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化物,你撤下来了吗?

 Xcsjdxmszlsc 2019-02-23

作者 | 小忘老师

以下这个强化物系列,是根据以琳家长群里的近500份作业总结出来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所有参与者都是家长,所以本系列更适用于家长在家的训练。

对于机构训练的老师而言,强化物的使用有以下的限制:1. 机构的一对一训练有时间限制,一般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教会孩子尽可能多的东西。 2. 机构训练一般都局限于个训室,受空间限制。所以,本系列供机构老师酌情参考。

感谢所有参与的家长,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希望你们对我倾诉的所有苦难,都化成对更多家长的祝福。

强化物系列之一

强化物,你撤下来了吗?

项目分解和强化物就像ABA的两个翅膀,要做好ABA,两者缺一不可。当把两者都用到极致的时候,就是孩子进步最快的时候。对于自闭症孩子,窗口期是如此短暂,孩子今天进步的速度,会影响今后一生的生活质量。

对强化物错误地使用,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短期看会影响教学进度,长期看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

1

强化物不是用来给的,是用来撤的,任何撤不下来的强化物,都会变成贿赂,都会变成障碍。

强化物是一个教学工具,是教学的辅助。强化物的使用首先要考虑孩子的能力,项目的难度及教学目标,然后才是用什么强化物。能力、项目、教学这三点是主,强化物是宾,强化物的应用应该尽量做到和三者相匹配。脱离了以上三点单纯讨论强化物的应用,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如果不懂项目设计,脱离教学目标只谈怎么发糖的,不是ABA专家,是发糖专家。而且更危险的是,经常有不懂项目设计的发糖专家,最后把糖发成了目标发成了贿赂而不自知。

张春华老师(BCaBA,以琳研究部总监):强化物在教导技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正因为它是宾而不是主的角色,所以它不能单独存在,因此讨论它的操作技巧与合理性必须从教学项目的全局来看。在教学设计时,是在孩子现有能力基础上规划他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技能。先设计项目目标,然后规划具体操作步骤,之后的辅助与强化物的选择、强化物的使用与撤销,都要写进教学计划里。

从孩子的能力上,强化物的设计,应该是给孩子在学习中跳一跳垫脚用的,这样孩子本身的能力距离目标就不太远,用强化物引导一下,很快就能达到目标,这时强化物就可以撤下去了。强化物不是给孩子翻跟头用的,如果孩子的能力和项目的目标差太远,孩子不理解项目是在干什么,强化物就撤不下去,反而变成了赏赐与被赏赐的关系。结果就变成这样一种局面:家长让孩子听指令,他能服从,但之后必须给孩子吃的。因为孩子觉得:我干这个事情是给家长干的,那么家长手里的吃的是给我的,家长要的东西我给了,那么家长就得给我要的。

比如家长教孩子玩游戏,在他不懂游戏规则的时候,家长也许需要一些额外的强化物引导他学习,但一旦孩子学会了游戏,玩游戏本身的乐趣就能够取代额外的强化物,强化物就可以撤下来了,这个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这里在考虑强化物之前,必须要考虑项目设计和目标,如果是一个年龄小的孩子,家长用项目分解配合强化物教他玩石头剪刀布是可以的,如果教孩子背他完全不懂的古诗就比较难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进步缓慢,而自己变成了一个发糖专家,就不应该再从发糖技巧上找原因了,那一定是家长项目设计和目标上出了大问题。

张春华老师:假如一个没有口语的孩子,通过塑造的方式学习语言,最初的目标可能是家长示范发一个音,他就发一个音,不管孩子发的这个音是否是家长示范的,家长就给他强化物。这个做法是比较现实的,可行的。如果家长将最初的教学目标定在家长示范说一个词语,孩子就模仿这个词语,这种教学设计可能是比较冒险的,激进的,可能孩子根本说不了,那么家长给多高强度的强化物都没用。如果项目进展不理想,需要全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哪里出了问题。课题目标是不是太难,教具使用是否合适,发指令前是否获得了孩子的注意力,辅助是否到位,强化物是否起到效果等等,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孩子当下的状态,都要分析。

2

强化物需要到哪里去寻找?

强化物需要从孩子会什么里面寻找,每天要关注他会什么,喜欢什么,然后去拓展,去泛化,去利用,去满足。而不是成天想着孩子还不会什么,然后要如何拔高。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要去控制他喜欢的东西,然后和他做交易。

举例来说,如果桌面教学中教了四个非常简单的动作模仿项目:积木扔到盒子里,套圈,配对和拍手。如此简单的项目,要如何泛化,为今后的强化物做备选?在桌面教会了以后,这几个项目马上就撤下来了,然后就会去教别的了,那么这几个原来的桌面项目就进入到泛化过程。作为泛化项目,就是要把桌面学会的技能,尽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技能的应用作为强化。这些桌面学会的技能,一旦掌握了,立刻就可以像撒网一样泛化出去。   

