略。

延安,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住了十几年的地方。从1935年中央到达陕北,延安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心脏,成了指挥全国各个抗日战场的总司令部。我党的很多高级将领,差不多都在延安学习过。因此,在广大指战员心目中,她是丝毫不容侵犯的革命圣地。

当时,西北地区延安附近仅有人民解放军兵力不到三万,且军事装备极差。

敌我兵比为23:3,以这样的兵力对比,这仗是没法打了。

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面临着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死守延安,以区区装备极差3万人,抵挡装备精良嫡系部队的胡宗南23万人,无疑是螳臂当车,其结果是延安守不住,兵力也会全部覆灭;调集其它其解放区的兵力长途奔袭来保卫延安,又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军力平衡,丢失其它解放区。

 第二种选择,放弃延安,向其它解放区转移, 其结果一定是胡宗南会派追兵,一路追着打,其结果也会是全军覆灭。在这两种选项中做选择,是极其困难,左右为难。有没有第三种选择?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党中央,展现了杰出的智慧,制定了: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然后再寻机收复延安的战略。

事实证明这种选择的正确性,彭德怀率领的人民解放军,开动双脚,依靠广大解放区人民的力量,在陕北的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最后将敌人拖的疲惫至极,集中优势兵力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进攻,并在一年后,人民解放军就重新收复了延安。

 这种主动撤退,以推为守的动态策略,就是第三种选择,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1952年6月,美军为抢夺缓冲地带,制定了所谓的“回击”计划。一个重点目标就是在石岘洞北山一线的驿谷川缓冲地带。

美军45师师长戴维·L.鲁弗勒少将缓冲区精心选择了11个战术要点,决心从6月6日夜起,在24小时内把它们占领过来,猪排山就是战术要点的其中一个。

在美军45师对面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117师。

 美军45师的行动,给我志愿军117师出了一个大难题。石岘洞北山被美军45师占领后,距我117师南山前沿阵地仅约1.5公里,地势略高于我阵地。

 这时,摆在志愿军面前的就有两个选择:

选择一、不攻打

美军的占领,对志愿军形成强大的安全威胁。石岘洞北山海拔位置比我方高,又插入缓冲区,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便于对志愿军进行攻击。

 选择二、攻打

该阵地海拔位置低于美军后方阵地,又在美军防御体系中稍稍前出,攻打起来非常困难。即便是攻打下来,因其位置靠近美军的防区,容易遭到美军三面交叉火力打击,根本守不住。

 这真是两难的选择。

 怎么办,有没有第三种选择。

既然对我产生威胁,则必须要打。首先就要树立打的决心,可是打下来,怎么办。

我志愿军在处理这类问题又一次展现了杰出的智慧,这就是,因地制宜,事实其实,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而不以占领为目标。

这第三种选择是,美军占领了高地,我军就集合前言阵地所有武器,对高地发起攻击,迫使美军撤离后,我军占领后马上撤军,不给美军打击的机会。

等美军返回重新占领后阵地后,我志愿军则再次发起冲锋,实行敌占我占,敌退我退战术,最后迫使美军不敢再占。

 这种战术,搞的美军叫苦不迭。

 上面是战争中出现的选择难问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我们面临着难以决策的问题。

比如,在对待的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面临让孩子玩不玩手机的问题。

选择一、让孩子玩

我们知道手机是一个魔性的东西,容易让人着迷。也恰恰是这个原因,玩手机,特别低龄儿童玩手机,具有若干坏处,

比如容易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孩子的正常思维模式、长期沉迷手机游戏,容易与父母同学造成隔阂以及容易造成孩子容易盲目攀比等等。

因此,让孩子玩手机,特别是过渡玩手机是有极大害处的。

选择二、不让孩子玩,强行禁止孩子玩手机。

我们知道,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通信和获取信息的工具,具有同其它工具比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不让孩子玩手机,实际是阻碍了他们对于现代工具使用的通道,不利于孩子信息的获取,以及与其它孩子的交往。接触手机和不接触手机的孩子往往交谈时不容易产生共同的话题。

硬性地禁止孩子玩手机,或者没收手机,容易使得孩子与家长形成对立,从而在在其它的教育方面比如读书、做作业等与家长对着干,使得禁止玩手机的好处无法得以发挥。

因此,以上两个选择都不是最佳的选择,也是难以选择的原因。

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第三种选择呢,既能允许孩子玩,又能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呢,如果有这样一个选择,那么这个决策就好做了。

 如下的办法可参考一下。

1、提前达成协议

每次在给孩子玩手机前,先跟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才能允许玩一次手机。

2、控制使用时长

要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看动画,每集动画片可能要15-30分钟,看完后立即收回。

3、孩子玩的时候,家长要陪伴着一起玩。这样可以监督、引导孩子选择娱乐方式。同时,可以增加双方感情。家长的价值观在交谈时也会无形影响着孩子,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观念。

 通过这种办法,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矛盾,既能充分利用玩手机的好处,又能避免过度玩手机带来的害处。

                                                                        四

如果给出两个选择,要么A,要么B的情况下,尝试变换一下A或B其中的某些条件,这个时候,会你就会变的容易选择。比如你去应聘一个职位,鉴于你的学历和工作能力,老板给了你两个选择。

选择一、给你高薪,但是你必须与公司签署十年的合同,而且不许辞职。

选择二、如果选择一的条件不答应,那么就不要来。

按理说就这两个选项,你从里面选就可以了,但是仔细想一想,哪个选择其实都不是你想要的选择。你要的选择的是既想要高薪,又不想签订十年的合同;或者不要高薪,也不想签订十年合同,只是想在这个公司学些东西,工作几年就离开。

那么有,没有别的选项呢,比如你跟老板说,我不要高薪,我来您这工作是因为我想跟您学东西,我可以一分钱都不要,只要在你公司工作就可以了,如果合同签了十年年,我消极怠工不干活,那其实也没用。

提出这样的选择,结果是可以预期的,老板一定会同意聘用你,薪资给你的虽然没有之前那么高,但应该也不会低,你自己依旧可以保持自由身。

过两年,如果公司发展的好,可以继续在这个公司干下,如果公司发展不好,也可以随时离开。

从以上的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人生选择确实困难。在面临两种选择要么A,要么B的时候,要尝试着想出第三种选择,尽量将两种选择的缺陷规避掉,而将两种选择的好处都争取到。当你想到这种选择的时候,那么选择也不再困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