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送货挑夫到三元百货公司老板的励志人生

 真友书屋 2019-02-23


中山中路230号(老门牌356号、358号),是三元百货公司旧址,这座西式假三层楼房,共计建筑面积为521.26平方米,占地面积为0.439亩。早先房屋的主人叫顾永灿(又叫顾月槎),是美利鞋庄的股东之一。顾永灿去世后,房屋由其儿子顾瑞柏管理,抗战胜利后,沈效良租下此屋开设三元百货公司。


三元百货公司旧址


从送货挑夫做起


沈效良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出生于1917年。在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来,主要靠叔叔拉扯长大的。沈效良说:“当时,家境虽然贫困,但是,家里还是千方百计凑钱,让我读了书,一直读到高中二年级,实在无法再读了,才开始走上经商的路。”


离开学校后,沈效良经熟人介绍进了豫丰祥杂货店当学徒,沈效良说:“‘豫丰祥’的老板叫李奎光,最早的店铺开设在斗富二桥旁,只是一爿1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后来又在建国中路(当时的中板儿巷)旁的姚园寺巷口,再开‘豫丰祥’分店,也不过是一爿30平方米的小店。”沈效良是在“豫丰祥”分店当了4年学徒,只吃白饭(不付饭钱),不拿工钱。


学徒期间,“豫丰祥”依靠经销上海两家知名橡胶厂(大中华、民生)的产品获得厚利,给沈效良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徒满师后,他随一位上海籍的同学去上海见识世面,并开始了经商的历程。最初,沈效良干的是送货的苦活。当时,杭州有不少商店都来上海进货,大件货物是委托运输公司安排运送的,小件货物则委托在上海的熟人尽快运回。沈效良说:“当时,我就买一张火车票,挑着货物上下火车,将货物尽快送来杭州。商店老板点清货物后,就支付工钱,除去所花费的火车票,多余的钱就是我的收入了。”


干了几年运送货物的挑夫后,沈效良又做了几年的流动商贩,将浙江各地的特色物品运送到上海来卖,沈效良在上海经商约9年,由此积蓄了一些钱财,并在24岁那年(1941)结了婚。


抗战胜利后,沈效良夫妇回到杭州,用经商积赚的钱在石贯子巷口租下一间小楼房,开出了自己的商店——正泰百货店。虽然,店名叫百货店,其实也就是一家夫妻杂货店。沈效良的妻子当营业员,沈效良负责进货,在杭州的创业之路由此正式起步。


朋友送来好机遇


沈效良说:“大约在1948年初,我的朋友顾瑞柏来找我,当时他出租给天兴布店的房子已经到期,但不想再继续出租给‘天兴’,而是希望我找几个人共同出资,租下他的房屋开店。”顾瑞柏的房屋处于三元坊闹市,又是二层双开间的西式楼房,左邻右舍更是两家知名店家(左邻是双开间店屋的九芝斋糖果店,右舍是双开间店屋的中法药房),沈效良实地察看后怦然心动,于是便联手在上海经商时所认识的朋友,共同租下顾瑞柏的房屋,创办起“三元百货公司”。公司经理是沈效良,副经理是顾瑞柏。“当时商谈的租房条件有两项:一是每月要支付的房屋租金,二是房屋的主人要担任副经理,每月要领薪水”,沈效良说:“当然,顾先生只是名义上的副经理,从不过问店事,商店经营都是由我负责。”


三元百货公司开张于1948年春季。当时杭城商界流行“开张买红包”的习俗,所以,三元百货公司开张那天,店门还没有打开,外面早就有“买红包”的人在排队等候,大门一开,他们就蜂拥而入,手持红包买衣服、买鞋子等商品。沈效良说:“他们递过来的红包中,一般都包着一角钱,然后就挑一件稍贵点的商品买走。店家收下红包后也不会去打开,就直接把商品递给顾客。”由于商家对“买红包”的人数有控制,所以,店家实施“开张买红包”的方式,花费不会很大,但却能营造热闹的开店氛围。


三元百货公司开张后,主要商品都是从上海进货,经理沈效良往往亲自赶往上海,负责进货事项。沈效良说:“那时物价不稳,进货时要商谈付款日期,有的是发货后一个月付钱,有的是半个月付钱,我们店家为了减少风险,总是希望越往后推越好。当然,说好到那天付钱,你就必须将钱打到上海的钱庄,否则一旦失信,你就无法再在商界立足了。”


在沈效良的打理下,新开张的三元百货公司也算经营得可以,但就是在经营顺利的当中,也开始积聚起内在的矛盾和问题。


沈效良正在阅看《三元百货公司》稿件


股东情面难推脱


三元百货公司是沈效良等七八个股东共同出资创办的,生意做得还可以,其他股东就开始积极向沈效良推荐亲朋好友进店。一方面是股东的情面难以推脱,另一方面是“三元”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所以,沈效良也就不断地答应接收人员。沈效良说:“本来一家双开间门面的百货店,一般只需要七八个营业员就行了,但是,我们这家店最后却收下了20名员工。生意好的时候,矛盾不突出,一旦生意不好,矛盾就相当突出了。”


解放前夕,物价暴涨,商品卖了,却补不进来。解放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已经从大陆卷走大量钱财,导致市场购买力大幅下降。这时,三元百货公司感到了沉重的压力,生意清淡,开支巨大,多余的店员又难以解雇,商店经营由此陷入了困境。沈效良感叹说:“当时的消费相当不景气,生意真是非常难做啊!”为了走出困境,1951年,“三元”、“大陆”、“全泰新”、“锦昌”、“新兴”、“豫丰祥”等9家私营百货店联手成立东南第一百货公司。但是,联营后的三元百货公司还是难以走出困境,1951年底,三元百货公司实在经营不下去了,不得不关门歇业。


后来,沈效良被调往小吕宋百货店担任私方副经理。1958年,沈效良又被调往城站百货商店,并经历了“两起两落”的私方副经理。1978年,沈效良年满60周岁,从城站百货商店退休。


一辈子与商业打交道的沈效良,今年已经92岁(虚岁),每天仍保持着读报的习惯,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相当了解。他非常羡慕现在的大好环境,他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经济发展快,人民消费欲望高,要是我现在32岁,肯定要开店经商,干一番事业。”沈效良又说:“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消费能力,每月有1600多元退休费,可以到各地去旅游啊,购物啊,但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却走不动了!2008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从电视上看到,西湖边人山人海,杭州的旅游收入要用‘亿’来计数,真是羡慕啊!我常常想,我要是晚生50年多少好啊!”沈效良认为:“创业要有好的环境,在极‘左’的年代里,农民拿几个鸡蛋到城市来卖,都被当作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一律革除,根本就没有创业的环境。如今,党和政府鼓励创业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现在的确是创业的大好年代。”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原名《三元百货公司——中山中路230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