积木扔进盒子,可以立刻泛化到任何投掷的项目和游戏:投球,打靶,棒球投球,篮球投篮;在生活当中,可以让孩子配合扔垃圾,收拾玩具。

套圈,在游戏中可以泛化到摞起来搭积木;往后退一退,发展成一个远距离套圈的游戏。在生活中,妈妈叠好衣服,孩子帮忙摞起来放好;妈妈把碗洗干净,孩子帮忙摞好放好。

配对,可以用到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叠袜子或者是分类,收拾东西,全都能够用到。

拍手,在各种游戏,做操里面都能用到。

张春华老师:思路太棒了!在一些新手入门时,常常不理解做配对有什么用,不理解放积木有什么用。小忘老师这么一说,家长脑洞打开了吧!桌面教学中的强化物都是人为设计的,是不自然的,在孩子的早期干预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和环节,没有它作为起步,就很难开启后面的进程。但是,若仅仅维持在通过桌面学到的技能水平也是不够的,孩子必须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才是干预的最终目的。将所学技能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孩子直接得到即时的、自然的强化,薯片、棒棒糖、小汽车的人为强化将逐渐被生活实际的自然强化所代替。

这只是一个一个的单项,每一个项目仅纵向泛化,就能延伸到如此之多的方面。如果家长在泛化过程中,把每一个项目的技能再两两叠加,三个加起来叠加,那么家长就可以应用到更高更广泛的方面。比如将配对加扔积木的技能叠加,可以教孩子做一个垃圾分类,每一个垃圾对应不同的桶,配对找准后,把垃圾扔进去。拍手和套圈叠加,可做套圈游戏,做完了以后,鼓掌,鼓励别人(从模仿中自然学习社会性强化,不需要糖)。

从这四个非常简单的桌面项目中可以看到,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泛化成一个面,这已经是很多了,然后再互相叠加就可以继续拓展,可以是一个指数增长了。

张春华老师:小忘老师是绝对的高手,仅仅单项的纵向泛化就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现在又出来一个叠加的概念,读者今晚不用睡觉了,思考叠加项目去。

3

从桌面到生活,一个创造强化物的过程。

从发展的角度上,ABA的训练,从桌面项目变成泛化项目,在泛化过程中,能够找到更多的游戏和应用,找出其中孩子喜欢的东西,把应用桌面学会的技能,变成一个创造强化物的过程。

家长最后的目的,是需要孩子把从桌面学到的技能发展成能够在生活当中应用,能够变成孩子自己的生存技能。从桌面发展到自然环境,然后到社会性,整个一个教学项目就完成了。

家长做桌面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个不仅是指技能本身,还包括学习技能和应用技能的能力。所以,桌面项目的终极目标是洛瓦斯说的教孩子”learn to learn”,就是教孩子怎样学习怎样应用,最终为孩子争取最大的社会生存空间,所以社会性的强化不但不应该避免,而是需要尽量让孩子尽早尽快接触。比较一下一个出门就需要家长攥着一把糖控制的孩子,和一个出门可以用语言、情景、活动作为奖励,用社会规则作为约束的孩子,哪一个生存空间更大?

4

每一个孩子的训练都需要尽可能多的人支持

我讲强化物的时候,加了很多爷爷奶奶进来。孩子的训练是需要一个团队支持的,每一个需要泛化的技能,家庭成员都可以根据自己所长,带着孩子去做。比如,奶奶擅长做家务,妈妈擅长做手工,爸爸擅长做运动,每个人都要把脑子动起来,参与到孩子的训练当中。家长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尽可能的适应社会,扩展孩子的社会生存空间,那么这个社会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是从家里开始的,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家庭成员,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个人都是孩子接触社会的起点。

说到社交,大家都说,要去和别人交朋友。其实最基本的社交,能够做到以下四点,才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1.做到生活能够自理,自己能够照顾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

2.学会守规矩,遵守社会规则,不打扰别人。

3.能够帮助别人,比如可以完成一些不需要和别人配合的劳动,学会一些可以单独操作的技能,手工、厨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等。

4.和别人做简单的沟通,简单的配合。比如,求助,问路,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等等。

这些都可以在家庭训练中实现。所以总结起来,教社交,首先是教孩子不打扰别人,能被社会接受,然后才谈得上融入社会。

张春华老师:赞成小忘老师的观点。很多人直接奔4去了,往往不在123上下功夫打基础,岂不知没有前面的基础,后面的都是白教。

综上所述,对于孩子的训练,强化物必须和训练目标紧密配合,作为训练的辅助工具出现,使用和撤销强化物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孩子的进步息息相关。(如果家长对以上内容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加小忘老师微信:xiaowangus)。

在训练中,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强化物用成了贿赂,这样强化物不但起不到对训练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反而会阻碍训练。

如何避免把强化物用成贿赂?下周小忘老师继续为我们讲解强化物系列之二:强化物还是贿赂?


本周六晚上以琳星免费公益讲座继续,方静老师带您了解自闭症:

面对自闭症的6W和2H——why and what

☞ASD是什么?谱系是什么?AS、NT又是什么?

☞ASD、AS和NT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摘帽或治愈的说法有什么问题?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