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人身上哪一个关节最为灵活呢?就是它,手腕,腕关节。腕关节几乎可以做任何方向的运动。它可以上下,可以左右,也可以旋转,正反方向都可以。 当我们拿起一支毛笔,开始书写的时候,我们希望笔锋底下的线条,产生千变万化的姿态,那就要利用手腕的灵活性去运笔。这个道理很简单。 1.手腕的功能 手腕的功能,刚才讲了,最常用的就是三种:上下、左右、旋转。 1.1手腕上下可以调节执笔的姿势,使执笔更舒服。手腕上下动作,中心位置是放平,即平腕。往下是压腕,往上通常称为竖掌,如果你是坐着写字,或者站着但所写的字距离很近,这时手腕向上,掌心向前,称为竖掌。竖掌可使毛笔更容易保持正锋。正锋就是四面对称,上一堂课已经讲过了。 要注意,竖掌时候,手背这一条线,还是有一些倾斜的。有人主张要尽量竖掌,最好手背都要垂直,理由是这样可以把筋抽紧,加大力量,但是你试一试就知道,竖掌太直是不舒服的。上一堂课讲到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竖掌太直,就会拘挛。而且会把笔杆贴近掌心,搞到掌心都实了。 如果你站着,桌面很低,写字位置距离很远,这时手臂向前伸出,手腕可以放平。使掌心下覆,又称平腕。 晚清有位画家吴友如,曾是上海很著名的《点石斋画报》主笔,这是吴友如的作品,画一位妇女站立俯身写字,手伸出很远,请注意她的手腕是放平的。这是最自然的姿势。 上次也讲到,如果纸张是斜置的,毛笔也要斜过来,以保持垂直纸面。这时候,手腕也要跟着上下调节。以找出最舒适自然的角度。 平腕写大字时特别有用,有一种大号毛笔,就称为叫抓笔,或者京抓,用平腕挥写,不宜竖掌。 1.2手腕左右 第二,手腕左右,这是书写最重要的动作,又称为摇腕。几乎所有的点画都可以用摇腕写出来。所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摇腕有三个基本位置,这就是左中右,请记住,中心位置就是中,就是正锋。没有中,就没有偏,没有正,就没有侧。无论手腕怎样摇动,左右是暂时的,正锋是根本的。在你摇腕之后,都必须回到正锋位置。 你看这条线,平直到一点变化也没有,非常呆板。 传说王羲之说过,书法最怕“直过”,就是平拖。假如你去做心电图,仪表上显示这一条线,那就糟糕了,那就表示生命结束了。这是死板的线条,那怎么办呢? 你看,这条线就好看了,它有优雅的弯曲。 假如我们不计头尾的动作,只看它中间一段,手腕一右一左,动了一次。就这样简单地用腕,线条马上就好看了。 再来,这条线更活了。因为它的中段,手腕动了两次。我们说手腕两次来回:右左、右左。所以线条呈现出波浪形。 你看文征明写的这个“寺”字,每一笔都动了手腕。所以线条不断地变化,尤其是中间那根最长的一横。手腕两次来回,线条起伏,好像灌输了生命。如果我把这些线条改成直线,生命力立即消失,变成呆滞死板的线条了。 宋朝大画家马远,画过各地的水波。这张是和风吹拂下的洞庭水波。这水波是怎样画的呢?就是灵活地运用手腕,一左一右画出来的。 圆形写起来比直线难,形态多。在书法中,圆形是左半圆弧和右半圆弧的合成。关于圆的写法,今后还要详细讲。 2.腕运 现在我们知道了,书法中运笔,是靠手腕实现的。所以就有了这一个名称:腕运。 因为向左或向右时,毛笔笔杆是倾倒的。回到中间又恢复垂直,所以历史上又称为叫“起倒”。起倒一次,不是来回一次。这是草书课程给学生练习题,我做示范。写的是“美不胜收”四个字。草书课程像这样的练习很多。主要就是要发挥手腕的作用。左右和起倒。 (注:先生示范视频内容在视频教程中) 2.1宋代姜夔《续书谱》总结了用笔原则: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把执笔和运笔清晰的分工,被后世奉为金科玉律。 沈尹默先生《书法论》:“我们明白,执笔是手指的职司,运笔是手腕的职司,两者必须很好地互相结合起来,才能完成用笔的任务”。 2.2上腕和下腕 好,说说上腕和下腕。什么叫上腕和下腕呢?这是古人对运腕的阐述。 明代丰坊《书诀》说:“腕者,肘内之弯。上,时掌切,谓由此而上至肩也;下,奚价切,谓由此而下至掌也。”要注意,丰坊所说的腕,不是指关节,而是将整个手臂分为两段,以腕为分界点,上腕的“上”,他认为发音为“时掌切”,就是“(shǎng)”,跟诗韵平上去入的“上”一样。好像《易经》“云上(shǎng)于天”,不念“云上[shàng]于天”,这应当注意。 但我建议简单点,以关节来区分。书法用笔,主要运用腕关节,这是下腕。往上是肘关节,再往上就是肩关节,统称上腕,意思是手腕上面的关节。 丰坊又说:“伯高(就是张旭)、鲁公(就是颜真卿)皆言大字运上腕,谓径尺以上也;小字运下腕,谓径寸以内也。”照我的说法,写小字只要动下腕关节,也就是手腕,写大字上腕肘关节甚至肩关节也要动。就是三个关节都要用到。 2.3悬腕 无论大字、小字,手腕是一定要动的。如果你想深一层,手腕要灵活,就不能有东西阻碍它,像右面这个图,手腕是悬在空中的,左面这张图,手腕是粘贴在纸面上,结果运笔就必然不方便。 但问题是手腕悬起来,要悬多高呢?悬多高才好呢?很简单,只要悬,就达到了手腕灵活的目的。低一点和高一点,作用是一样的。 沈尹默先生《书法论》说:“腕却只要离案面一指高低就行,甚至于再低一些也无妨……因之提笔不必过高,过高了自然多费气力,于用笔不会增加多少好处,或许因吃力而反有坏处。” 这个悬腕,究竟应该多高呢?照沈尹默先生说的“一手指”,那也就是你把左手放在下面,右手放在它上面,然后拿走左手,这个高度已经够了。沈老又说“甚至更低一些也可以”,照丰坊的说法就是“三两分”都可以。那么“三两分”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譬如说这一本很薄的书,你把它拿走,这么低也可以了。甚至你放一张纸,当你摇腕的时候,这一张纸可以抽动,那也就是悬起来了。 如果你现在买一台新电脑,往往有一份说明书,教你安全使用电脑,避免电脑肩,鼠标手这样的毛病。像图上这个人,两手悬在空中打字,很快就会引起肩颈肌肉疲劳,僵硬酸痛。应该把手腕放在桌子上,或者找个软垫垫住。书法家的手臂也是肉做的,不是铁打的。安全最重要。 2.4提腕 写小字只需动下腕,这时候就可以用提腕法。提腕法就是小臂和桌子有一个接触点,但手腕是悬在空中,离开纸面的。文房用品中有一个常见的器具,叫做臂搁。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物料也多种多样,臂搁就是写字时,用来搁手臂的。 这是枕腕。《翰林要诀》说:“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这样,左手等于一个活动的桌面,活动的臂搁。可高可低,可前可后。而右手有所依托,不至于震颤。 在用毛笔的时代,前辈是怎样执笔的呢?请注意他们手腕的高低。 本节要点: 手腕上下、左右和旋转的功能。 小字动小腕,大字加入上腕。 悬腕、提腕和枕腕。 要点解读: 思考题: 坐下或站立时写字,找到手腕最舒适的位置,注意保持正锋。 试做悬腕、提腕和枕腕,注意肩膀放松。 |
|